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篇1: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1、沉淀法

待鉴别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进行鉴别。 例:如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使用BaCl2溶液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根据某物质加入某一试剂,是否有气体产生,予以鉴别。 例:有两瓶失落标签的固体,它们是Na2CO3和NaCl,如何鉴别。 使用盐酸鉴别。反应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 利用加入某种试剂,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达到鉴别的目的。 例:怎样鉴别ZnCl2溶液和MgCl2溶液。 解:将两种待鉴别的溶液分别放入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可看到有一支试管内的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另一支试管内无此现象。则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逐渐消失的试管内放的是ZnCl2溶液,另一支试管内是Mg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2++2OH-=Mg(OH)2↓Zn2++2OH-=Zn(OH)2↓Zn(OH)2+2OH-=ZnO22-+2H2O 利用物质间反应,现象不同而予以鉴别。 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也不能加热,如何鉴别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解:根据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和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现象不同进行鉴别。方法是:取一试管,将两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倒入试管内,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溶液,滴入几滴于试管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摇动仍不消失,则说明试管内放的是AlCl3溶液,胶头滴管内放的是NaOH溶液。反之,先产生白色沉淀,摇动沉淀立即消失;试管内是NaOH溶液,胶头滴管内是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利用物质的溶解情况进行鉴别。 例:如何鉴别CaCO3和CaCl2固体。 利用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情况不同,予以鉴别。 例:如何用水鉴别NH4NO3固体和KCl固体。 解: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水温有明显降低的是NH4NO3,无明显变化的是KCl。 根据物质密度不同而进行鉴别。 例:水和苯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密度是水大于苯。如何进行鉴别,不能用试剂和加热。 解:取一试管,倒入等量两种液体,此时分为等量两层,下层是水,上层是苯,再加入任何一种液体,若上层增多,则加入的是苯;若下层增多,则加入的是水。 根据胶体有丁达尔现象,鉴别胶体和其它分散系。 例: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加入电解质而使胶体发生凝聚,进行鉴别。 例:如何区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解:两种液体分盛于二试管中,滴入几滴Na2SO4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则试管内放的是Fe(OH)3胶体。若无这种现象的是FeCl3溶液。 物质颜色不同,或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不同颜色,达到鉴别的目的。 例1:怎样区别H2和Cl2。 例2:有两瓶无色溶液,NaCl和NaBr,请予鉴别。 用AgNO3溶液鉴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白色)↓Ag++Br-=AgBr(浅黄色)↓ 利用物质热稳定性不同,进行鉴别。 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如何鉴别失落标签的二种固体物质是明矾和硫酸铝。 解:将二种固体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的,是明矾,无此现象的是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Al(SO2)2·12H2OKAl(SO4)2+12H2O 根据离子或单质的焰色反应,加以鉴别。 例:如何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利用物质燃烧颜色不同或其它现象,予以鉴别。 例:如何区分两种无色气体:H2和C2H2。 解:将两种气体分别点燃,有较多浓烟的是C2H2,无烟的是H2。(也可根据H2和C2H2燃烧时焰色不同进行鉴别)。 利用物质熔、沸点不同而区别的方法。 例:水和二硫化碳的鉴别。 解:将两种液体取少量,倒在表面皿上,过一会,有一液体立即挥发,是CS2;反之,不挥发的是H2O。 根据物质气味不同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鉴别H2S和H2。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下列三种溶液:NaCl溶液、NH4Cl溶液和Na2CO3溶液。 利用氧化剂,使被测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怎样鉴别KCl和KBr溶液。 用通入Cl2的方法鉴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Br-=Br2+2Cl- 利用还原剂,使被鉴别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再根据现象予以鉴别。 例:怎样鉴别FeCl2和CuCl2溶液。 解:在盛有FeCl2和CuCl2溶液的两支试管中,通过往试样溶液中分别放入铁片的方法鉴别。 根据物质的磁性,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怎样鉴别黑色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区别其它物质。 例:怎样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篇2: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1、沉淀法

  待鉴别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进行鉴别。

  例:如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使用BaCl2溶液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2、气体法

  根据某物质加入某一试剂,是否有气体产生,予以鉴别。

  例:有两瓶失落标签的固体,它们是Na2CO3和NaCl,如何鉴别。

  使用盐酸鉴别。反应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

  3、过量法

  利用加入某种试剂,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达到鉴别的目的。

  例:怎样鉴别ZnCl2溶液和MgCl2溶液。

  解:将两种待鉴别的溶液分别放入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可看到有一支试管内的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另一支试管内无此现象。则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逐渐消失的试管内放的是ZnCl2溶液,另一支试管内是Mg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2++2OH-=Mg(OH)2↓Zn2++2OH-=Zn(OH)2↓Zn(OH)2+2OH-=ZnO22-+2H2O

  4、相互法

  利用物质间反应,现象不同而予以鉴别。

  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也不能加热,如何鉴别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解:根据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和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现象不同进行鉴别。方法是:取一试管,将两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倒入试管内,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溶液,滴入几滴于试管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摇动仍不消失,则说明试管内放的是AlCl3溶液,胶头滴管内放的是NaOH溶液。反之,先产生白色沉淀,摇动沉淀立即消失;试管内是NaOH溶液,胶头滴管内是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5、溶解法

  利用物质的溶解情况进行鉴别。

  例:如何鉴别CaCO3和CaCl2固体。

  6、溶解热法

  利用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情况不同,予以鉴别。

  例:如何用水鉴别NH4NO3固体和KCl固体。

  解: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水温有明显降低的是NH4NO3,无明显变化的是KCl。

  7、密度法

  根据物质密度不同而进行鉴别。

  例:水和苯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密度是水大于苯。如何进行鉴别,不能用试剂和加热。

  解:取一试管,倒入等量两种液体,此时分为等量两层,下层是水,上层是苯,再加入任何一种液体,若上层增多,则加入的是苯;若下层增多,则加入的是水。

  8、丁达尔法

  根据胶体有丁达尔现象,鉴别胶体和其它分散系。

  例: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9.凝聚法

  加入电解质而使胶体发生凝聚,进行鉴别。

  例:如何区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解:两种液体分盛于二试管中,滴入几滴Na2SO4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则试管内放的是Fe(OH)3胶体。若无这种现象的是FeCl3溶液。

  10、颜色法

  物质颜色不同,或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不同颜色,达到鉴别的目的。

  例1:怎样区别H2和Cl2。

  例2:有两瓶无色溶液,NaCl和NaBr,请予鉴别。

  用AgNO3溶液鉴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白色)↓Ag++Br-=AgBr(浅黄色)↓

  11、加热法

  利用物质热稳定性不同,进行鉴别。

  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如何鉴别失落标签的二种固体物质是明矾和硫酸铝。

  解:将二种固体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的,是明矾,无此现象的是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Al(SO2)2·12H2OKAl(SO4)2+12H2O

  12、焰色法

  根据离子或单质的焰色反应,加以鉴别。

  例:如何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13、燃烧法

  利用物质燃烧颜色不同或其它现象,予以鉴别。

  例:如何区分两种无色气体:H2和C2H2。

  解:将两种气体分别点燃,有较多浓烟的是C2H2,无烟的是H2。(也可根据H2和C2H2燃烧时焰色不同进行鉴别)。

  14、熔、沸点法

  利用物质熔、沸点不同而区别的方法。

  例:水和二硫化碳的鉴别。

  解:将两种液体取少量,倒在表面皿上,过一会,有一液体立即挥发,是CS2;反之,不挥发的是H2O。

  15、闻气味法

  根据物质气味不同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鉴别H2S和H2。

  16、指示剂法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下列三种溶液:NaCl溶液、NH4Cl溶液和Na2CO3溶液。

  17、氧化法

  利用氧化剂,使被测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怎样鉴别KCl和KBr溶液。

  用通入Cl2的方法鉴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Br-=Br2+2Cl-

  18、还原法

  利用还原剂,使被鉴别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再根据现象予以鉴别。

  例:怎样鉴别FeCl2和CuCl2溶液。

  解:在盛有FeCl2和CuCl2溶液的两支试管中,通过往试样溶液中分别放入铁片的方法鉴别。

  19、磁体法

  根据物质的磁性,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怎样鉴别黑色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20、碳化法

  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区别其它物质。

  例:怎样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篇3: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相互法

  利用物质间反应,现象不同而予以鉴别。

  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也不能加热,如何鉴别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解:根据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和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现象不同进行鉴别。方法是:取一试管,将两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倒入试管内,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溶液,滴入几滴于试管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摇动仍不消失,则说明试管内放的是AlCl3溶液,胶头滴管内放的是NaOH溶液。反之,先产生白色沉淀,摇动沉淀立即消失;试管内是NaOH溶液,胶头滴管内是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如对中考网学习资源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中考网学习交流群3:64127,加群请备注:中考网,点击加入:

  · 加入中考网QQ群,获取更多试题资料word版,您可下载打印或在线阅读

  · 一起分享互换各科学习资源

  · 一起学习交流各科学习经验

 

篇4: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

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

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

中考化学方法

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鉴别方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鉴别方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

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3、含“CO32-”的化合物(如Na2CO3)的鉴别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3: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分析:由于两种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可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再反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4、含有“Cl-”的化合物(NaCl等)的鉴别方法。鉴别含“Cl”的化合物依据的原理是:它与含“Ag+”的化合物结合成AgCl,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

例4,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氯化钠和硝酸钠,设计实验鉴别它们。分析:两种无色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没有办法进行鉴别,但可以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的沉淀,而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发生反应的原理反两种化合物的溶液鉴别开。

5、含“SO42-”的化合物(如Na2SO4)有鉴别方法。鉴别这类化合物的原理是:SO42-离子与Ba2+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例5,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析:根据上述原理,可用含“Ba2+”的化合物,常用的是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比照上述方法大家还可以尝试着总结出多种鉴别物质的方法。比如:鉴别含有“NH4+”的化合物常用含有“OH-”的化合物等。还需要说明的是鉴别物质是相互的,比如,前面讲到的可以用含“Ba2+”的化合物鉴别含有“SO42-”的化合物;也可以用含有“SO42-”的化合物鉴别含“Ba2+”的化合物。

例6,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次实验就能把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分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的K+和NO3-在初中还没有学过鉴别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留在最后无现象的物质鉴别出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Ba2+用SO42-进行鉴别,而OH-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硫酸钠溶液中的Na+目前还没有鉴别方法,但Ba2+能用用SO42-进行鉴别;同理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

篇5: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一]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个试管里,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不变,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CO与Ca(OH)2不反应。

  方法2:

  将两个贮气瓶导气管的阀门(活塞)打开,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导气管口。其中一个气体能燃烧且发出蓝色火焰的,则证明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另一个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2CO+O2=2CO2

  [二]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无色气体?

  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在三个火焰的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会看到有两个烧杯的内壁变得模糊并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这两种气体中有一个是氢气,另一个是甲烷。在烧杯内壁没有水蒸气凝结的那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两个烧杯内分别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见有石灰水变浑的,则说明那种气体为甲烷。石灰水不变浑的,说明那种气体为氢气。

  [三]有氧气、氢气、氮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种气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6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6个贮存气体的橡胶袋上的导气管分别插入6个试管的石灰水中,打开自由夹,观察6个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支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此种气体必为二氧化碳。其它五支试管中无变化。关闭自由夹。

  取一个水槽并放好水。再取5个集气瓶在其内部也全装满水并倒立在水槽中。将剩余的5种气体均采用排水取气法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并将此5瓶气体用玻璃片盖好,从水槽中取出,放置在桌面上。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5个集气的瓶口,观察现象。 其中一瓶气体能使木条越着越旺的,则一定是氧气。

  其中一瓶对于木条燃烧没什么影响,而瓶中气体也没有燃烧现象的,则一定是空气。 其中一瓶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为氮气。

  有两瓶气体在遇燃着的木条时,瓶中的气体被点燃了,且燃烧时的火焰均为淡蓝色,此时迅速地往两个集气瓶中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摇动集气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而另一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化,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氢气,因为氢气燃烧只能生成水。

  [四]今有水、盐酸、氢氧化钠 三瓶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三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滴入石蕊试液2滴至3滴,振荡,石蕊试液不变色仍为紫色者,原液体为水。

  [五]用一种试剂,如何将碳酸钾、硝酸银、硫酸锌三种溶液区别开?

  取三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倒入1mL至2mL盐酸,观察现象。若一个试管中有无色气泡放出者,原溶液为碳酸钾溶液。 K2CO3+2HCl=2KCl+H2O+CO2↑

  若一个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者,原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AgNO3+HCl=AgCl↓+HNO3

  如一个试管中既无气泡放出也无白色沉淀生成,又无其它现象发生的,原溶液为硫酸锌溶液。

  [六]今有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固体粉末,怎样鉴别它们?

  取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固体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再在各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四种无色溶液。

  取四支试管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并往四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有无色气泡产生,则原物质为碳酸钾。 K2CO3+2HCl=2KCl+H2O+CO2↑

  其它三支试管中没有气泡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因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三种溶液跟盐酸都不反应。

  再取三支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三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三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氯化钡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硫酸钾。

  K2SO4+BaCl2=BaSO4↓+2KCl

  其它两支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别的现象发生。因为氯化钾、硝酸钾两种溶液跟氯化钡溶液都不反应。 再取两只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两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两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氯化钾。

  KCl+AgNO3=AgCl↓+KNO3

  在另一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因为硝酸钾溶液跟硝酸银溶液不反应。 所以,余下的一种原物质为硝酸钾。

  [七]如何鉴定一瓶无色液体为盐酸?

  盐酸溶液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H+),阴离子为氯离子(Cl-)。如果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和具体的实验现象能确定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就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一定为盐酸。

  检验氢离子(H+)。把两块锌粒放入一支试管中,将少量待鉴定的无色溶液倒入试管中3mL—5mL,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试管中气体对拇指的压力较大时,移开拇指,立即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试管中的气体,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有氢气生成,也就证明原无色溶液中含有氢离子(H+)。

  或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无色溶液滴在蓝色的石蕊试纸上,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溶液中氢离子(H+)的存在。 检验氯离子(Cl-)。取一支试管,倒入待测溶液1mL至2mL然后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1mL至2mL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氯离子(Cl-)的存在。

篇6: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化学物质鉴别有哪些方法呢?,下面 小编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中考化学常见物质鉴别方法,希望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帮助!

1.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2.离子的检验

(1)酸液(H+):

①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②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

③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

④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

⑤碳酸盐(如:碳酸钠等)

(2)碱液(OH-):

①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

②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

(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

区别Cl-和SO42-:先用Ba(NO3)2溶液 再用AgNO3溶液

(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6)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7)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Fe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9)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

3.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篇7: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物质的鉴别

  1.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 :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PO43-: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推断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 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篇8: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几种离子和物质的鉴别:

  H+ (1)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有H+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试液沾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红,则有H+

  (3)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试液沾在pH试纸上,若pH<7,则有H+

  (4)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加入锌粒,若产生气泡,则有H+

  (5)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加入石灰石,若产生气泡,则有H+

  OH- (1)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蓝则有OH-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试液沾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有OH-

  (3)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试液沾在pH试纸上,若pH>7,则有OH-

  (4)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加入试液,若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有OH-

  Cl- 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

  SO42- 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又叫钡餐)。

  CO32- 滴加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NH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熟石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Cu2+--蓝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OH)2 --蓝色絮状沉淀 Fe(OH)3 --红褐色

 

篇9: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1.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PO43-: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一种试剂的鉴别:

  A.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

  A.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2.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

  3.推断题: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

  (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篇10:中考化学物质鉴别指南

9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 aO(CaCO3)

溶解、过滤、结晶

B

Cu(Fe)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H2O)

氢氧化钠固体

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的装置

D

CO2(CO)

氧气

点燃

95.除去下表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编号 物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H20 (NaCl)无蒸发结晶

B KN03溶液(K2C03)适量的硝酸钙溶液过滤

C H20(有异味物质)活性炭吸附

D CO (CO2)足量的CuO加热

96.除去下表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编号 物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溶液 (NH4Cl)适量的NaOH溶液加热 #p#分页标题#e#

B CuO(Cu)O2加热

C FeSO4溶液(CuSO4)过量的Zn过滤

D MnO2 (KCl)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9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碳酸氢铵与磷矿粉观察颜色闻气味

B羊毛织品与涤纶织品观察颜色点燃闻气味

C硬水和软水闻气味加肥皂水看浑浊度

D食盐与白糖加水溶解观察颜色

98.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酒精——观察颜色

B.棉布料和化纤布料——灼烧、闻气味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D.纯碱、盐酸、氢氧化钠三种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99.小明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1

方案2

A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水溶解

加稀硫酸

B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加稀盐酸

用水洗涤

C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加锌粒

加石蕊试液

D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少量二氧化碳

点燃

通入澄清石灰水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化学复习指南: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包括常见的金刚石、石墨、水银、汞、生石灰、氧化钙、干冰、盐酸、氢氯酸、亚硫酸、氢硫酸、熟石灰、消石灰、苛性钠、火碱、烧碱、纯碱、碳酸氢钠、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铜绿、孔雀石、甲醇、酒精、乙醇、醋酸、乙酸、氨气、氨水、一水合

2024-10-03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最新文章

中考网上阅卷答题技巧详解

中考网上阅卷答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文章指出网上阅卷要求考生使用黑色中性笔答题,保持字迹清晰,并注意答题范围。同时,文章强调了保持卷面整洁的重要性,并建议考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学习并熟悉修改符号。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共同帮助考生适应新的考试方式

2025-02-22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