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指导:开卷考试用书策略解析

为了更好地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地步入考场,我们特别准备了中考政治复习指导的内容。
一、用书误区
1. 从书中找题目
一些学生认为开卷考试非常简单,抱有“开卷啦,可以抄,书中自有答案”的心态。他们常常在平时学习中,出于侥幸心理,将老师上课时的例题或平时做的习题和答案密密麻麻地抄在书本的空白处。临考时,凭借印象在书中逐题查找,要么照搬照抄,要么断章取义,最终写出的答案与题目要求相差甚远,答题准确率可想而知。
2. 每题都翻书
有些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因此平时学习很放松,但在考试时,如果每题都要翻书,必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题目!有些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担心做错失分,考试时主要精力用于翻书,导致思考和书写时间不够,反而意外失分。例如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通过阅卷,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都可以轻松作答。
但每题都翻书的话,原本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容易题”,却浪费了很多考试时间,影响后面主观题的作答,考试成绩自然大打折扣。
3. 审题不仔细,盲目抄书
有些学生在答题时,不是先认真审题,而是忙于翻书、抄书,看到书中哪段内容与该题最接近就抄哪一段。由于审题时缺乏对题目灵活性的整体理解,难以“对症下药”,往往东抄一段,西抄一点,不得要领,或者偏离题目要求,答案不完整甚至文不对题,盲目抄书。
4. 只看“有字书”,忽视“无字书”
开卷考试不仅仅是熟记书本内容,还应重视“无字书”。所谓“无字书”,不仅包括“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包括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观念等。随着开卷考试形式的出现,许多试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回答问题。这类试题往往很难在书本中直接找到答案。
如果学生不能将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中,就无法满足这类试题的要求。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在全面掌握“有字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相应对策
1. 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要走出“从书中找题”的误区,关键在于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由于开卷考试时间有限,考生不可能对所有题目都翻书,加之开卷考试题型较灵活,一般无现成答案,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具体来说,首先,要熟记每一课、每一节的知识点,全面复习一遍,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印象,并能做到离开书本复述出来。
其次,要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对跨课、跨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形成知识间的完整体系,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2. 掌握方法、有的放矢
“每题都翻书”显然是不可行的。解决的关键是加强考试过程中学生查对书本方法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掌握查阅书本的方法。凡是有把握的,就坚决不查;凡是没有把握的,有时间就查,没时间不查;凡是毫无头绪的,放到最后去查。这样做可以避免浪费时间。
3. 加强审题训练
审题是答题的关键环节。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快速准确地审题,把握题目核心。可以通过模拟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审题,提高审题速度和准确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解典型题目,分析题目的背景、要求和解答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审题技巧。
4. 注重实践应用
开卷考试不仅仅是记忆书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合理分配时间
在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题目。可以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体验真实考试环境,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题目都能得到充分的解答。
6.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鼓励学生在答题时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抄书。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要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促进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7. 增强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考试成功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紧张情绪。可以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适应考试氛围,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同时,要教授学生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们在考试中保持冷静。
8. 总结反思
考试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全面复习、掌握方法、加强审题训练等多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开卷考试,提高答题准确率,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