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月月清试卷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年不仅奠定了学生在未来学习中的基础,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我们特别推荐这篇内容丰富的《七年级历史月月清试卷》。
希望这份试卷能成为你提升成绩的有力助手,助你在学业上突飞猛进。
一、选择题(45分)
1.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
李白这首《古风》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壮阔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根据史书记载,秦灭六国的顺序依次为:
- 韩国(公元前230年)
- 赵国(公元前228年)
- 魏国(公元前225年)
- 楚国(公元前223年)
- 燕国(公元前222年)
- 齐国(公元前221年)
因此,正确答案是A.①②③④⑤⑥。
2. 成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破釜沉舟”这一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背水一战的决心。在这场战役中,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水后,命令士兵砸破锅灶,凿沉船只,表示誓死决战的决心。最终,楚军大败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因此,正确答案是D.巨鹿之战。
3. 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是()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个县。这种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因此,正确答案是B.郡县制。
4. 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秦朝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根据史书记载,秦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一带)。这条长城绵延万里,成为中国古代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因此,正确答案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 西汉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者是()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正确答案是C.董仲舒。
6. 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相同目的是()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试图消除异端思想,统一思想;汉武帝则通过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D.加强中央集权。
7. 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立的监察官员是()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设立了司隶校尉和刺史。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师及其附近地区的官员,刺史则负责监察各州的地方官员。这一制度的建立,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因此,正确答案是D.司隶校尉、刺史。
8. 公元前,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从此,今天的下列哪个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西域包括今天的新疆地区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因此,正确答案是B.新疆地区。
9. 中国历史上开通中原到西域道路的第一人是()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他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因此,正确答案是B.张骞。
10. 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发明家,他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质量大大提高,成本降低,从而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A.改进造纸术。
11.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被尊称为()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誉为“医圣”。因此,正确答案是C.医圣。
12.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什么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数学成就,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等多个领域。这部著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初步形成。因此,正确答案是C.算术。
13. 佛教起源于下列国家中的()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因此,正确答案是B.古印度。
14.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它记录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因此,正确答案是C.《史记》。
15. 下列事件不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史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而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在《史记》的记载范围内。因此,正确答案是D.官渡之战。
二、非选择题
1. 毛泽东在诗词《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你心目中的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物?(20分)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人,他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秦始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争议的行为。
秦始皇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统一六国:秦始皇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大一统。这一壮举不仅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也为后来的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 推行郡县制: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 修建长城: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尽管这一工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它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安全。
- 统一文字、度量衡: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标准化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然而,秦始皇也有一些备受争议的行为:
- 焚书坑儒: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下令焚毁除秦国史书外的所有书籍,并活埋了一批儒生。这一行为虽然达到了短期内的思想控制效果,但也严重破坏了文化传承,受到了后世的批评。
- 严刑峻法:秦始皇治国崇尚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秦朝虽然短暂,但其苛政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秦始皇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既有伟大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也有残暴的一面。他的功过是非,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和探讨。
2. 识图题(35分)
(1)请你写出西汉时中原地区与西域的标界关口。
西汉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边界主要以玉门关和阳关为界。这两座关隘位于今天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门户。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阳关则因地处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两关之间相距约70公里,是西汉政府控制西域的重要防线。
(2)丝绸之路必经的五个地区是什么?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它贯穿了多个重要的地理区域。根据历史记载,丝绸之路必经的五个重要地区分别是:
- 长安(今西安):作为西汉的都城,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境内,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这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商旅通行。
-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敦煌不仅是商贸重镇,还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
- 楼兰: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楼兰古城遗址见证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荣。
- 安息(今伊朗):作为丝绸之路的终点之一,安息帝国是连接中国与罗马帝国的重要中介。通过安息,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得以传入欧洲,西方的玻璃、香料等物品也传入中国。
(3)请你列举出这条路开通以后,东西方互传的物品和技术。
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双方互通有无,带来了许多新的物品和技术:
- 东方传向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 丝绸:中国的丝绸以其精美绝伦闻名于世,成为西方贵族竞相追逐的奢侈品。
- 瓷器:中国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深受西方人的喜爱。
- 茶叶: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具有药用价值,传入西方后广受欢迎。
- 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传入西方后,大大提高了书写材料的质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 印刷术: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传入西方,加速了书籍的流通和知识的传播。
- 指南针:中国的指南针传入西方后,极大地改善了航海技术,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
- 西方传向东的物品和技术:
- 玻璃制品: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传入中国后,丰富了中国的工艺品种类。
- 香料:来自中东和南亚的香料如胡椒、肉桂等,传入中国后广泛应用于烹饪和医药。
- 葡萄:葡萄传入中国后,不仅成为一种水果,还发展出了葡萄酒酿造技术。
- 马匹:西域的良种马传入中国后,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 宗教:佛教、祆教等宗教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
(4)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是一条商业通道的建立,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它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促进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通过贸易往来,各国间的物资交流日益频繁,市场不断扩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 推动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是物质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融。不同地区的语言、宗教、艺术、科技等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
- 增进民族融合: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各民族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扩大国际视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了世界的广阔和多样性。通过与外界的接触,中国人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为后来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