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概览

一、基本概念
1. 分子与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而原子则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被进一步分割,但原子则不能。
2. 元素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的元素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目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3.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解为更小的粒子(原子),而原子本身不会被进一步分割。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参与单位,而原子是最终的产物或反应物。
4. 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的化学活性越强。
二、化学式的理解和书写
1. 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
- 宏观意义: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及其组成元素。
- 微观意义: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及分子中的原子构成比例。
- 量的意义:化学式还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数量比以及各元素的质量比。
2. 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单质:如金属单质(钾K、铜Cu)、固态非金属(碳C、硫S)、稀有气体(氦He、氖Ne)。
- 多原子构成的单质:如氧气O、氮气N、氢气H、氟气F、氯气Cl、溴气Br。
- 多原子分子单质:如臭氧O。
3. 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
-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氧化镁MgO、氯化钠NaCl。
- 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高锰酸钾KMnO、锰酸钾KMnO、硫酸镁MgSO、碳酸钙CaCO。
三、元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推导
1. 元素化合价的判断依据
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
2. 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的方法
- 步骤一: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 步骤二:若元素化合价有公约数,将其约简为最简整数比。
- 步骤三:将已约简的化合价交叉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四、化学基础知识
1. 质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也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3. 离子与原子的关系
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4.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5. 元素种类的决定因素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 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含有多种单质和化合物。
7. 化石燃料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复杂的混合物。
8. 溶液
溶液也是混合物,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9. 氧化物的定义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
10. 化学变化的本质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均属于化学变化。
11. 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2.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3. 还原性物质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包括氢气H、碳C、一氧化碳CO,其中C和H是单质,CO是化合物。
14. 氧化反应的共同点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都属于氧化反应。
通过上述详细总结,初三化学知识点得到了全面覆盖,涵盖了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式的理解与书写、元素化合价的判断与化学式的推导,以及化学基础知识等内容。这些知识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