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指导】中考全五科的真题分析和备考点拨

【中考指导】中考全五科的真题分析和备考点拨

的中考已经落下大幕, 一切也都尘埃落定,留给下一届学生的财富无疑就是的试卷了,究竟的各科试卷有着怎样的革新和突破,对于我们的的中考应该有怎样的启示,我们特别做了此次专题——《从中考展望》。希望能给我们的新一届准中考学生提供有益的帮助。

从中考展望

数学篇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中考数学的命题特点,我们将针对北京中考数学试卷的特点作一个简要分析,并预测中考数学命题的基本走向,从而帮助同学们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

一、考试题型统计

本次考试大约可分为选择题(32分),填空题(16分),解答题(72分),这承袭了北京中考题的一贯标准,预计也会保持这一点。就考题难易程度而言,大致分布情况为:较易试题60分;中档试题约36分;较难试题约24分。同学们应该针对自身情况,合理分配时间,这样才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二、基础知识考点分类

中考数学试题仍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考卷突出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传统,试题较好地联系教学实际,试题的要求与平时的教学要求基本保持一致。

考试范围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回顾历年考卷,可以发现在考察知识点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例如第一题考察代数基本概念,第二题考察科学计数法等。预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总的说来,整张考卷的基本题和分值还是和往年一样,送分比较到位。而中考数学的出题模式基本是固定的,主要看的就是选择最后一个和填空最后一个以及最后三道综合题。选择题最后一个考的是立体图形展开图的问题,今年变成了函数问题。

西城的一模和二模的选择最后一个都是属于函数的类似问题,这体现了今年西城为主出题的特点,也对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要求更高了。填空题最后一个考的是一个纯代数的找规律题,考的是偏几何的一个找规律的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能力。

23题(倒数第三题)代数综合题考查了方程、函数的综合知识,考查了分类讨论和树形结合的思想。并且这道题还设置了整数根的问题,整数根问题是属于中考知识的擦边球问题,中考指导上没有明确指出它的考查性,北京市已经好几年没有出过这类题了,今年的这个变化告诉我们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进一步提高了。

从考查内容来看,对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四边形、圆、统计与概率作了重点考查。中考数学试题强调了应用性,增加了探究性,更注重综合性。

三、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今年的中考数学试题非常关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密切联系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注重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善、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突出学科特点,加大探究力度

今年的中考数学试卷,继续关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抽象归纳能力的考查。

在数学试题中,或设计了阅读材料,让考生通过阅读试题提供的材料去获取相关信息,进而加工、整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设计了问题的情景,让考生分析、说理,从而考查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或设计了一些新颖的动态场景,让考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发现规律,等等。

从而达到考查考生基本数学素养和一般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预计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在应用题的考查上,会更加注重应用性问题的背景设置,题型会更加丰富多彩,涉及知识面也会大为拓宽,体现数学的人文教育价值,体现时代的生活气息等特质将更为明显。

在试题的取材上,将更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将有更多亲切又真实的背景材料,涉及面将更宽广,信息量将更大,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于试题中。

五、具体考点分析

代数部分的命题会从“数与式”到“方程与不等式”再到“函数”也呈递增趋势;考察“三基”,淡化特殊技巧,注重考察基础素质,考验学生对代数基础运算的熟练程度。

另外,函数图像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对数学问题注意形象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几何部分将通过探索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考查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图形的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继中考之后,又继续出现了与几何有关的材料阅读题。同学们要注意图形变化的规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与概率部分虽然所占分值较小,但概念多。考试重点仍然为“平均数”等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计算;但也考查了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和应用。复习时应注意将统计与概率问题与其他领域知识相结合,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六、中考数学复习与应试策略

中考数学命题都是围绕“三基”和“四能”展开的。所谓“三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四能”指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试题大部分考题是基本题,但基本题不是简单题,而是利用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和能力解决基本的问题。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在形成体系上下功夫,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特别要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

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启示,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有关信息进行组合,选取出与题目的信息构成最佳组合的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要有重点且容易实行,时间安排上最好能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并超前一些。复习时可以先回归课本,把相应的章节温习一遍,对其中包含的知识点逐一进行认真的梳理,形成清晰的脉络,记下主要难点和题型,发现自己的薄弱点。

通过梳理课本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一定量的做题训练,加强知识的应用。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只有平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只有每天动笔适量做些练习,这样才能保持思维的连贯性,考场上才不至于有生疏感。

做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量的做,切忌“题海战术”或只顾做题忽视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深入理解。最好在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上多花时间,从中总结规律及加强题后反思。

点击下载【中考指导】中考全五科的真题分析和备考点拨

英语篇

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分析

中考基本上保持了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遵循大纲,注重基础,彰显能力,稳中求活的特点。试题紧扣课本,贴近生活。

一、北京中考英语试题结构解析

英语学科考试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易、中、难比例为6:2:2。

试卷结构

和题型

题量

分值

70

  18

18

  4

4

  14

14

  28

28

  16

16

  12

12

  12

24

  12

24

50

  4

8

  4

8

 

  10

  5

10

  12

17

  7

7

  5

10

 

  15

  1

15

总计

  80

120

对比,今年的考题难度增大。除了词汇量增加到左右、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由95个增加到200个,英语科目的试题结构和分值也有调整。增加了部分听力和缩减了单项填空题目的题量和分值,增加了阅读理解的分数比重,同时,“阅读与表达”部分的大题由一道增加到了两道。

二、

听力理解

今年的听力理解题较的试题,分值没有变化但是题量增大,选择题由14道小题增加到18道;难度相应增加。

1. 听对话选图题由的6道题减少至4道题;

2. 听对话和独白题的题量由的8道题增加至14道题,每道小题的分值由1.5

分降为1分。考查范围对比前几年更加广泛,考查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实际运用

能力;该部分难度比以往有所增加;

3. 短文填空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及提取信息的能力,较难度有所增加

三、语言知识运用

1.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题题量由18道题减少为16道题,但加强了试题的深度和难度,其中20、21、22、24、26题把语法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题在书外,理却在书中。充分体现了“淡化语法,注重语言应用和交际”的理念:

考点

题号

1.  代词

  2.  时态

  3.  介词

  4.  连词

  5. 形容词、副词

  6.   there be句型

  7.   情态动词

  8.   主将从现

  9.   被动语态

  10. 非谓语

  11. 宾语从句

 

下面对英语试卷中的单项填空题作一详细解析:

1)第19题考查人称代词的用法,人称代词主格作主语

2)第20题考查疑问词的使用

3)第21题考查介词的用法,in + 年、季、月

4)第22题考查并列连词的使用,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所以选but

5)第23题考查one…another与one…the other的区别

6)第24题从than可知考查形容词的比较级

7)第25题考查there be句型,这个句式中的动词常与最近的主语在数上保持一致

8)第26题考查形容词最高级的用法

9)第27、29、31题分别考查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第28题考查情态动词

10)第30题考查“主将从现”的用法

11)第32题考查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12)第33题考查固定搭配ask sb to do sth

13)第34题考查宾语从句,宾语从句的两大原则是“时态一致、语序陈述”

2.完形填空

共12小题,每题1分。完形填空属于较难题,的难度比稍大,通过下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考点的分布:

词性分类

题号

1. 代词

35,37

2. 名词

36,45,46

3. 形容词

38,39

4. 动词

40,41,42,43

5. 连词

44

动词依然成为考查的重点,而且四题连考动词,难度加大。40、41、42题考查单词间细微的差别,是很多考生平日里所欠缺的,在短期内不易提高,需要平时的积累和反馈。

43题“not/never fail to do 注定,一定能够”考查双重否定,类似的句子我们在《新概念2》16课里见过:If you receive a request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

今年完形难度最大的题出自名词(45题), make the difference 起作用,有影响。

3.完成句子

今年的完成句子和去年相比和去年的中考题相比,难度基本持平,属于“送分题”。详解如下:

65. 重点句式:怎么样(提出建议):What / How about?

66. 重点句式:It is + adj. + for sb./sth. to do sth.

67. 重点短语:一……就…… as soon as

68. 重点短语:不但……而且…… not only … but also…

69. 重点短语:阻止某人做某事 prevent/keep/stop sb. from doing sth. 该短语在海淀09一模考试中曾出现过:“我想我们应该阻止人们在公共场合吸烟 I think we should stop people from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四、阅读理解

1. 阅读短文选择最佳选项

题量由的11道题增加至12道题,分值由22分增加为24分。阅读理解的难度比大, A、B两篇基本持平,属于送分,C篇的难度加大:1、篇幅比长,506 words,而的C篇只有400 words;2、题材是同学们不太熟悉的心理学,而去年的题材是关于社会学理论的,相对较易。

2. 阅读短文选词填空

共7小题,每题1分。该题型难度与去年持平,属于送分题。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5小题,每题2分。难度与持平。对于阅读与表达,我们需要做到“保四争一”:保证前四题全对,最后一题做对一半就行了。因为最后一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答案,考官是酌情给分的。

五、书面表达

今年写作题考的是家务劳动,属于传统话题,目的是保证让大家有话可说。所以写作的重点不在于观点的新颖,而在于语言的优美。的写作则紧扣时事,写作的难度稍大。

六、展望中考

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觉得北京中考英语的难度将会稳中有增。

对知识的考查会更加灵活,注重知识与语境的结合,整个试卷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些知识点,而是通过一定的语境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立足于课本,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强调运用,贴近生活,选材丰富多样,此种命题趋势在的中考英语中会得到近一步的加强。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正、全面掌握知识点的用法。

我们认为中考英语试题,将近一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对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 读,写能力的全面考查,只要我们把握好了中考命题方向,掌握好做题的技巧,对学生训练有度,我们就会取得的中考胜利。

点击下载【中考指导】中考全五科的真题分析和备考点拨

语文篇

稳中有变 彰显课标——中考回顾及展望中考

综观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在试题难度、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上比又深一层,全面彰显课标精神。同时,涉及的方面又有了较多的突破:北京的总体规划、的是世博会、改革开放、海洋经济发展等都成为命题的材料。现就本套试卷做简要分析。

一、基础知识方面

从基础知识角度方面来说,有三个题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由“对字义的理解”代替了死记硬背的“文学常识”,这是本次基础知识的一大亮点,既考查了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认识,也考查了他们对汉字字义的理解。

1、“掌握汉字的读音”是每年的常考题,此题主要考查对常错字、易错字、生僻字、多音字的考查,这也会成为的必考题。考生必须在平时做好积累。

2、“理解俗语的意思”是在去年“理解成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化。这一题型比去年更进一步,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俗语的使用是否正确。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成语、俗语、名言警句做好相应的收集和积累。

3、“结合语境进行句子衔接”是近两年的常考题,也是易错题,得分率偏低。拿今年的习题来说:

(09北京)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的中轴线被称为皇城古都的“龙脉”,它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这条中轴线将继续延长。

新规划的中轴线由三段组成:中间是记录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轴线”,向北是记忆奥林匹克运动在北京的“现代轴线”,向南是永定门外具有可持续发展广阔空间的“未来轴线”。

三段轴线有机连接,_______________,创造性地发展了现代北京的城市格局。

A.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建立现代轴线和未来轴线为标志

B.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现代轴线为标志

C.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建立未来轴线和现代轴线为标志

D.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未来轴线为标志

从所给语段内容来看,横线上所填内容应为“历史轴线”“现代轴线”“未来轴线”三者有机的结合体。尤其是从“创造性地发展了现代北京的城市格局”一句可看出,忽视任何一方,都会造成答题的失误。

B和D就是因为忽略了“现代轴线”而首当其冲的成为了被淘汰的对象。在衔接句子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前后的连贯,要符合人们的一般认识规律:先了解历史,再观看现在,然后展望未来。而C的语序不当,这是被删除的主要原因。正确的答案是A。

鉴于的习题,为了打基础,应引导学生从全面涵盖语段内容、准确理解语义、清晰表述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4、至于“综合性学习”的试题,保持去年“联系生活。设置情境,提供资料,规定任务”命题思路的基础上,略有变化。

第7题的“提炼信息”题已成为必考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准确、简洁、清楚”的基础上概括信息的主要内容。的中考题,此类习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

第8题则属于仿写一类的题型,这与的口语交际题不相同,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的中考习题时就要进行仿写、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训练。第9题则是根据材料写出对主题的理解。

5、说到名著阅读,今年考查的是《水浒传》,同考查的《西游记》相比,难度没有明显的提升。预计的名著考查会在《三国演义》或者《红楼梦》中拟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只设置了三道题,这些题型都和《考试说明》的考查点相靠。第13题“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这考查的是“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这与的第13题“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思路”的题型是基本相同的。此类的习题也是必考内容,主要是从线索、行文思路、情感等角度来进行考查。

第14题是此次考试的亮点,也是以前考试中从未出现过的。它考查的是“重要词句在全文中的作用。”重要句子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过渡句的作用,在的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开头句、结尾句等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第15题考查的是 “语言赏析”,这和的第14题大同小异,但又略有差异。提出的限制语为“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而则是自选角度来进行赏析。这样的问法有利于考生做答。

在准备此类习题时主要从字词和修辞两个角度来进行训练,字词方面主要是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叠词的妙处;修辞方面主要是探讨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等的巧妙。

(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的分数与往年相比明显降低,只有6分(少了3分),设题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考查的说明层次在中考中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对说明语言的考查。第16题考查的就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也符合《考试说明》中“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这一要求。鉴于的“变”,在备考中考说明文时,也要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17题主要是“链接类”的题,《课标》对阅读科技作品的要求是:“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相比的中考题,难度更大一点。做这一类的题必须要结合原文内容,先提炼出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结合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出说明的内容。

(三)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的分数与相同,都为7分。但是设题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考查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论证过程”已经不复存在,进而变为考查“论题所指代的内容”和“论据的作用”。

拿第20题来说,“分析第③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就是以前北京考试题中未曾出现的。此类题要能分清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有什么样的不同。这也符合《考试说明》中“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白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这一考查点。鉴于这种变化,的议论文阅读备考复习时也要把知识点扩大到“补充一两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这一方面。

近两年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选词填空”。估计也要有此类题型的存在。要做好准备。

三、古文阅读

古文考查的篇目还是《中考说明》中的阅读篇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考查的《岳阳楼记》同属于名家经典篇目。考查的范围基本相同:常用实词、重要语句翻译、课文内容理解三个方面。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此类题是拿分的关键。

结合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预计的中考篇目会在《曹刿论战》《出师表》《记承天寺夜游》等经典篇目中选择。

四、作文

今年的作文突破的往年 “全命题作文”的禁锢,以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更有利于学生的选材和发挥。但是相比于去年的《向前!向前!向前!》的标题明确性,今年的《_____并没有结束》这个半命题作文就出现了拟题让人啼笑因非的场面。

如一考生拟出《母爱并没有结束》这一题目,就把一个大范围的作文题目缩小到很窄的一种局面。如何进行拟题的训练也是备考的关键。展望的中考题,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会并存,有可能出现二选一的的局面。

北京市的语文中考试卷,在彰显《课标》精神、突出能力考查的基础上。试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难度,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在《考试说明》中均有相关涉及。可以说是稳中出新,稳中有进。整套试题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能产生一定意义上的积极推进作用,应该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点击下载【中考指导】中考全五科的真题分析和备考点拨

物理篇

北京市物理中考简析及备考建议

中考是基础教育的选拔性考试,它兼具导向和选拔双重功能,北京中考物理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一、试卷结构稳中有变:

具体来看,分值题型分布:单选24分,多选12分,填空14分,作图实验与探究题34分,计算题16分;分值难度分布:较易题60分,中等题20分,较难题20分;分值内容分布:力学40分,电学35分,光学10分,热学15分。

值得注意的是:

1.原先的“简答及计算题”改为“计算题”,总分值不变,删除了原先的一道简答题,稍加大了电学压轴题和力学压轴题的比重,分别增至6分和7分

2.声学专题在1分未出之后继续没有出现;

3.考查重点仍然是力学和电学,二者占了75分;

4.20分的较难题均出自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力学1单选1填空1计算共11分,电学1多选1计算共9分,力学难题考查了有关浮力、杠杆和滑轮相关的综合问题,电学难题一如既往地结合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考察比例问题。

二、紧扣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基础知识双向细目表有修订的内容大多有所涉及:

三、对“双基”的考查有增无减,中低难度的题占绝对大的比重,且更加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阅读量没有增大。

根据近年中考的主要特点,我们对将参加中考的同学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一、研究《课程标准》与《中考说明》,重视课本的作用。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搞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基本概念是物理学大厦的根基,研究教材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伴随的物理方法,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和探究实验也是中考题目的重要来源。

需要强调的是,《中考说明》中21个“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是中等和较难题的命题处,对这些知识点的良好掌握是获取高分的关键。

二、梳理课本知识,建立知识体系。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80%左右,但对十个重点知识点的覆盖率则为100%。这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

另外一些知识点,如机械效率等,不出现则已,出现则往往在一些压轴计算题或实验探究题中考查。

三、做练习时重视历年真题。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最经典的练习题就是真题(包括其他省市的),虽然《中考说明》几乎每年都有调整,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无论难易,几乎年年必考,甚至在试卷中出现的位置都一样!如果能够通过练习历年真题,总结出一定规律,必能事半功倍。

四、重视心理调节。由于各高中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巨大差异,中考对于大部分北京学生来说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第一场考试,并且备考过程将持续3-9个月,大家假如没有做好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难免导致后期身心疲惫,无心应考,严重影响冲刺复习与临场发挥的结果。

建议在复习期间,应均衡饮食,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自我放松与自我鼓励,最终提高复习效率和应试状态。

点击下载【中考指导】中考全五科的真题分析和备考点拨

化学篇

解析北京市中考化学

-----立足课本查双基,设置情境考能力

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遵循中考命题的五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体现学科特色,着眼终身发展。剖析如下:

一、紧扣课本和考纲,突出化学基础性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特点,考虑到既要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又要结合初高中衔接的实际,试题重视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兼顾学科知识体系;加强对知识运用的考查,严格控制了试卷的难度,确保试题活而不难。

试题力求做到能力要求不超课程标准、识记性知识的内容考查不超课本,其目的是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狠抓基础,重视能力的培养,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卷有13处约40分试题内容直接改编于课本原题,大多数新信息题的素材也是从书中挖掘的。

这样做是为了能有效地引导老师用好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本次试题的内容,紧扣课程标准,二级主题全部覆盖。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如重要的化学概念、反应原理、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身边的重要物质、化学用语等等。

试题加大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属于常识性的、极易得分的题目有48分,加强了化学用语的考查,试卷中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直接答题的就有29分。

试卷特别要求规范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如评分标准中,对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的也会扣分);规范计算解题的格式;规范开放性、发散性试题解答语言描述;答案力求科学简洁,从根本上减少阅卷的人为误差。

二、自编改编相结合,设置情境考能力

在关注双基的同时,还着重考查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反思,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创设的情景中解决现实问题与创新思维能力,力求贯彻“知识在课内,问题在课外”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试题信息量较大,阅读量略低于去年,阅读字数为3985,有利于考查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主要体现在:创设了新颖情境,考查学生快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题有2、4、10、14、18、27、28、29共34分,新情景的素材与初中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

加强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的联系,体现了化学与人文知识的密切联系,“关注健康、关注环境、关注能源、联系社会”是此次中考命题的鲜明特点之一。

如第4、10题涉及“人体健康”、第9、12、17题涉及“环境保护”、第28题涉及“能源问题”、第29题涉及“材料科学”,强化化学在解决各类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注重综合能力,注意学科渗透

在素养立意的命题框架下,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以能力作为核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体现作为重点。

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重视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如第26题是实验题,重点考查几种常见气体的发生、净化、收集的原理和实验装置;第24题是一道无机框图题,既考查学生反应规律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第30题考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运用所提供的图表数据查找信息并进行计算。

加强学科渗透,提高综合能力。这次命题渗透学科之间综合的试题有第2、4、10、16、18、28题。第2题是化学与物理知识的联系,第4、10、16、18题是化学与生物学科的综合,第28题和语文诗句的联系,考查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到自然而不刻意,不仅仅单独考查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

五、注重科学探究,考查多种能力

单独考查实验的试题有第11、19、25、26、27题,尤其重视对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同时还考查了物质鉴别、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价,尤其要求学生注意细致观察并全面准确描述,注意常规试验和操作的细部特征,力求区分“做实验”和“讲实验”的差距,促进学校学生实验的正常化。

探究题以课本中重要信息出现,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考查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如第26、27、28、29题,设置简答题,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化学学科语言规范表达。

六、科学合理命题,重视教育功能

命题过程中,认真研究,斟字酌句,反复论证。试卷结构力求简约,减少题量,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全卷的选择题共20题、非选择题共10题,整卷主观题分值大于客观题。试题的综合性、开放性增加,阅读量比去年略小,给学生足够的答题空间和思考时间。本卷仍然强调突出重点主干知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试题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答题兴趣,符合学生的考试规律和考试心理。试题内容分布比较合理,难点分散。试卷力求让学生在读题、做题的过程中能够体悟到化学的学科价值和化学基本观点、化学思想、现场尝试化学学习方法,与命题者能够有效地沟通,从而理解命题意图解决化学问题。

中考化学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既重视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中考的功能。

点击下载【中考指导】中考全五科的真题分析和备考点拨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生物50个考点总结

中考生物中的50个重要考点,包括细胞与生物圈的基本概念、生物圈的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构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及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差异等。同时,还介绍了绿色植物分类、环境污染监测、种子结构等相关内容。

2025-01-12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