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三政治学习要点: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三政治学习要点: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篇1:初三政治学习要点: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三政治知识要点:认清基本国情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为什么说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我们应如何履行(承担)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责任)?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和责任,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7、我国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中划线部分为核心内容,可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9、四项基本原则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意义 :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0、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11、为什么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5、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制定依据: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意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7、“一国两制”是党和国家为完成最终统一大业制定的基本方针。“一个中国”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8、对台湾统一问题的相关认识、方针政策: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篇2:初三政治学习要点: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三政治认清基本国情检测题

1.下列有关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现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

B我国的阶级矛盾已经不复存在

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D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杜绝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靠的是( )

A我国很好的处理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

B中国的领导

C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D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述正确的有( )

①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②初级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③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上我国GDP指标已经摆脱了不发达阶段 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选项中,能直接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我国拟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B第四*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召开

C我国边远地区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举行

5.胡锦涛主席9月14日在纽约出席了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开幕式,并出席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宣布了中国为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些重大举措受到与会领导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高度赞赏。这反映了( )

A全球越来越关注贫困问题

B我国已经逐步跃入发达国家行列,需要支援发展中国家

C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6.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改革开放 ④"三个代表"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高度自治的方针

D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

8.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一国两制”

B民族高度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政策

9.党和政府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工程体现了( )

A 人民当家作主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

C “三个代表”的要求

D近代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

篇3:初三政治学习要点: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三政治认清基本国情试题跟踪练习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为此,则我们应该(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在台湾实行民族域自治制度

③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④紧密团结,共同奋斗,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EN:台湾问题.

【分析】该题考查台湾问题;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解答】本题考查了台湾问题,“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表明两岸人民应当携手合作,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此,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紧密团结,共同奋斗,为两岸同胞谋福祉;①④是正确的选项,民族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③与实际不符.故选C.

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C.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分析】本题考查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解答】题干材料以翔实的数据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取得重大成就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3.《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指出,中央财政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45.9亿元,专项支持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这一举措(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助于早日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该题考查维护民族的团结的内容;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解答】中央专项支持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说明国家坚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已经实现;故选A.

4.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讲到:“,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我们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向世界展示了美轮美奂的中国印象、中国风采。”这表明

①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②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领导核心地位 ④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走向世界的中国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国际上中国地位、作用等知识的掌握。

【解答】从“中国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可以看出我国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地位以及我国所坚持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平发展的道路,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领导核心地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5.针对香港特备行政区立法选举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宣扬“港独”主张,侮辱国家、民族在引发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基本法解释权,明确了依法宣誓的有关含义和要求。从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来理解“一国两制”,正确的是( )

①“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②香港的高度自治权来自于中央政府授权

③香港的高度自治必须在坚持一国原则的前提下

④“两制”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EM:一国两制.

【分析】该题考查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解答】“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内地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这意味着:“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都要统一于共产党的领导下,要遵循于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故④表述错误;①②③都是正确的表述;故选A.

6.至,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企业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 )

①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②中国是一个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EU: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分析】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题干的表述中即看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作出承诺,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国家的形象,求合作、促发展、谋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解答】依据题干,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行为,表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所以①②是正确的选项;③④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篇4:初三政治学习要点: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1、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如何?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为什么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①原因或表现: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

① 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发达。

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初三年级上册政治第二单元知识,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中考家长:考生常见的十大心理矛盾

中学生常见的十大心理矛盾。首先提到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学生需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其次,学生存在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问题,需明白爱劳动是美德;第三,中学生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要求老师理解并帮助他们;最后,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需

2025-04-05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