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通假字
1.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3. 衡于虑:衡通“横”,梗塞。
4.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二、词类活用
1.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苦:使……痛苦。
- 劳:使……劳累。
- 饿:使……饥饿。
- 空乏:使……穷困。
- 乱:使……颠倒错乱。
- 动:使……惊动。
- 忍:使……坚韧。
- 使动用法。
2. 人恒过:过,犯过失。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古今异义
1. 发:发于声。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2. 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
3. 征:征于色。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4. 喻:而后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5.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6. 入: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国内;今义:进入。
7. 饿其体肤:古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今义: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
四、重点实词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
2.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
3. 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 征于色:征:征验。
5. 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6.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
8. 国恒亡:恒:常。
9. 生于忧患:生:生存发展。
10.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11. 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
12. 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13. 百里奚举于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14.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方法。
15. 人恒过:常,犯过失。
16. 衡于虑:思虑堵塞。
17.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深入解读
一、通假字
1. 亲戚畔之:这里“畔”通“叛”,意为背叛。这句话的意思是“连亲属都背叛他”。这种通假字的使用,增加了古文的趣味性和表达的丰富性。
2. 曾益其所不能:这里的“曾”通“增”,意为增加。这句话的意思是“增加他所不能做到的能力”。这反映了孟子认为通过苦难可以提升个人能力的观点。
3. 衡于虑:这里的“衡”通“横”,意为梗塞、阻塞。这句话的意思是“思虑受阻”。这说明了一个人的思想受到阻碍时,需要经历艰难才能达到新的境界。
4. 入则无法家拂士:这里的“拂”通“弼”,意为辅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国内没有守法的官员和能辅佐君主的人”。这表明一个国家需要内外兼备的人才来维护稳定和发展。
二、词类活用
1.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里的“苦”、“劳”、“饿”、“空乏”、“乱”都是使动用法,意为“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穷困”、“使……颠倒错乱”。这种用法强调了通过外部的挑战来磨炼意志和能力的重要性。
2. 人恒过:这里的“过”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犯过失”。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常常会犯错误”。这种用法强调了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从中吸取教训。
三、古今异义
1. 发:古义为“被任用”,今义为“送出,交付”。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2. 举:古义为“被起用”,今义为“举起”。这种变化反映了词语意义的扩展。
3. 征:古义为“表现,征给”,今义为“征求,象征”。这种变化反映了词语意义的缩小。
4. 喻:古义为“明白,了解”,今义为“比喻”。这种变化反映了词语意义的泛化。
5. 亲戚:古义为“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为“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这种变化反映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6. 入:古义为“国内”,今义为“进入”。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概念的变化。
7. 饿其体肤:古义为“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今义为“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这种变化反映了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食物的认识变化。
四、重点实词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中的“任”指的是责任、担子,强调了承担重任的重要性。
2. 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中的“拂”指的是违背,逆,不顺,“乱”指的是颠倒错乱。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外部的挑战来磨炼意志和能力的重要性。
3. 而后作:这句话中的“作”指的是奋起,指有所作为。这句话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奋起直追的精神。
4. 征于色:这句话中的“征”指的是征验。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外部的表现来检验一个人的能力。
5. 而后喻:这句话中的“喻”指的是明白,了解。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实践来理解事物的重要性。
6. 入则无法家拂士:这句话中的“入”指的是在国内,“法家”指的是有法度的世臣,“拂士”指的是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这句话强调了国家需要内部有守法的官员和外部有贤士来维护稳定和发展。
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这句话中的“出”指的是在国外,“敌国”指的是敌人,“外患”指的是外部的威胁。这句话强调了国家需要外部的挑战来保持警惕和进步。
8. 国恒亡:这句话中的“恒”指的是常,“亡”指的是灭亡。这句话强调了国家如果缺乏内部的挑战和外部的威胁,往往会走向灭亡。
9. 生于忧患:这句话中的“生”指的是生存发展。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忧患和挑战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10. 舜发于畎亩之中:这句话中的“舜”指的是古代的圣君,“发”指的是起用,“畎亩”指的是田间。这句话强调了即使在平凡的环境中也能有所作为。
11. 举于版筑之间:这句话中的“举”指的是被举用,“版筑”指的是筑墙的工具。这句话强调了在普通的工作中也能发现人才。
12. 管夷吾举于士:这句话中的“管夷吾”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名臣,“士”指的是狱官。这句话强调了即使是囚犯也有被发现和提拔的机会。
13. 百里奚举于市:这句话中的“百里奚”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名臣,“市”指的是市场。这句话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人才。
14. 所以动心忍性:这句话中的“所以”指的是用来,“动心”指的是触动心灵,“忍性”指的是坚韧意志。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困难来锻炼意志的重要性。
15. 人恒过:这句话中的“恒”指的是常,“过”指的是犯过失。这句话强调了人常常会犯错误,需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16. 衡于虑:这句话中的“衡”指的是思虑堵塞。这句话强调了当思想受阻时,需要通过挑战来打开思路。
17. 而后作:这句话中的“作”指的是奋起,指有所作为。这句话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奋起直追的精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通过丰富的例子和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孟子通过列举历史上的人物,如舜、傅说、管夷吾、百里奚等,说明了在逆境中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他也强调了国家和个人都需要有守法的官员和贤士来维护稳定和发展。
通过这些例子和道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如何通过挑战来提升自我,以及如何在国家和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