广州中考语文复习:表现手法
在语文复习中,表现手法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多种形式。这些手法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首先,象征(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咏物来抒情的手法,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例如,梅花以其高洁傲骨的特性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莲花则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象征着纯洁高尚的品德。
这种手法不仅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可感,而且使文章更加含蓄深沉,通过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其次,衬托是以他体从正面或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的一种手法。正面衬托通过相似的事物来突出本体的特点,而反面衬托则是通过对比的方式凸显本体的独特之处。例如,在《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的描绘,衬托出贾府的衰落与家族成员的命运多舛。这种手法有助于突出本体的某一方面特征,使其更加鲜明突出。
再者,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从而鲜明地突显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通过对闰土与杨二嫂的不同命运进行对比,揭示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巨大差异。这种手法能使文章中的主要事物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借景抒情则是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比如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种手法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先抑后扬是一种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最后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的手法。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先贬低了牡丹的富贵之态,随后赞美了莲花的高洁之质。这种手法能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文章层次分明,富有变化。
侧面(间接)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周围环境或他人反应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如《水浒传》中,通过对鲁智深的酒肆行为的描写,侧面烘托出其豪爽直率的性格特点。这种手法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结合直接和间接描写,可以使得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伏笔和铺垫则是指在文章开头或中间埋下一些暗示,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准备。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和胆识,就是对他在后来的许多关键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伏笔。这种手法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增强了文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照应则是指在文章中前后呼应,形成一种整体感。记叙文中,前后照应对增强文章的整体感和浑然一体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议论文中,前后照应对强化论点起到关键作用;散文中,前后照应对反复抒发情感、增加情感深度起到重要作用。这种手法有助于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为清晰。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这种手法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情节更加生动感人。例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从而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无限的感慨。这种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想象则是基于原有的感性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这种手法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就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这种手法使文章中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表现手法在语文复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手法,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提高阅读效果。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表现手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作文创作中,以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