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篇1: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空气氧气知识点-氢气化学性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①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而不纯的氢气(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体积总量的4.0%~74.2%)遇明火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必须要验纯。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使管口始终向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证明已纯。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再检验时,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氢气检验。
②还原性:实验装置特点: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b.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尽快全部排出空气,使H2与CUO充分接触);c.试管口不加橡皮塞(便于试管中气体导出,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开始时,先通入经过验纯的氢气,然后加热(否则易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为止(否则会使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可简记为:先通氢,后点灯;先撤灯,后停氢。实验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试管口出现小水滴。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空气氧气知识点-氢气化学性质,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篇2: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篇3: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知识大全推荐我们周围的空气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作者:Lovegood和luna 0位粉丝 -2-23 11:37 回复此发言
3【分享】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铝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篇4: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氧气的制法——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收集和检验方法,熟练进行操作。
难点:
熟练书写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气 制法 实验室制法
空气的主要成分 工业制法
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空气 氮气:作保护气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混合物与纯净物
考试要求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一一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了解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一掌握氧气的性质,熟练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方程式等。
5、常见的化学概念——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类型、混合物与纯净物等概念。
6、绿色化学——了解绿色化学的特点、绿色化学的核心。
要点列举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了解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利用红磷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使水进入容器内,通过测定进入水的体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空气的成分以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O2占21%,N2占78%,CO2占0.03%,稀有气体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主要有有害气体(C0、SO2及NO2——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粉尘(可吸入颗粒)。为了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对大气质量的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增大绿地面积,责令工厂对废气进行吸收和处理。
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及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氧气的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物质 反应现象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发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 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铁丝 灼烧成红热,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红磷 黄白色光、放热、冒出大量的白烟 白光、放热、冒出大量的白烟
镁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必空气中更剧烈
蜡烛 发出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放热,稍有黑烟 发出白光,放热,烧杯壁上有水雾、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篇5: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和氢气是化学这一门科目的重点,中国教育在线整理了初中化学空气、氧气和氢气这一单元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氧气
(一)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生成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 现象: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刺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惹缶痊鸣气)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很可可以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可以会发生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 加热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Cu2(OH)2CO3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三、氢气
1.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很可可以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CuO
Cu+H2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管壁有水珠产生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重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2.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可以燃料,化工原料。
3.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ZnSO4+H2↑
铁和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 + H2 ↑
镁和稀硫酸反应 Mg+H2SO4=MgSO4+H2↑
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3H2SO4=Al2(SO4)3+3H2↑
锌粒和盐酸反应 Zn +2HCl=ZnCl2+ H2 ↑
铁和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
镁和盐酸反应 Mg + 2HCl=MgCl2+H2↑
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篇6: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常用仪器及药品:集气瓶、燃烧匙、橡胶 塞、弹簧夹、乳胶管、玻璃导管、烧杯、红磷(如图2-5-2所示)。
(2)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④红磷燃烧停止,瓶内温度降低,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
(3)实现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4)原理及结论:①原理: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②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1/5。
篇7: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篇8: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下列有关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经加热反应才能开始
B.少量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中,受热时反应速度比原先快,因此高锰酸钾也是催化剂
C.反应后的剩余物中的二氧化锰仍可以做其它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锰是反应的条件
【答案解析】
A、如果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加热到很高温度才会缓慢分解,产生少量氧气;故本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加热时会分解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本选项错误;
C、反应后的剩余物中的二氧化锰中混有KCl杂质,所以不能作为其他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故本选项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使化学反应能够进行所必须需要的条件或加快反应速率的条件,即是反应条件.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篇9: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答案解析】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且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篇10: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稀薄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氧气
【答案解析】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正确;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能燃烧,故错误;
C、海拔越高,氧气越稀薄,而氧气可供呼吸,所以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氧气,正确;
故选B.
篇11: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解析】
A、氧气是没有颜色的,故A错误;
B、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故B错误;
C、氧气能够助燃,所以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于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故C正确;
D、氧气遇澄清石灰水不会有变化,所以不可用于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故D错误.
故选C.
篇12:空气化学基础知识
我市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
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氮气
【答案解析】
A、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氮气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