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备考点滴体会之名师指点

地理科作为综合科的组成部分,列入初中升高中统考已经有三年了。如何抓好初三阶段的复习备考工作呢?通过这三年的教学实践和对统考命题的研究,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认识。
一、紧扣考纲,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在中考地理备考中,首先要做的是紧扣考纲,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复习。考纲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它明确了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因此,老师应该给学生印发详细的考纲资料,并依照考纲进行一轮地毯式的讲解复习。
这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一个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学生初一、初二时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掉。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把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复习时心中有数。例如,对于“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还要让他们理解这些运动带来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通过对考纲的详细解读,学生可以明确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是次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此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动画,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这些自然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复习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考纲内容覆盖了初中地理四本书,知识点多而杂,记忆性内容所占比例大,而且这几年的中考命题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怪题、偏题较少。因此,不必要也不应该让学生面面俱到、不分轻重地去复习每一个考点,一定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
具体来说,对于那些历年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重点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中国的地形与气候等,要进行详细讲解和反复练习。而对于一些相对次要的内容,则可以简要介绍,让学生大体了解即可。
例如,对于“世界主要国家”的部分,可以重点讲解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地理特征,而对于其他国家则可以简单提及,让学生知道其大致位置和基本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化为清晰的图表,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次关系。
例如,以“中国的地理概况”为主题,绘制一个包含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内容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知识。
三、讲练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复习不仅仅是讲解考纲,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考试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选择一些合适的、编写水平高的课辅资料供学生自学和做练习是非常必要的。这些资料应该涵盖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并且配有详细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同时,定期由老师出题进行阶段性考查也非常重要。通过这些考试,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例如,如果发现某个班级的学生普遍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图能力较弱,老师可以在后续的复习中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训练,提供更多的练习题目,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解题技巧,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在复习“中国的气候类型”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激发学习积极性
这几年的中考,综合科的分数都偏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综合科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在初一、初二时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到了初三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复习。
因此,老师要给学生讲明利害关系,让他们认识到综合科同样对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鼓励学生争取把综合科变成自己的优势科目,为考取理想的高中学校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地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天气预报到旅游出行,从环境保护到资源利用,地理知识无处不在。通过讲述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认同感。
其次,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备考。例如,对于在阶段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荣誉证书;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也可以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复习中去。
还可以邀请一些已经考上理想高中的学长学姐来分享他们的备考经验。这些学长学姐的经历和建议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他们曾经走过相同的道路,知道其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信心和动力,帮助他们在备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五、注重实践与创新,提升综合能力
除了传统的复习方法外,还应注重实践与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知识点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动手实验来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复习“中国的河流”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河流,观察河水的流速、水质等情况,并进行简单的水质检测实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在复习“全球气候变化”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数据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考地理备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既要遵循科学的复习方法,又要注重实践与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以上几点措施,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理想的高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