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三峡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三峡

在中国的语文教育体系中,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三峡这一篇目因其生动描绘和深刻寓意,成为了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必考篇目。本文将对该篇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试题进行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三峡这一篇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的一篇,详细描述了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文章通过对三峡的描述,展现了其险峻的山势、湍急的水流以及四季不同的风光。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文章中的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分析。

1. 断句练习

第一部分要求我们对文章中的一个句子进行断句练习。这个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确的断句应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可以理解文言文中的时间表达方式。

2. 词语解释

2. 词语解释

第二部分要求我们解释文章中的几个关键词语。例如,“略无阙处”中的“略无”意味着“完全没有”,“自非亭午夜分”中的“自非”意味着“如果不是”,“不见曦月”中的“曦”意味着“日光,这里指太阳”等等。通过这些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含义。

3. 句子翻译

第三部分要求我们将文章中的几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例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为“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通过这样的翻译练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4. 山的特点与作者用意

第四部分要求我们分析文章中“重岩叠嶂,隐...

第四部分要求我们分析文章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所写出的三峡山的特点以及作者的用意。这句话描绘了三峡山的险峻和陡峭,为下文描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布局和构思。

5. 渔歌的引用

第五部分要求我们分析文章结尾引用渔歌的好处。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渔歌,不仅渲染了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还与文章的第一段相呼应,进一步展现了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

同时,这句渔歌也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这一篇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进行分析。因此,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至关重要。

。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宋史·药元福传》

药元福的英勇事迹和他在宋朝初年对抗契丹的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药元福是并州晋阳人,以胆识和骑射技艺著称。在契丹入侵并围困魏郡时,他奋勇作战,力挫契丹军队。随后,在阳城之战中,他又与李守贞等人合作,出奇制胜,击败了契丹军队。在灵武节度王令温与西人叛乱的对峙

2025-05-22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