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篇1: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他的豪放词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感。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选自《稼轩长短句》。“丑奴儿”为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为题目。(以下内容作为了解即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二、重要注释:

1.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2.层楼:高楼。

3.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4.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欲说还休: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7.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年轻时登高远眺,气壮如山,不知愁苦。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指其涉世未深。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前一个“爱上层楼”,指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于是故作深沉,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来作诗。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从而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2. 词的下片,作者着重写而今历经艰辛,饱尝忧患,满腹抑郁、深沉的愁苦。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前一个“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曾经年少轻狂,故作深沉,如今愁到极点却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作者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洒脱,实则内心沉重,充分表达了作者“愁”之深沉博大。

3.辛弃疾的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通过“少年”和“而今”,无愁和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四、习题:

【第一组】

1.词中“强说愁”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对这首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丑奴儿”是词的标题,“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副标题。

B.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

C.词的上片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核心,回忆了年少时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

D.词的下片表现“而今识尽愁滋味”, 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的深沉和悲愤。

(答案:1.无愁而勉强说愁 2.D 分析:A错在“丑奴儿”应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题目;B错在“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应是“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C 应是回忆了年少时不知愁而强说愁。)

【第二组】

1.词中“欲说还休”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中第一个“爱上层楼”,与上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B.上片中第二个“爱上层楼”,与下句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C.下片中第一个“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D.下片中第二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的“天凉好个秋”,表现作者积极乐观,将愁绪寄予自然景色之中的豁达。

(答案:1.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2.D 分析:这里的“欲说还休”表面轻脱,实则沉重,充分表现达了作者“愁”之深沉博大。)

【第三组】

1.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2分)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写少时无愁“强说愁”,描绘出词人少年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

B.下片写出词人历经沧桑,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深沉的愁苦。

C.全词以“愁”字贯穿,上片的“愁”与下片的“愁”在内涵、程度、意境上是相同的。

D.全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

(答案: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C 分析: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上片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欲说还休”的是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下片的“愁”内涵更丰富、程度更深、意境更深远。)

篇2: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 思乡

  【解析】 《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8.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A

  【解析】 B.“故人”是老朋友。“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晴川”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世事茫茫。

  故选A。

 

篇3: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__居士。

  【答案】 东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要点、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A项对“潋滟”的理解错误,潋滟:形容水波流动,并非“波涛汹涌”;“雨后水量充沛”理解错误,应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B项理解错误,“空蒙”意思是: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而非“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D项理解错误,三、四句是诗人神来之笔,巧用比喻,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而不是说“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篇4: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

  【答案】 关汉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要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熟记名篇及作者。这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文章表达的中心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感情,逐一辨析选择,这首小令描写了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的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远望,依依不舍之情,情人已走,但送别人却心情难以平复,迟迟不归,再望远方,只有小溪,小路,远山,而情人已远走,再也看不见,想来令人肝肠寸断。艺术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入木三分的写出了一位女子送别情人时的情态,心绪,给人以言尽而意无尽的艺术感受。此曲前三句写离别相思之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后四句,则是以景托情,而景中含情,言尽而意不尽,并不是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故选:D。

  【点睛】 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 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 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 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 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译文】 自从那天送别你后,我心里依然是难舍难分,相思之情萦绕在胸何时才能断绝?记得送别你时,我斜倚栏杆目送你远行,不时用衣袖佛去眼前如雪的扬花,怕它们阻挡了我的视线,我看到一弯溪水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挡住了伸向远方的小路,这时我才想到,你真的离我而去了。

 

篇5: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上面的诗词里,出现了同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这个词是______。

  【答案】 愁

  【解析】 根据诗句“烟波江上使人愁”“望极春愁”两首诗都与“愁”有关。

  3.对《黄鹤楼》和《蝶恋花》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崔诗是近体诗的佳作,柳词是婉约词的精品。

  B.崔诗写芳草凄迷动人心,柳词借春草绵延诉衷情。

  C.崔诗绘日景晚景颇具图画美,柳词写有声无声角度多变化。

  D.崔诗传递出伤感与思念之情,柳词表达了坚毅与执着之意。

  【答案】B

  【解析】 B“凄迷”错误,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篇6: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词曲,完成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2.“晴岚”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解析】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一江烟水照晴岚”意思是“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晴岚:岚是山林中的雾气,晴天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故称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3.曲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爱杀江南

  【解析】 考查对这首曲的主旨句的理解。全曲纯用白描手法,将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十种景物,构成一幅很有特色的江南水乡图。情韵生动,意态万千,最后一句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爱杀江南”总结心得,既突显主旨,又充分表达了情感。

 

篇7: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从诗题可知,这是刘禹锡写给(______)人名的一首_______诗。

  【答案】白居易(白乐天)(只写“乐天”不得分) 酬赠(谢/酬答/答谢/应答赠答/回赠)

  【解析】 诗题中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首联“凄凉”“弃置”二词,饱含诗人的心酸和愤懑之情。

  B.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怀旧和思乡之情。

  C.颈联以“沉舟”“病树”两种意象表现诗人的乐观和豁达。

  D.尾联写诗人为了感谢友人,准备暂时振作精神来面对未来。

  【答案】A

  【解析】 B错误,“闻笛赋”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典故“烂柯人”的典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的感慨。C错误,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D错误,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篇8: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乙)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甲)词是李清照写的《_____________》,(乙)词是__________写的《蝶恋花》。

  【答案】 如梦令 柳永

  【解析】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记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都表达了女主人公细腻的情思。

  B.都是借春花春草抒发愁情的怀人词。

  C.主人公都借酒浇愁而终究无法排遣。

  D.都隐含着词人的惆怅和无奈之情。

  【答案】D

  【解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抒发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和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故而选D。

 

篇9: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曲中的“昏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解析】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意思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昏:傍晚。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3.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答案】C

  【解析】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A.“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表述错误。B.“温情”表述错误,无中生有。D.“怅惘若失的心绪”。应是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篇10: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

  【答案】 李白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据此作答。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A.“横”字写出水之动态。

  B.“绕”字写出山之静态。

  C.尾联抒发难舍难分的情感。

  D.通篇都在写秀丽的自然美。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横”写出了山之静态美,“绕”写出了水之动态美,首联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颔联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据此判断应选C。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篇11: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 山北 山南

  【解析】 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在本诗中。山是泰山。“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

  3.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答案】A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BCD三项正确。A项“远望泰山时”错误。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 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

 

篇12: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加点字“足”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 满足

  【解析】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最爱湖东行不足”意思是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足,满足。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

  B.“争暖树”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生机。

  C.描绘的景色都是诗人在白沙堤所见。

  D.诗中表达出作者游湖时喜悦的心情。

  【答案】C

  【解析】 C“都是诗人在白沙堤所见”错误。此时描绘了西湖(钱塘湖)所见的景物。

 

篇13: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述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2.诗中“早莺”、“新燕”、 等事物充分体现早春的季节特征。

  【答案】 浅草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歌中描述的景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有“早莺”、“新燕”,“乱花渐欲述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中有“乱花”、“浅草”。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

  B.诗歌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C.诗歌以“行”为线索展现西湖的景色。

  D.诗歌呈现了早春时节喧闹的游湖场景。

  【答案】D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C三项正确。D项“喧闹的游湖场景”错误。诗歌没有描写出“喧闹的游湖场景”。

 

篇14: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闹场面。

  【答案】 (练兵前)分享牛肉

  【解析】 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再加上情感。此题为填空题,概括出所描绘的场面特点即可。“八百里分麾下炙”: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

  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练兵前分享牛肉的热闹场面,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3.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作………,弓如……”一句描绘驰騁疆场惊险激烈的杀敌场景。

  B.“沙场……”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该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C.“了却……,赢得…”一句为作者与友人共勉之词,呼应标题。

  D.“可怜”两字凸显了词人由壮怀激烈到黯然神伤情感的陡然变化。

  【答案】B

  【解析】 B“增添了悲凉之气”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沙场秋点兵”中这个“秋”字下得好。“秋”在这里指的是“秋天”的意思,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秋”字点明了作者回忆中战争的季节,也表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肃杀的气氛。

 

篇15:中考语文:诗词知识点精讲精炼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题中的“岳”是指______,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______。

  【答案】 泰山 填写“嵩山”“衡山”“恒山”“华山”任何一个均可 【解析】 考查对诗歌文学常识的理解。“岳”指泰山。中国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B.颔联中的“割”字既写出了山之高险,又表达了诗人志向之远大。C.颈联中的“层云”与“归鸟”写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巅远眺的景色。D.尾联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表现诗人勇攀高峰、壮志凌云。

  【答案】C【解析】 C错误,“层云”与“归鸟”是诗人“细望”中所见到的景色,不是登上之后看到的景色。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默写50篇

中考语文中的古诗文默写知识点,包括《论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曹刿论战》中的经典名句及其背后的含义和解读。文章强调了古诗文在中考语文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和理解这些古诗文对于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性。

2025-01-14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