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篇1: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16.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
左液面/mm右液面/mm液面高度差/mm
1水3朝上18621428
23朝下18621428
33朝侧面18621428
46朝侧面17122958
59朝侧面15824284
6盐水9朝侧面154246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提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17.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1)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______________的改变,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18.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所列实验步骤是:
A.把钩码挂在杠杆支点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C.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几次,将数据填在表格内;
D.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该同学漏掉的重要一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1、天平的注意事项:
(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
(2)事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
(3)右放砝码,左放物体。
(4)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
2、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要注意不超过它的量程。
3、量筒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
②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4、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注意事项
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火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才能成完整的像。
5、在做电学实验时,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应滑到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6、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要与所测用电器并联
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都是正进负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测出电源的电压值,电流表则不能。
篇3: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学习中不要追究自己错过了哪些,而是要好好把握现在。 网小编给大家总结了 冲刺物理重要实验复习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中考冲刺物理重要实验复习
①、测密度(1个实验):原理ρ=m/V,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尽量减小误差。
②、测机械效率(1个实验):原理:η=W有/W总,器材: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斜面等)、弹簧测力计、细绳,测量时,注意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摩擦和物体本身的重。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③、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1个实验)和功率(1个实验):原理:电阻R=U/I,电功率P=UI;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小灯泡不亮时,能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知道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测出的电阻值不相等是因为温度变化了。
知道测小灯泡电功率与测定值电阻阻值都要求多次测量意义有什么不同,知道两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时(缺少测量工具),如何利用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测电阻。
篇4: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试管类:
1.可以托住水的窗纱: 取一小号试管,先向管中注满水,用一小块窗纱盖住瓶口,再用细线沿管口将窗纱扎紧,再用手将管口按住,小心地将试管倒转过来,放开后,虽然窗纱上有许多小孔,但水却流不出来。在讲解大气压强时,辅助以这个实验,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兴趣,效果更加强烈,直观。
2.吸不走的饮料: 准备一个干净的试管,在橡皮塞中插入一根干净的细玻璃管,在试管中装满饮料后,用橡皮塞将瓶口密封好,然后请同学用力吸,结果任你怎样吸,饮料就是吸不出来。这是由于没有大气压的作用,瓶中的饮料压不上来。
3.自动上升的试管: 取一只粗试管,再取一只口径比粗试管稍小一些的细试管。首先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大约一半深度处时,迅速将两试管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并没有落下来,而是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是由于细试管的上端没有大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细试管上升。 由于篇幅有限,如直尺类、纸张类、硬币类、橡皮筋类、小平面镜类等等就不一一列举。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小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创造、分析、探索等能力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篇5: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铅笔类:
1.惯性实验:用铅笔即可,将铅笔扔出,铅笔离开手之后仍向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只用铅笔,将铅笔扔出,铅笔将由静止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两手用力折铅笔,铅笔可以被折为两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用器材只是铅笔,用力捏铅笔时发现手指的形状也发生了改变,说明手也受到铅笔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将铅笔从高处自由丢下,铅笔将竖直向下落,说明铅笔受到重力的作用,竖直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压强的大小因素: 用一端削好的铅笔,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这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又说明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7.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前进时,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若将铁块放在多只铅笔上重做上述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8.利用积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 所用器材有细铜丝,刻度尺和铅笔,将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L,数出铜丝匝数N。然后根据D=L/N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9.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铅笔两端都削好,若将铅笔芯和灯泡连入电路,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导体;若将外部木材和灯泡连入电路时,灯泡不亮,说明木材是绝缘体。10.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将铅笔的木材劈开露出铅笔芯,将铅笔芯的两端连入电路,这时灯泡发光,调节其中一端线头在铅笔芯上的位置,即减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时灯泡变亮;若再增加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时,灯泡变暗。说明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11.光的直线传播:将铅笔对着光源后面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光的折射现象:用玻璃杯、水和铅笔做光的折射实验,在玻璃杯中装入半杯水,再将铅笔插入水中,发现铅笔的水中部分看起来变折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现象。 13.探究声音的传播: 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发现后者的声音比前者大得多。因为前者声音是经过空气传到耳膜的,后者声音是经过牙齿、骨骼传到耳膜的。
14.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把铅笔的下端绕上几圈铁丝,按入水中,使其竖直地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放手后,铅笔上浮,最后竖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铁丝匝数后,可使其下沉,以此来验证物体的沉浮条件。
15.演示导体和绝缘体:把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将铅笔木质部分或铅笔芯串联在电路中,看灯泡是否发光,从而可演示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篇6: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鸡蛋类:
1.做测量实验: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8.做热胀冷缩实验: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10.分子运动现象: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篇7: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初二物理学习方法:物理课程是到了初二年级新加入的一门课程,如果不能掌握一门技巧那么这门课程你学习起来将会很困难,但是掌握一个好的技巧的话这门课程会变的很容易,也很有趣,下面双道教育王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初中物理实验口诀供大家参考。
(一)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物理天平进行称量之前,指针应指在刻度中央。若指针偏在标尺左侧,将横梁左端螺丝向左调,或将横梁右端螺丝向左调,均能使指针回到标尺中央。当指针向右偏时,横梁螺丝(不论左端或右端的螺丝)应向右调,横梁螺丝调节方向可概括为:
左偏左调,或者左左,
右偏右调,或者右右。
托盘天平的指针在横梁上方,故横梁螺丝的调节方向跟物理天平相反。只要熟记物理天平的口诀,联想记忆托盘天平螺丝要反调,就不会混淆了。
(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滑动变阻器分上下两层,上层钢杆和下层电阻丝各有两个接线柱,为了变阻,使用时应上下各用一个接线柱。可简记为:
一上一下,各用一个。
根据这一接法,连接实物时就不必拘泥于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向,从而选择短距离,避免交叉的布线方式。
(三)连接电路的入门方法
连接含有并联电路的回路时,可先只连接并联导体中的一个导体,伏特表也暂不接入电路,即首先连接一个串联回路,然后再把并联的导体和伏特表接入电路,这种入门的方法叫
先串后并。
这样做,对初学者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防止读错数据的一种方法
物理量具的刻度方向不尽相同。量筒和温度计的上刻度值比下刻度值大,而弹簧和比重计则相反。再如0.6安培表,每小格刻度值是0.02安培。当指针指在没有标值的地方时,粗心的同学常会读错数据。为防止读错,可以记住这样一个口诀:
匀中助读。
意思是说,可以先把指针相邻的两个标度值中点的值读出来,再读指针处的数据。
篇8: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l.能加热的仪器
(l)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热浴(如水浴加热等)。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
(4)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5)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注意事项: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6)酒精灯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
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篇9: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乒乓球类:
1.演示微小形变:在乒乓球上打一孔并插入一支透明细胶管或玻璃管,内装有颜色水,用手挤压球两侧,可看到管中水位明显发生变化:说明体积变化,即球向内有形变
2.显示振动:用细线系一黄色(为了醒目)乒乓球靠近音叉放置,用锤敲音叉的一边,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不断地弹开。
3.浮力产生原因:用较大的可乐饮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将黄色乒乓球压在瓶颈处并注水,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然后用手或瓶盖将瓶口封住,由于球和瓶之间渗水,当球下部集满水后,乒乓球会很快上浮。
4.浮沉条件: 三个相同的黄色乒乓球A是原装,B注适量水并封闭,使ρ=ρ水,C是注入足量水,然后将三个球同时放入水中,A漂浮,B悬浮,C下沉。结论:浮沉与F浮和G的大小有关系,ρ与ρ水有关系。
5.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玻璃漏斗口朝下,将乒乓球置于瓶颈处释放,球会掉下;若从上端吹气,则球会贴在颈处不会掉下。把黄色乒乓球置于倒扣的玻璃杯底上,让水笼头中的水流出,可以看到球并没有被冲走,而是在杯底上晃动。
6.转动力学──"去而复还":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在乒乓球的内侧,用力压出,球滚出去后会自动返回,很有趣。
7.动能势能转化:球从一定高度落下,速度越来越大,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表面弹起上升,速度越来越小,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动能转化为势能。
8.弹性碰撞: 在研究碰撞现象中,对碰撞结果的分析理论较难理解和记忆,用乒乓球演示运动的小物体与静止的大物体相碰结果;大物体不动,小物体被原速弹回效果明显,人人可做。
9.惯性"反常":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让球停留在中间位置,突然加速减速,发现球的运动方向与外界变化相同,即加速时球向前,减速时球向后。
10.水平仪 :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将玻璃管放在桌面上,当球停留在中间位置时,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篇10: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饮料瓶类:
1.钟声响起:将两个饮料瓶都剪去底部并做成喇叭状,用细线系在瓶口的瓶盖上,再用细绳的中间部分系住一把钢勺。将两个喇叭口罩住两只耳朵并贴紧耳根,并用钢勺去撞击桌子等物品时,你能听到什么?继续让一个学生手提着细线并用钢勺碰撞课桌,再谈谈手上的感受。
2.水中的振动: 用细线系好三把旧钥匙,放入盛水的大饮料瓶内并上下抖动细绳,你听到了什么?
3.听到自己的心跳:剪下饮料瓶上半部并在瓶盖上打孔后插入一段塑料软管后,将做好的漏斗部分靠近胸部,软管另一端靠近右耳。移动漏斗的位置,一定要仔细听听,可以找到心跳最强的位置处于胸部左侧。
4.频率计: 将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壁剪成齿状,瓶盖钻孔后用筷子紧紧插入,做成频率计。用右手捻转筷子,同时用齿去碰纸片,当快转或慢转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5.独弦琴:将一个饮料瓶剪去底,瓶盖钻孔后用牙签和一段细线系住作为音箱,另一端系在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上。左手拿着音箱并控制弦的张紧程度(瓶子不要离开地面),同时右手拨动琴弦。这样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音调和演奏效果,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如果拨弦力量大时,发声就响。如果细绳被拉得越紧,发声音调就会越高。如果将绳子变短,音调将会发生变化。如果改用粗绳子,音调也将会发生变化。假如改用细铜丝后,会听到与刚才不同的音响效果,说明音色也发生了改变。同一个实验,可以不断改变某一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理解声音的特征。
6.打击乐器:收集几个相同的大饮料瓶,向瓶内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仔细调节水量,可使各瓶发出不同的音调。
7.排箫:振动的瓶体和水能够发声,瓶内被吹动的空气也可以发声。将饮料瓶从大到小排列,口部排齐后用胶带绕在瓶壁上,把3个瓶子固定在一起。双手握住瓶壁,嘴唇分别靠近瓶口吹气,就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8.水哨:取一吸管,用剪刀在吸管中央开一个小口,不要剪断,让吸管一端插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将吸管弯成直角,用嘴连续吹气,同时调节吸管插入水的深度,能听到悦耳的哨声吗?
篇11: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一、 考画图、填图、连图、改错图(每年都有)
1、 画图:给某一确定的实验画电路图,如测小灯的电功率实验,请画出电路图等,或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如测电阻的实验,已经将实物图连接好,请根据连接好的实物图画电路图等等。
2、 填图:已经画好电路的整体,留有一些没有画出,请你画出来,如测小灯的电功率实验的电路图,留下电流和电压没有画出来,让你完成等。
3、 连图:已给电路图连实物图,或连了一部分,留下一部分让你完成等。
4、 改错图:已经连接好的实物图,有几个地方连错,让你改成正确的连接实物图,如电表的正负极连错,或档位连错等。
二、 考电路的注意事项
在电学实验中,有些地方是要注意的,如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调到最大位置,电表正负要接对,档位要选正确等等,都是常考的内容。
三、 考电表的读数
电表是在实验中,测量某物理量大小的依据。如电流表是测电流强度的大小,电压表是测电压的大小,电能表是测消耗电能的多少等等。懂得电表的读数很重要,此项也是常考的内容。中考物理电学实验考核范围
四、 考实验数据的处理
给一个表格及各次的实验数据。
1、 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2、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3、 运用控制变量法,抓住数据的共性,寻找个性得出结论;
4、 表内有某项数据有错,让你改正;
5、 表格留空格,通过其他数据得出规律完成等等。
五、 考计算
作为定量分析的实验测量,都离不开运用实验公式进行计算,如测电阻的实验,是由欧姆定律,变化而得,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由电功率公式计算等等。
篇12: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一、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 功 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归纳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篇13: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研读教材重视实验
试题多源于课本
在中考复习最后的冲刺阶段,一定要重视课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复习,切不可忽视课本,因为中考试题源于书本的比例很大,即使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根据课本知识命制的,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
考查重点是实验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实验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考查的重要方面。试题不仅在专门的实验题中出现,在填空题及简答题中也经常出现。考查形式侧重考查学生能在具体的事件、常见的生活现象中辨认出知识和规律。
测量型实验占重要比例
测量型实验,以测量重要物理量为目的,它是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在中考中占有一定比例。素材立足生活,一般以教材上的实验为载体,着眼于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步骤的操作、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问题的分析、实验结论的总结等;对一些典型的实验要求目的、原理、器材、方法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都要熟练掌握。
探究型实验要注意分析问题
探究型实验,复习时要注意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特别重视对重要实验的再现、升华,采用对比、模仿的策略,培养自己观察现象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4: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例4】小锦小组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相等。
(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他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到最大限度后,杠杆左端仍有轻微下沉,这时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是他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个情境,接下来他在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左端钩码移到左端离支点第三格处,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右端钩码移动到右端离支点第________格处。
(3)通过不断改变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各次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其他小组交流后,他们又做了如图乙、丙、丁三次实验,其中________图所示实验能直接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
【解析】(1)现在杠杆左端仍有轻微下沉,说明杠杆左端偏重,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
(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个格为L,
左边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左端钩码移到左端离支点第三格处,
则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为F左L左=4G×3L=12GL,右边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设右边的力臂为L右,则右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为F右L右=3G×L右,
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F左L左=F右L右,即12GL=3G×L右,所以L右=4L,他应将右端钩码移动到右端离支点第四格处。
(3)小锦得到“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当动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时,看实验结论是否成立,所以利用图丁进行验证。
【答案】(1)右;(2)四;(3)丁
3电学实验题
考查实验:
(1)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4)伏安法测电阻
(5)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6)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
重点考查的电学实验是:
(1)探究电学规律实验;
(2)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
重点实验考点:
(1)考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的原理是什么?
(2)考电路连接时开关的断开闭合情况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的位置等。
(3)考实验器材:
①基本实验(即教材中的常规实验)所需要的器材;
②因某一仪器欠缺而改进后的实验所需器材;
③提供足量的器材供你选择,例如给你几个滑动变阻器,让你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来选择适当的滑动变阻器。
(4)考电路图的设计和电路的连接:包括画电路图、连接或者补画电路、电路纠错等等。
(5)考实验操作过程:如步骤的重排,遗漏步骤的补充,错误步骤的修正,操作细节的考查以及实验步骤的概括。
(6)考电路故障的判断,如短路、断路、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以及电压表电流表连接等。
(7)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
(8)考电功率和电阻的计算。
(9)考实验所运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化法等。
(10)考数据处理与结论归纳。
题型一?探究电学规律实验
【例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________(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但无明显变化,则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将各个电阻分别接入电路中R所在位置,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将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________关系。
【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动阻值最大处,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B端。
(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说明电路开路,而电压表有示数但无明显变化,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与电源两极是通路,则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R开路。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电阻与电流的乘积不变,并且电阻变为原来几倍时,电流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
【答案】(1)B;(2)电阻R开路;(3)反比
题型二?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
【例6】小明在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3V的电源,最大阻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R,待测电阻Rx及如图甲所示的其他器材。
(1)如图甲,实验电路还未连接完整,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相应图中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
(3)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其中一次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本次测得的待测电阻R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做完以上实验后,小明还用该实验装置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计划测量当Rx两端电压分别为1V、2V、3V时对应的电流,但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使Rx两端电压达到1V,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应接下面右边的接线柱,如图所示: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3)由图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6A,则R=2.5V,0.26A=≈9.6Ω;
(4)电源电压为3V,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电阻电压为1V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应为2V,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待测电阻的2倍,所以电阻两端电压达不到1V,是因为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太小。
【答案】(1)见上图;(2)断开;(3)9.6;(4)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太小
篇15:中考物理实验攻略
中考实验题是制约许多同学物理难以取得高分的“瓶颈”,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同学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所以对许多实验现象和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另外在解答实验题时由于没有掌握一般的方法和技巧,导致思路混乱,甚至无从下手。
一般可分为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开放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不同的实验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豆姐整理了一些典型的实验,不会的同学赶快看看吧!
1光学和热学实验探究题
题型一光学实验题
考查实验: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
(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法。
(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变为________cm。
【解析】(1)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用蜡烛B代替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2)将玻璃板向远离蜡烛方向移动,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
【答案】(1)替代;(2)不变;20
题型二?热学实验题
考查实验:
(1)探究固体熔化实验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4)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实验等
【例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本次实验不能使用________(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水银的沸点为357℃,煤油的沸点为150℃,酒精的沸点为78℃)
(2)水沸腾后,温度计液柱稳定时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
【解析】(1)图中水的沸点是99℃,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99℃,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9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9℃。
【答案】(1)酒精;(2)99
2力学实验题
考查实验:
(1)密度的测量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3)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5)探究液体压强
(6)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8)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0)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
题型一?测量型实验题
力学测量型实验有:
(1)用刻度尺测长度;
(2)用秒表测时间;
(3)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
(4)用密度计测液体密度;
(5)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6)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7)用刻度尺、秒表测速度;
(8)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
(9)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3】某同学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因矿石体积较大,他借助于溢水杯,用细线将矿石拴好后缓慢放入水面恰好与溢水杯相平的溢水杯中,并用空烧杯收集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kg/m3。他测出的矿石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1)如图,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①由图乙可知,矿石的质量为m=100g+50g+10g+4.4g=164.4g,
读图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矿石的体积为V=60cm3,
矿石的密度ρ=m,V=164.4g,60cm3=2.74g/cm3=2.74×103kg/m3。
②实验中,小烧杯收集溢出的水时很难完全收集,在倒入量筒时也很难完全倒净,造成体积的测量值偏小,因此,影响到最终的密度测量值偏大。
【答案】(1)左;(2)2.74×103;偏大
【方法归纳】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清零刻线、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题型二?探究型实验
考查实验: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
(3)探究压强特点实验;
(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