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防凌措施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防凌措施

在高寒地区的江河、湖泊、港口以及水工建筑物中,冰凌危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冰凌对水利工程、航运交通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愈发显著。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凌措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防凌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冰凌的危害类型及其影响

冰凌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冬季结冰后形成的冰块或冰层。根据其形成机制和对不同设施的影响,冰凌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冰凌冻结江河、湖泊、港口,影响航运交通

在寒冷的冬季,江河、湖泊表面会逐渐结冰,尤其是在水流缓慢的区域,冰层会迅速扩展,最终形成大面积的冰盖。这不仅阻碍了船只的正常航行,还可能导致航道堵塞,严重影响水上运输的效率。此外,冰层的厚度和强度也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给破冰作业带来极大的困难。

2. 冰凌冻结水力发电厂的引水渠,影响发电出力

水力发电厂的引水渠是连接水库与发电机组的关键通道。如果引水渠内形成大量冰块或冰层,可能会阻塞拦污栅,导致水流不畅,进而影响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更为严重的是,冰凌还会对引水渠的结构造成破坏,增加维修成本和安全隐患。

3. 冰凌冻结泄水建筑物的闸门,影响启闭运用

泄水建筑物如水闸、船闸等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节水量和控制水流。然而,当温度骤降时,闸门周围的水体会迅速结冰,导致闸门无法正常启闭。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作,还可能引发洪水等次生灾害。

4. 冰凌撞击建筑物,如桥墩、闸墩、整治河道的丁坝等

冰凌在流动过程中,往往会携带大量的冰块撞击桥梁、堤坝等水工建筑物。这种冲击力会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建筑物的倒塌。特别是在河流弯曲处或狭窄段,冰凌的流速加快,撞击力更大,危险性也更高。

5. 冰盖膨胀产生的膨胀力,增加建筑物的荷载

当河流表面形成冰盖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或降低,冰盖会发生膨胀或收缩。这种膨胀力会对建筑物产生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容易引发结构变形或损坏。因此,在设计水工建筑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冰盖膨胀力的影响,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防凌措施的具体应用

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冰凌危害,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凌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凌手段及其应用:

1. 破冰船破冰

破冰船是一种专门用于打破冰层的船舶,广泛应用于北极、南极等极地地区以及寒冷地区的内河航道。破冰船通过自身的重量和强大的动力系统,能够有效地破碎厚达数米的冰层,确保航道畅通无阻。

在中国北方的一些重要河流,如黄河、松花江等,破冰船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凌汛期,破冰船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和效率。

2. 空气筛防冻措施

空气筛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在水中形成气泡的技术,常用于防止港岸、船闸等水域结冰。通过向水中注入大量微小的气泡,可以降低水体的结冰速度,保持水面的流动性。空气筛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成本较低,适用于中小型港口和船闸等设施。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空气筛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成为防凌的重要手段之一。

3. 抬高渠道水位,促使形成冰盖

对于水力发电厂的引水渠,可以通过适当抬高水位,促使渠内形成稳定的冰盖,从而避免水内冰的产生。冰盖的形成可以有效隔绝外界冷空气的侵袭,减少引水渠内的结冰现象,保障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冰盖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冰块对引水渠结构的直接冲击。

在一些大型水电站,如三峡大坝,技术人员通过精确控制水位,成功实现了防凌的目的。

4. 加热或其它防冻措施

对于泄水建筑物的闸门,加热是最常用的防冻措施之一。通过在闸门周围安装电热丝或热水管道,可以保持闸门周围的水体处于液态,防止结冰。此外,还可以采用化学防冻剂、风幕机等其他防冻措施,确保闸门的正常启闭。在一些寒冷地区,如东北三省的水库和水闸,加热防冻措施已经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块流冰

针对冰凌对桥墩、闸墩等建筑物的撞击问题,通常采用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块流冰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加装防护栏、护舷等设施,增强其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用破冰锤、爆破等手段,将大块流冰破碎成小块,减少其对建筑物的威胁。

在黄河下游的一些大桥上,技术人员通过安装特殊的防护装置,成功抵御了多次冰凌的冲击,确保了桥梁的安全。

6. 设置表底水流交换器或圆浮筒

为了减轻冰盖膨胀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可以在建筑物临水面设置表底水流交换器或圆浮筒。表底水流交换器通过促进水体的垂直交换,使冰盖下的水温保持相对稳定,减少冰盖的膨胀力。圆浮筒则可以通过漂浮在水面上,分散冰盖的膨胀力,降低其对建筑物的压力。这两种方法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凌汛期河道水量的调节

除了上述针对具体设施的防凌措施外,合理调节凌汛期河道的水量也是防凌工作的重要环节。凌汛是指由于冰凌堆积导致河流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为了有效应对凌汛,各国水利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

1. 水库调节

水库是调节河道水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科学调度水库的蓄水和放水,可以有效控制凌汛期的水位,避免冰坝的形成。例如,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刘家峡水库等,每年都会根据凌汛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水库的运行方案,确保下游河道的安全。水库调节不仅可以防凌,还能兼顾发电、灌溉等多重功能,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2. 两岸涵闸分水

在凌汛期,通过两岸的涵闸将部分河水引入支流或低洼地带,可以有效降低主河道的水位,减轻冰凌的危害。这种方法适用于河道较为宽阔、支流较多的地区,如松花江流域。涵闸分水不仅可以缓解凌汛压力,还能为周边农田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业发展。

3. 分洪区滞蓄

分洪区是指在凌汛期临时蓄水的区域,主要用于削减洪峰流量,减轻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分洪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人口等因素,确保在分洪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过大影响。例如,淮河流域的蒙洼蓄洪区,每年都会根据凌汛情况适时启用,发挥了重要的防洪作用。

4. 展宽堤距

展宽堤距是指通过拓宽河道两侧的堤防,增加河道的过水面积,从而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这种方法适用于河道狭窄、水流湍急的地区,如黄河下游。展宽堤距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凌汛期的水位,还能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繁衍。

四、总结与展望

防凌措施是保障高寒地区水利工程、航运交通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冰凌危害类型的深入分析,结合具体的防凌措施,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应对冰凌带来的各种挑战。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防凌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掌握冰凌动态,提前预警凌汛风险;

新型材料的研发可以提高水工建筑物的抗冰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防凌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考生能够深刻理解防凌措施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文章

2019数学中考核心考点怎么样

数学中考的核心考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构成、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函数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数据的统计量、特殊三角函数值、圆的基本性质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文章详细讲解了每个考点的关键知识点和例题,为考生提供了全面的复习指南。

2025-07-14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