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节 铁的性质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节 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 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

- 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 难点:铁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 仪器:试管、镊子。

-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 其他: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 [投影] 展示一张色彩斑斓的图片,内容为钢铁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车辆、船只、机械设备、桥梁和建筑等,并配以人体中也含有铁元素的动画或录像。

2. [展示] 展示新的细铁丝和薄铁片的样品。

3. [介绍]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和沸点。

4. [板书] 一、铁的物理性质

5. [提问] 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6. [板书] 二、铁的化学性质

7. [投影] 展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实验。

8. [提问] 上述实验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和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9. [展示] 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引发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10. [板书] 三、铁的生锈和防锈

11. [展示] 防锈方法的演示,如涂油、镀锌、涂漆等。

学生活动

1.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理解钢铁的重要性。

2. 阅读课本 117~118页,了解我国钢铁发展的简史。

3. 观察 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并思考其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

4. 学习 铁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5. 做练习 一(见附1),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6. 回忆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老师的问题。

7. 参与讨论,探讨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详细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引言与导入

1. [投影] 展示一幅生动的图片,内容为钢铁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车辆、船只、机械设备、桥梁和建筑等,并配以人体中也含有铁元素的动画或录像。

- 教师活动:通过这些图像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钢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学生活动:观看并感受钢铁的重要性,进行识记。

2. [展示] 展示新的细铁丝和薄铁片的样品。

- 教师活动: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铁的形态和质感。

-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样品,感受铁的物理特性。

3. [介绍]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和沸点。

-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铁的基本物理性质。

-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第二部分:铁的物理性质

4. [板书] 一、铁的物理性质

-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列出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光泽、状态、硬度、延性、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 学生活动: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并思考其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

5. [板书]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

-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 学生活动: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6.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一,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铁的化学性质

7. [提问] 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性质。

-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8. [板书] 二、铁的化学性质

-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列出铁的化学性质,包括铁与氧气的反应。

-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9. [投影] 展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实验。

- 教师活动: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 学生活动:回忆并描述实验现象和操作过程。

10. [提问] 上述实验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和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 教师活动: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11. [板书] 铁跟氧气的反应

-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

-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第四部分:铁的生锈和防锈

12. [展示] 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引发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 教师活动: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结果,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13. [板书] 三、铁的生锈和防锈

-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列出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14. [展示] 防锈方法的演示,如涂油、镀锌、涂漆等。

- 教师活动: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防锈方法。

-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理解防锈方法。

与反馈

与反馈

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2. 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详细的教学步骤,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铁的性质,提高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教育。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诞生于约36亿年前。生命的诞生需要有机物和能量以及其他条件。科学推测需要证据和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而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原始海洋是生

2025-08-10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