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节 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 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
- 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 难点:铁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 仪器:试管、镊子。
-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 其他: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 [投影] 展示一张色彩斑斓的图片,内容为钢铁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车辆、船只、机械设备、桥梁和建筑等,并配以人体中也含有铁元素的动画或录像。
2. [展示] 展示新的细铁丝和薄铁片的样品。
3. [介绍]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和沸点。
4. [板书] 一、铁的物理性质
5. [提问] 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6. [板书] 二、铁的化学性质
7. [投影] 展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实验。
8. [提问] 上述实验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和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9. [展示] 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引发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10. [板书] 三、铁的生锈和防锈
11. [展示] 防锈方法的演示,如涂油、镀锌、涂漆等。
学生活动
1.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理解钢铁的重要性。
2. 阅读课本 117~118页,了解我国钢铁发展的简史。
3. 观察 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并思考其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
4. 学习 铁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5. 做练习 一(见附1),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6. 回忆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老师的问题。
7. 参与讨论,探讨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详细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引言与导入
1. [投影] 展示一幅生动的图片,内容为钢铁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车辆、船只、机械设备、桥梁和建筑等,并配以人体中也含有铁元素的动画或录像。
- 教师活动:通过这些图像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钢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学生活动:观看并感受钢铁的重要性,进行识记。
2. [展示] 展示新的细铁丝和薄铁片的样品。
- 教师活动: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铁的形态和质感。
-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样品,感受铁的物理特性。
3. [介绍]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和沸点。
-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铁的基本物理性质。
-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第二部分:铁的物理性质
4. [板书] 一、铁的物理性质
-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列出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光泽、状态、硬度、延性、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 学生活动: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并思考其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
5. [板书]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
-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 学生活动: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6.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一,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铁的化学性质
7. [提问] 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性质。
-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8. [板书] 二、铁的化学性质
-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列出铁的化学性质,包括铁与氧气的反应。
-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9. [投影] 展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实验。
- 教师活动: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 学生活动:回忆并描述实验现象和操作过程。
10. [提问] 上述实验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和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 教师活动: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11. [板书] 铁跟氧气的反应
-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
-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第四部分:铁的生锈和防锈
12. [展示] 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引发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 教师活动: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结果,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13. [板书] 三、铁的生锈和防锈
-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列出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14. [展示] 防锈方法的演示,如涂油、镀锌、涂漆等。
- 教师活动: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防锈方法。
-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理解防锈方法。
与反馈
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方法。
2. 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详细的教学步骤,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铁的性质,提高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