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篇1: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易错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元素的种 类是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不同种元素核电荷数不同,核内质子数也不同。

  例1 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种原子的统称叫元素

  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C.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错因会诊 错选A是因为对同种元素与同类元素不能区分;对元素概念的涵 义不明确而错选B;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没有想到核外电子不稳定,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变的而错选C。

篇2: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易错点:原子结构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存在如下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例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易错透视:对知识把握不准,不能确定原子的构成而错选A;没有想到有的氢原子没有中子而漏选B;原子、离子知识相混淆,认为核外电子数得失了,没有看清该题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而错选C;认为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等于而漏选D。

  解析: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只有质子,即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故A正确,B错误;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正确,D不正确。

篇3: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在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时,常出现以下错误: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理解不透,常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反应,有些同学却用来解释一些物理变化;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时,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一定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点。

  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C.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1g氢气在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水

  正确答案D

篇4: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易错点:滴管的使用、液体的倾倒、酒精灯的使用、药品的取用与加热,同学们在操作时往往顾及不全,导致操作时失误较多。

  [例1]小明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10.5g氯化钠固体,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此时他应该

  A.减少药品 B.添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解析]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误差分析是学生的易错题。对天平有两个主要操作,一是称量末知质量的药品,一般是调节平衡后,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节天平平衡;二是称量固 定质量的药品,一般是天平调节平衡后,在天平右盘加上所需的砝码,将游码移动到固定位置后,通过加减药品来调节天平的平衡。本题是要称量10.5g氯化钠固体,是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所称的质量就不是10.5g了,所以B、D是错误的;平衡螺母的调节是在称量前调节的,称量过程中不能移 动,故D错。

篇5: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易错点:在“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的反应中,很多同学不明白其中的反应过程,误认为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气体

  C.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应正放在桌面上

  D.干冰就是二氧化碳

  错因会诊错选A是因为只从现象,而没有考虑到石蕊变色的本质;因二氧化碳气体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认为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而错选B;错选D是因为只想到二冰就是二氧化碳。

  解析A错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B错的原因是:认为只有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D只有固体二氧化碳才能叫干冰,液态或气态的二氧化碳都不能叫干冰,所以只能说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C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符合题意。

篇6: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易错点:煤的干馏就是将煤置于隔绝空气的密闭炼焦炉内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有机物逐渐分解,得到气态的焦炉气、液态的煤焦油和固态的焦炭,挥发性的产物中有许多重要化学品并获得重要应用。石油的分馏就是利用原油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的沸点不同这一性质,使沸点低的先气化,沸点高的后气化,这样经过连续加热和冷凝,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蒸馏产物。因此煤的干馏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化学变化。

  例1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有()

  A.石油蒸馏B.煤干馏C.干冰升华D.煤燃烧

  错因会诊对石油蒸馏的实质不明白,从而误认为石油蒸馏是物理变化;错选C是对干冰升华的过程不了解而造成的。

  解析石油蒸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的分离,是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是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物理变化;煤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分解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篇7: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1.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进行计算了,主要是配平时出现的一些错误,避免出错的方法是写好化学方程式后,一定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2.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不正确,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没有代入计算。

  3.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上,避免出错应牢记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纯物质的质量计算,因此计算时应根据质量分数和杂质的量求出纯净物的质量,把体积乘以密度换算成质量,才能进行计算。

  4.审题不清、不会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形、计算格式不准确、单位错误等等,避免出错的方法平时加强训练,严格按解题格式进行,要学会审题、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看懂图形所表示的含义。

篇8:中考化学辨析技巧与策略

  易错点:同学们常将描述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混淆。在观察现象时往往只考虑变化后的现象,不考虑变化时的现象和变化前的现象,描述现象时往往以结论代替现象。现象是能看到、能感觉到的,而生成的物质是什么,是看不到的。

  [例1]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

  [错因会诊]对现象和结论不能区分乱猜答案而错选B、C、D。

  [解析]“蜡烛燃烧,放热,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若改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为实验结论。结论往往由现象推出,二者不可混淆。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解析与信息分析技巧

中考化学中的经典题型解析与信息分析技巧。文章通过解析两道关于瘦肉精和S一诱抗素的化学式信息分析题,详细解释了如何解读化学式并进行分析。文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以应对考试。

2025-01-14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最新文章

想上重点中学初一开始应当这样学?

初一年级学生如何为进入重点中学做准备。文章指出初一成绩标准以及各科目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并强调家长需要有战略头脑,明白孩子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文章反对参加竞赛和上课外班,主张打好基础,注重阅读和学习方法。在数学、语文和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上给出了具体建议。

2025-02-13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