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生的心声:家长“陪读”背后的负担
初三的期中考试像是一个无声的警钟,每敲响一分,孩子们的负担便沉重一寸。一位孩子在他们的博客中这样倾诉:“每夜,我的台灯都会陪伴我直到深夜,除了天上的星星,还有我亲爱的妈妈……可是妈妈,你知道吗?这样的爱对我来说,是一副太沉重的担子!”
北京的心理专家徐敏老师提出了她的见解:初中生已经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没有必要整夜陪读。她的话如同清风,吹散了家长们心中的迷雾。
初三学生惠惠现在害怕回家,害怕父母那满怀期待的目光。她告诉我,自从进了初三,父母在家连走路都变得小心翼翼。每当她开始做作业,母亲便端着一杯茶守在旁边,一坐就是数小时。她在何时入眠,母亲才肯上床休息。这让她既感到心疼,又感到不解。
事实上,母亲对她的学习提不出太多的指导,这样的陪伴只会让她感到压力沉重。徐老师的话,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惠惠心中的困扰。
她说:“家长要相信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制力。陪读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父母这么关注,考不好怎么办?怎么对得起父母?整天处于父母的‘监督’下,孩子也会感到不自在。学习主要靠孩子勤奋,贵在点拨,家长不可越俎代庖。”
有些家长陪着孩子学习,却帮不上什么忙,无形中成了“监工”的角色。孩子学习时,家长端坐旁边,孩子的思维在家长的目光中游离不定,既要思考问题,又要顾及家长的反应,其效果可想而知。
家长的陪伴,原本是出于关心和爱,但有时候,这种爱却成为了孩子肩上的一副重担。孩子们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句子:“我想要飞翔,却总有一双温暖的手,紧紧地抓住我的翅膀。”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渴望自由,渴望独立,渴望在自己的天空里翱翔。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过度的干预和控制。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在自己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正如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家长也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不是束缚,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激发。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牵着他们走的绳索。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一个能够理解他们的心灵。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爱的光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