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检测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检测

篇1: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一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 )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文成公主入藏

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迁都洛阳

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3.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 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用汉姓 B.穿汉服 C.说汉话 D.与汉族通婚

4.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5.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

A、西周与东周 B. 西晋与东晋

C.南朝与北朝 D北宋与南宋

6. 由平城迁都到洛阳,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讲汉语,穿汉服。材料反映的是( )

A.齐国管仲改革 B.秦国商鞅变法

C.楚国吴起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说汉话 D.学习汉礼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一、CDCAC DC

二、8.(1)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分析:改革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2)示意图: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3)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相同作用: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阪泉之战 D.邲之战

2.右面李白的诗反映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3.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

A B C D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国人暴动C.周武灭商D.商鞅变法

6.在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7.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百家指的是

A.道家、法家B.诸子百家C.道家、儒家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9.西汉出现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大一统的局面是在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10.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诗中的胡是指

A.鲜卑 B.蒙古 C.匈奴 D.氐族

11.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不是其大一统的措施呢?

A.平定七国之乱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权 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13.5月l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D.昭君出塞

14.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15.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历史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甘石星经》

16.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17.仲景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此商标是利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你知道下列哪部书是他写的

A.《九章算术》 B.《史记》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8.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被认为发源于青城山的中国本土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回教 D.基督教

19.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史记》,在书中他不可能读到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班超 D.汉武帝

20.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其杰出代表是

A.秦陵兵马俑 B.佛塔 C.洛阳白马寺 D.青铜器铭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公元前2,___________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____,秦朝建立后,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 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_____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地方上推行______。

(2)公元前2,___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___,历史上称为西汉。汉武帝时为加强思想控制.,推行______________的政策______是我国的最高学府。

(3)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骚扰,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_;西汉时期,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遣__________出使两域。

三、组合列举题(8分)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列举我国秦汉时期的4项科学技术成就。

(1)列举我国秦汉时期的4项科学技术成就,并逐项概括其历史地位。(8分)

四、判断改错题(本题6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公元前2秦朝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文字是隶书。 【 】

改正:______

(2).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

改正:______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改正:______

五、辨析改错题(8分).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 订正:

(2)错误: 订正:

(3)错误: 订正:

(4)错误: 订正: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上册历史第五单元检测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3: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灭亡西晋的是( )

A、匈奴人 B、氐族人 C、乌孙人 D、大月氏人

2、东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

3、东晋的都城是(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4、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魏国 D、前秦

5、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

6、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

①揭竿而起 ②风声鹤唳 ③破釜沉舟 ④草木皆兵 ⑤斩木为兵

⑥纸上谈兵 ⑦问鼎中原 ⑧退避三舍 ⑨投鞭断流

A、①⑦⑧B、②④⑨C、③⑤⑥⑦ D、②③⑤⑧

7、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是( )

A、建康 B、番禺 C、扬州 D、江州

10、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 ②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④发明了灌钢法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东汉到东晋,北方人口南迁出现了三次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4)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C 6、B 7、A 8、D 9、B 10、D

11、(1)东汉末年。原因:中原地区连年战争,许多人为躲避战争,迁移到南方。(2)西晋末年。原因:国家动荡,内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西晋灭亡后,各民族在北方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4)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良种。

12、(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3)①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也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②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4)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检测卷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4: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选择题答题卡☆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真实目的是:( )

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 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 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B、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4、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5、9月到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7、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8、三大战役中,邓小平曾亲自参与指挥了:(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9、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1、平津战役的战场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北地区

12、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傅作义 D、杨虎城

13、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1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三大战役 D、解放华东

15、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平和平解放 D、南京解放

16、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54、28与下面的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材料分析题(16分+14分=30分)

17、[材料](如右图)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亲切握手。这是时隔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被称为国共两党的第三次握手。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各自取得了什么成果?(8分)

(2)国共两党前的第二次握手取得了什么成果?(4分)

(3)国共两党时隔后的第三次握手有什么意义(4分)

18、[材料](见下表)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

(2)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8分)

(3)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回答2点即可,4分)

三、问答题(10分+12分=22分)

19、有人认为:即使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也不能阻止内战的爆发。因此,共产党根本没有必要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对此,你持什么观点?谈谈你的理由。(10分)

20、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在这一时期,南京发生的哪三件大事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你写出来,并结合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谈谈你的理由。(12分)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初一历史:《贞观之治》同步练习强化

贞观之治的同步练习强化内容。练习包括唐朝建立的时间、重要大臣的进谏、贞观之治的出现原因等相关历史知识。通过练习,读者能够加深对贞观之治这一历史时期的了解。

2025-01-21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最新文章

想上重点中学初一开始应当这样学?

初一年级学生如何为进入重点中学做准备。文章指出初一成绩标准以及各科目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并强调家长需要有战略头脑,明白孩子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文章反对参加竞赛和上课外班,主张打好基础,注重阅读和学习方法。在数学、语文和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上给出了具体建议。

2025-02-13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