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八年级物理:运动描述核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运动描述核心知识点

篇1:八年级物理:运动描述核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概述

(一)复习第一章的知识,灵活使用刻度尺,正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熟记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二)学习第二章前两节的知识: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参照物的选择

(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对象本身除外)

(2)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被选作参照物以后就假定为不动.

(3)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三)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快慢不变,方向不变(对同一参照物)的运动.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4、速度单位:m/s,km/h等.

换算关系:1m/s=3.6km/h.

(二)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

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v=s/t

说明: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篇2:八年级物理:运动描述核心知识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练习题

1.(09福州市)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D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飞船

2.(09宁夏)“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词中描述月亮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C

A.月亮 B.地球 C.云朵 D.星星

3.(09江苏)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C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3:八年级物理:运动描述核心知识点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5.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篇4:八年级物理:运动描述核心知识点

1平均速度的意义

在人们的日常经验中形成的速度概念实际是平均速率,我们平常所说人的行走速度、跑的速度、汽车的速度、火车的速度等,实际是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物理学中所说的平均速度定义是:

由此可知,平均速度是矢量,一般说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引入平均速度的意义在于过渡到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较小,平均速度就较为精确地描述△t内运动的快慢,△t越小、它就更精确地描述△t内运动的快慢,当△t→0时它就精确地描述了t时刻运动的快慢.△t→0时,v的极限就定义为瞬时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t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当△t→0时v的极

限就定义为瞬时速度 ,可以看出,平均速度是作为精确定义瞬时速度的前题而引入的,没有平均速度就无从定义瞬时速度.然而平均速度只有当△t很小时才有意义,它逼近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v简称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基本物理量,无论是在运动学中还是在动力学中以及物理学的其他部分中都有重要作用.

2 速度不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定义中的r是位矢r不是位移s,因此,定义明确说明速度是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而不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质点的位置用位置矢量即位矢r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表现为位矢r随时间t变化,r是t的函数,r = r(t),某一时刻t对应某一位置r,某一段时间△t对应某一段位移△r,所以,应该说速度是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中学物理用符号△s表示△t时间内的位移,定义平均速度 ,并在△t→0时过渡到瞬时速度v.中学物理课中又同时用s表示位移,这就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我们应该区别位矢与位移,位矢是r,位移是△r = r2-r1,如图1所示,r1是t1时刻的位矢,r2是t2时刻的位矢,我们所说的位移△s就是△r.位矢r与时刻t对应,位移△r与一段时间△t对应.位移△r是过程量,不是与时间(时刻)t对应,不能说速度v是位移△r(过程量)对时间t(瞬时量)的变化率.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密度的测量知识点复习:精选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

密度的测量知识点,包括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测固体密度时,针对不同密度的固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测液体密度时,采用一般方法测量质量和体积,当液体体积无法测量时,可借助水进行测量,利用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

2025-05-26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