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二年级物理下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二年级物理下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汇总

篇1:初二年级物理下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力

一 、力

1、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符号:F

3、 单位: 牛顿 ,单位符号: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二 、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的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

2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

如:①沿水平方向向右用100N的力拉小车。 ②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100N

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和消失,等大,反向)

第二节 弹力

一 、弹力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弹性限度: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形变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大 。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大 。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第三节 重力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 ,用字母 G 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 重力 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或

3、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铅垂线 水平仪

四、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五、重力的由来: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篇2:初二年级物理下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学习提纲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③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结 构

特 征特 点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省力、

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费力、

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

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1 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有了上文梳理的初二年级物理下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汇总,相信大家对考试充满了信心,同时预祝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

篇3:初二年级物理下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篇4:初二年级物理下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0Hz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篇5:初二年级物理下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它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按光束的形状可把光源分为点光源和平行光源,电灯是点光源,手电筒是平行光源.

2.光的色散:让一束白光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射后照到白屏上出现了一条不同颜色依次排列的彩色亮带,这条亮带叫作光谱.这个现象的产生表面: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不同,红色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

3.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4.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各种色光都能透过的物体是无色.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将各种光全反射的物体是白色的,将各种色光全吸收的物体是黑色的.

(3)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5.光具有能量:光所具有的能量叫光能.例如,太阳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频率在 Hz到 Hz之间,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吸收红外线,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后温度升高.一切物体都发射红外线,不同的物体发生的红外线不同,即使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时发出的红外线不同.

2.紫外线:频率在 到 Hz之间,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高温物体会发射紫外线.

三.光线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小孔成像,影子.

2.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光在空气种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光年表示光在一年时间中所走的路程.

四.平面镜

1.表面平的镜子,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都可称为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接跟镜面垂直

(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5)像是虚像(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西安相交而成,因此,没有光从虚像射出来)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成像(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潜望镜)

4.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的特点:成缩小的像,观察到的范围比大小相同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范围.

(2)凹面镜的特点: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

五.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反射中光的传播路线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如果反射光线是向着不同方向的,这种反射就叫做漫反射.

4.入射光线不动,若镜面转过a角,则法线也转过a角,反射光线则转过2a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或减小2a角.

5.物体的亮与暗决定于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光线多则亮,反之则暗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知识点:电与磁

初二物理中的电与磁知识点,包括磁场、电生磁、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磁场中涉及了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以及地磁等概念;电生磁部分重点介绍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电磁铁等。此外,还介绍了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结

2024-09-25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