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https://www.yizhongkao.com/photo/2024/12/19/1734570443_917.jpg)
篇1: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下面是有关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华夏之祖的内容,讲述了华夏之祖发展的过程,供大家参考。
1.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形成以后华夏族;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黄帝。黄帝的贡献有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2.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尧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舜年老时,用禅让的办法,推举治水有功的禹担任首领。
3.公元前,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篇2: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历史复习考点详解。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西藏的土地改革:,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这篇中考历史复习考点详解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3: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下面是有关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中共的创建的内容,包括创建过程、重要会议、土地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解放战争时期这五个内容,供你阅读参考!
一、创建过程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2.遵义会议(1935)
3.瓦窑堡会议(1935):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
2.中共七大(1945,延安)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2.中共八大(1956)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篇4: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中考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下面是有关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秦王扫六合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公元前3,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内容是: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变革具体表现在:①工具变革: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②制度变革: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最能反映大变革本质的)
6.③思想变革:思想空前活跃,各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篇5: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下文为您准备了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的内容:
1.商朝人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2.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离骚》。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4.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7.战国时期:(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2)孟子:儒家。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3)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为大家推荐的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篇6: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下面是有关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大一统的汉朝的内容,具体讲述了汉武帝为加强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供大家参考。
1.汉文帝、景帝时期,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为加强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为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3)文化上,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使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抗衡。(5)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的大一统。
4.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
篇7: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下面是有关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伐无道,诛暴秦的内容,具体包括秦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项羽以少胜多战役、刘邦建立汉朝等内容,供大家参考。
1.秦农民起义的原因:(1)赋税、徭役繁重(2)刑法残酷(3)秦二世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在大泽乡爆发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公元前2,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4.公元前2,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篇8: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下面是有关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内容,具体讲述了各时期兴盛的器具,供大家参考。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增多。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出土了三星堆青铜文化。出土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4.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商周时期,五谷都齐备。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已经都有。
篇9: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中考历史,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下面是有关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春秋战国的纷争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1.公元前7,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3.战国七雄:韩、赵、魏三家分晋,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主要战争有发生齐国、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秦国、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篇10: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中考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下面是有关中考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近代化发展的进程的内容,供你阅读参考!
一、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进程及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1)
()起步阶段(1840——1):1世纪代外国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在中国被迫开放的港
口城市出现,这些企业使用机器生产,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1世纪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领导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到了中国;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整体发展阶段(1895——1):是最重要的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向西方学习,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
()曲折前进阶段(1927——1):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缓慢
地、艰难地向现代化中国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制订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时期(1949——20世纪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1)特点: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世纪代) 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表现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③明确提出富强(经济现代化)、民主(政治现代化)、文明(文化现代化)的目标。
篇11: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落幕后,各种段子、吐槽如约而至。但是要严肃的提醒各位准考生们,今年春晚中还藏着好多中考考点呢,春晚涉及到的中考历史考点带你细细了解~
(1)长征胜利80周年
历史中考重点:长征
春节晚会花了大量篇幅走近老红军,这是因为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2)航天大事件
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英雄来到春晚现场,向国旗敬礼,向祖国报告,向世界华人发出邀请,共筑中国航天梦!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创新体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取得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显著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篇12: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下面是有关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讲述了人类发展的几个过程,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在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会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山顶洞人,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篇13: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下面是有关中考历史核心考点深度解析:夏、商、西周的兴亡的内容,具体讲述了夏、商、西周兴盛和衰亡时期的壮况,供大家参考。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在朝第2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最后一个国王叫桀,他是有名的暴君。
2.公元前,商的国君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商朝强大起来;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稳定下来。后来商朝又称为殷朝。最后一个王是纣,是暴君,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3.周国的国君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强大。公元前,周武王率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4.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5.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影响)。
6.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西周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