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备考精选试卷

中考历史备考精选试卷

篇1:中考历史备考精选试卷

临近中考,想要学好历史,一定要多做练习,以下所介绍的中考历史一轮备考试卷,主要是针对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判断这句话应出自下列人物中的

A.左宗棠 B.林则徐 C.梁启超 D.李鸿章

2.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右侧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A.痛击阿古柏,收复x疆 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4.右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5.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6.以下所述史实不能佐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的是

A.外国侵略者占领中国首都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B.《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新派变法图强

D.《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东郊民巷划为外国“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7.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小明应该参考哪一旧报刊?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8.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 海军是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该材料应来自

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 C. 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10.右图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从容赴死的场景。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C.慈禧太后、八国联军

D.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11.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主题纪念活动。小明同学收集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A.创立中国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金田起义 D.成立中华民国

12.某校的历 史专用教室中,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展版上展出下列一栏图片,据此可知这一栏目的标题应是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定远”舰 “黄 兴”号轮船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民权民生

13.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D.“废除二十一条”

14.有人说:“,中国陷入无尽 的黑暗中;,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材料问答题:(共22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从-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3分)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允许日本在 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是什么? (6分)

(3)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2分)

1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强运动 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 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新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事件?(1分)“革命成功”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2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A A C B C C D A A C A B D

二、材料问答题:(共22分)

15.(1)鸦片战争(1分)中国战败,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南京条约》(2分)《辛丑条约》(2分)《马关条约》(2分)

(3)腐朽无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等(2分)

16.(1)洋务运动(2分)。

(2)辛亥革命(1分)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3)民主、科学(2分) 新文化运动(2分)

(4)近代化的探索(2分)

篇2:中考历史备考精选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1.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力排众难收x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杨靖宇

3.19世纪60至代,虎视眈眈地想争夺中国x疆的是 ( )

A.英国与俄国 B.美国与日本

C.德国与美国 D.法国与日本

4.某人的对联写道: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他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

A. B. C. D.

5.为抗击列强的侵略,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左宗棠 D.关天培

6.向列强保证今后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是 ( )

A.慈禧太后 B.李鸿章 C.光绪帝 D.阿古柏

7.《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8.“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9.中日《马关条约》中,除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外,还割让 (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广州

10.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中国农民运动的八国之一的“奥国”是指 ( )

A.澳大利亚 B.奥地利 C.奥匈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 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 ( )

A.发动了洋务运动 B.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12.历史课上,历史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近代史上的12位历史人物,让学生将这些人物进行一下分类,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分类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帮他挑选出来( )

A.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B.张之洞、孙中山、袁世凯

C.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D.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3.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4.右图中服装的款式最早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15.“八荣八耻”中提倡“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追溯历史,曾经倡导“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的是 ( )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中国第一所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创建于 (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17.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 ( )

A. 南京 B.南昌 C.北京 D.武昌

18.你若想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应该阅读 ( )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文学革命论》 D.《新青年》

19.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20.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

A.《民报》 B.《国闻报》

C.《时务报》 D.《中外纪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5个小题,共30分。其中21题6分,22题10分,23题5分,24题5分,25题4分)

21.

篇3:中考历史备考精选试卷

临近中考,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中考历史一轮模拟试卷,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选择题

1.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A.《黄河大合唱》 B.《大路歌》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

2.最能贴切说明右图事件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祖国大陆最后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A.内蒙古 B.新疆 C.宁夏 D.西藏

4. ,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了反革命 B. 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 完成了三大改造

5.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的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6. 你认为下列哪些图片合适陈列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掌握了经济命脉 D.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

8.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颁布的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对此我国采取的对策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进行三大改造 D.实行土地改革

10.新中国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平等协商 B.民主改革 C.土地改革 D.民族区域自治

11. 参考右图: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摧毁 B.租赁 C.没收 D.赎买

1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3.下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1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 “铁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5.《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6.从右图所示的历史现象中,我们应吸取搞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C.应多学习外国先进经验 D.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17.10月16日,在我国新疆罗布泊,随着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这一声巨响也震撼了世界,引发这一巨响的是中国成功试制了

A.原子弹 B.氢弹 C.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

18.小华爷爷今年80多岁,他经常给小华讲“爷爷过去的事情”。一天,他给小华讲了他经历过的四件事。其中哪一项最不可信?

A.建国初期他们家分得田地和牲口 B.他参加了志愿军入朝作战

C.他把家里做饭用的铁锅捐献出来炼钢 D.他办了一个养猪场,在村里率先致富

19.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C.近代的科技和文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

20.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0月6日果断地逮捕了江青、张春桥、姚为元、王洪文。全国亿万军民,随即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这一事件标志着

A.文化大革命开始 B.改革开放开始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社会主义建设结束

21. ,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举行后发生的“乒乓外交”推动了___关系的发展。

A.中日 B.日美 C.中美 D.英日

22.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是

A.刘少奇 B.彭德怀 C.贺龙 D.朱德

23.“八六三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主要是为了

A.发展特色农业,解决吃饭问题 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

C.发展交通运输,提高运行速度 D.发展军事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

24. 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1976至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他是

A.袁隆平 B.蒋南祥 C.钱学森 D.爱因斯坦

25.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这表明我国哪一技术的高度发展?

A.海洋高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技术

26.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引进外资和技术 B.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便于国外企业家直接投资办企业

27.右图是20世纪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公社严重束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在朝小康道路前进

C.全国农村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D.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28.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29.后,我国最先尝到经济体制改革甜头的是

A.工人 B.农民 C.个体户 D.私营企业主

30.起,我国相继在沿海地区开辟了经济开发区,其中纬度最高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东南地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以下材料:(10分)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 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2分)

(2)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2分)

(3) 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4+2分)

3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时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食产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42亿元1607亿元30477万吨343元

246619亿元107367亿元50150万吨13786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2分)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改革”指什么?(4分)

(3)举出一个建立的经济特区名称,简要说明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1分)

(4)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33.八年级一班同学收集了中国外交的部分资料,根据以下内容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一组老照片

图一:万隆会议 图二:乔的笑 图三:历史性的握手

材料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年代底底底

建交国家数目(个)55124151165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说出从20世纪代到代,共和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答出两例即得4分)

(2)材料二的表格内容反映了怎样的史实?(2分)

(3)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任何一国要与我国建交,应遵循的首要前提是什么?(4分)

34.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中国人的奥运梦想成为现实,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伦敦奥运会后,天津一家报纸介绍了奥运会的历史,并第一次提出要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举行。

材料二:右图为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他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唯一成员首次参加了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比赛时,他身穿喻意为“白山黑水”的上白下运动短装,借以表达不忘东北沦陷的国仇。……不过,由于25天的长途跋涉,他在小组成赛中即遭淘汰。

材料三: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重返奥运会,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金牌总数位列第四;汉城奥运会中国总成绩位列第八;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总数位列第四……北京奥运会共获得金牌51枚,位列金牌榜第一位。

请回答:

(1)中国举办奥运会距离中国人第一次提出要申办奥运会有多少年?(2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身穿“白山黑水”运动装的含义。(2分)

(3)根据奥运常识,推算中国在哪一届奥运会上首次获得金牌?哪位运动员为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4分)

(4)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你认为这对中国有何意义?(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D BDBAADDADDCBAD

题号16171819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ADBCCABADCACBC

二、材料分析题:(共四题,40分)

31. (1)“大救星”是毛泽东。(2分)

(2)“老人”是邓小平。(2分)

(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分)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2分)

32.(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2+1分)

(4)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1分)

33.(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2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2分)(答出其中任两点即可得4分,总得分不得超出4分)

(2)反映了20世纪代以来新中国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2分)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34.(1)1(2分)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表达不忘东北沦陷的国仇。(2分)

(3)第23届 许海峰(4分)

(4)促进旅游、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等。(2分)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备考:精选典型例题解析

中考历史备考的精选典型例题解析。文章列举了一些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隋朝等相关历史时期的单选题目,并简要阐述了土地革命的原因和作用。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关于隋朝大运河的意义、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等内容的解析。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帮助考生备考中考历史

2025-03-15

大家都在看

最新文章

中学生眼中的性别观念与挑战

南京师范大学关于中学生性别角色观念的研究。调查显示,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在中学生中仍占主流,但已有质疑之声。学生不再单一认同传统的性别特征,开始注重自我表达和个体差异性。对于家庭角色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也受到挑战,学生们更加关注女性的独立

2025-04-09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