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篇1: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是你们知道,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是( )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古巴比伦
3.下列各项不符合原始人类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
A.群居生活 B.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C.人工取火 D.使用简单的语言
4.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群居生活
5.从长相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黑猩猩
6.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采用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制造石器 ②使用弓箭 ③懂得人工取火
④按血缘关系组成固定的集体⑤开始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7.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青铜器工艺精美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8.下图建筑里居住的应该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9.我国原始居民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中晚期的居民
10.白米饭、喷喷香,每天饭时摆桌上这首儿歌生动地记录下了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食大米。你知道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11.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2.如果你通过时间隧道回到原始社会,在长江流域你能吃到下列哪种食物( )
A.大米 B.小米 C.玉米 D.番薯
13.传说中的禅让,让首领地位顺利更替的实现方法是( )
A.经过民主推选 B.按亲属关系 C.比试个人武功强弱 D.按年龄大小
14.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新落成的祭祀大殿前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 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这是为了纪念(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6.某校要搞一个暑假夏令营,主题是寻找历史的踪迹,同学 们准备考察我国境内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早的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浙江 B.北京 C.陕西 D.云南
17.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18.历史老 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9.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指( )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C.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D.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20.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二、填空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21.我国境内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是___________,他们居住在现在的________省。
2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国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_ ____________。
24.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___________关系结合起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原始居民代表是长江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_和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
26.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27.人文初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建立了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的王朝。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29.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
30.山顶洞人时期,人类开始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在氏族公社里,氏族首领统治着手下的臣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 )
31.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 ( )
32.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现象,这在半坡遗址墓葬中可以得到证明。 ( )
33.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 )
四、材料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4.阅读下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 民农作。
《白虎通》
意思是:神农根椐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以及地势条件的便利,制作了耒耜,教百姓从事农耕。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反映的情况从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3)这些原始居民在农耕方面有哪些世界之最?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科院公布了对周口店遗址地质病害调查结果:周口店遗址目前面临全面危机。地震、爆破和火车震动的影响,造成岩石从较陡的斜坡滑落,产生塌方。遗址旁边采石厂的爆破作业,对遗址保护非常不利,周围水泥厂的粉尘容易形成酸雨,侵蚀岩石。过量的开 发也使 得坡度过大或者洞顶过薄,致使洞顶塌方、斜坡滑落。
材料二 《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在周口店遗址看什么》。文章 指出,作为考古重大发现的遗址博物馆,周口店遗址的游客锐减,建筑陈旧,展览馆的文字说明模糊不清,很少看到其他语种的解说,展馆几十年不变等。
(1)在周口店发现了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2)请你就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周口店遗址,给遗址管理的负责人写一封信。
36.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内容?如何看待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C4D5C6D7B8D9D10.B11B12A13A14D15A16D17B18C19A20B
二.21.元谋人 云南 22会不会制造工具23山顶洞人24.血缘 氏族25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26禅让制27黄帝28禹 奴隶制
三.2930.31. 32.33
四34.(1)反映了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2)是从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体现出来的。(3)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村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35(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2)(言之有理及可)
36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评价: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篇2: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1、C 2、 D 3、A 4、D 5、B 6、A 7、A 8、B 9、B 10、D
11、A 12、B 13、B 14、A 15、A 16、A 17、D 18、C 19、B 20、D
21、B 22、D 23、A 24、1.C 25、 A
三、改错题
26、(1)错误:卫青 订正:张骞
(2)错误:洛阳 订正:长安
(3)错误:西藏 订正:新疆
(4)错误:非洲 订正:欧洲
四、连线题
27、
E C B A D
G J I H F
二、材料分析题
28、(1)铁农具、牛耕
(2)经济措施: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作用:结果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4)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29、(1)致命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秦始皇。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百家争鸣。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因此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学派: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皇帝:汉武帝;
影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5)不同:它只是排斥除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
(6)秦始皇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果: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根本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7)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意识相近也可)
篇3: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和时间是 ( )
A.5杨坚 B.6隋文帝 C.5杨坚 D.6隋文帝
2.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它们分别是今天的 ( )
A.北京、上海 B.北京、杭州 C.天津、扬州 D.洛阳、杭州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
A.攻打陈朝 B.巡游享乐 C.巩固隋朝统治 D.攻打高丽
4.右图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起的重要作用,正确的是( )
A.加强北部边防 B.巩固隋朝统一
C.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于隋炀帝南巡
5.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 )
A.繁盛一时 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统治者昏庸无道 D.开凿大运河
6.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对应正确的是
A.隋文帝唐太宗 B.隋炀帝唐太宗
C.隋炀帝唐高祖 D.隋文帝 唐高祖
7.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统治时发生的是
A.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B.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C.发展科举制,设立州县学校 D.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8.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9.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B.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10.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
《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角色应是? ( )
A、杜如晦 B.宋璟 C.魏征 D.房玄龄
11、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哪方面?(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12.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应是 ( )
A.秦朝 B.唐朝 C.隋朝 D.南北朝
13.作为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其生活实际的有 ( )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政府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灌溉
③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④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15唐朝的长安城有非常严格的布局,商业区是 ( )
A.皇城 B.宫城 C.坊 D.市
1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
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 )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
17、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
元最早出现于 (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18.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改善了用人制度,有才学的读书人可以做官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朝 B.科举制存在了1300多年,清朝废除
C、唐皇帝完善科举制度 D.科举制好处多,没有任何坏处
20、对科举制度的准确理解是 ( )
A.用分科考试俄办法选拔官吏 B.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
C.隋朝时开始创立 D.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篇4: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期末考试考查的是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内容很多。各科都已经进入复习阶段,现在大家都在忙碌的复习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吧!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
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 老师让小丽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小明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 )
A.推恩令 B.王位世袭 C.禅让制 D.大一统
3.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C.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D. 炫耀周的强大
4. 公元前7世纪后期,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5.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楚庄王
6.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
7.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 )
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
8.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
①破釜沉舟②烽火戏诸侯 ③退避三舍④围魏救赵 ⑤纸上谈兵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9. 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0.秦始皇当时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_______的入侵。( )
A. 匈奴B.越族 C.突厥 D. 蒙古族
11.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儒家思想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国家统一问题
1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x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x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x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3.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4.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15.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的是( )
A.刘备 B.袁绍 C.曹操 D.孙权
16.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统一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太学的建立 D.交通发达
1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
18. 下边涉及我国文字演变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隶书
19.你认为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
A.促进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保护了鲜卑族的保守势力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迁都洛阳
20.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
二、填空:(共10分)
21.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4分) A B C 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1分)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2分)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1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 《史记》的作者是谁?(1分)
(2)材料一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3分)
(3)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2分)
23.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公元前2,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6分)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6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2分)
四、问答题(共16分)
2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2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2分)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4分)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6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CBCCCBDD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BCBCBAACB
三、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1.(1)A 秦国 B 楚国 C 齐国 D 燕国
(2) 晋国。(3)长平之战。
(4)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22.(1)司马迁(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3)孔子,仁政,儒家,《论语》
23.(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的现象。
(2)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统一南北;没有。
(4)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关于启示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4.(1)《史记》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发展落后,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江南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有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
(2)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 基础。
三、问答题
25.(1)管仲。
(2)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3)①迁都洛阳; ②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意义: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这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5: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表格中。)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隋朝政权的基础是( )
A、北齐 B、东魏 C、西 魏 D、北周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4、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6、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
A、回鹘 B、匈奴 C、吐蕃 D、突厥
7、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新疆行省
8、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
A、波斯 B、大食 C 、大秦 D、天竺
9、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
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
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10、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 )
A、里面有 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
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
11、建立辽国的是( )
A、元昊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耶律阿保机
12、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1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4、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较大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服饰自由,各取所好
B、农村百姓住房较简陋,贵族官僚宅第则相当宏丽
C、食物已相当丰富,东京的夏季甚至有冷饮
D、由于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
15毛泽东《沁园春 雪》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指(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窝阔台 D、唐太宗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6分)。
1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错误:
理由:
17、南宋都城东京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错误:
理由:
18、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人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他们的杰出赞普尺带珠丹统一青藏高原,开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错误:
理由: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0分,共2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
(2)根据材料指出,宋朝皇帝是谁?(2分)
28、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
(1)请你给这两 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4分)
(2)两位挑战者正在辩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唐太宗时唐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2分)
(3)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 。(2分 )
(4)他得到少数民族的尊敬被 尊称为 。(2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DACB DBACD CACBA DCDBA
二、辨析题
21、错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理由: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22、错误:南宋都城东京
理由:南宋的都城在临安
23、错误:维吾尔族
理由: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错误:尺带珠丹
理由: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
24、错误:洛阳桥
理由: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错误:活字印刷品
理由:唐朝《金刚经》是雕版印刷品 (唐朝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北宋才出现)
三、材料解析题
25、(1)市舶司、泉州(2分)
(2)中国 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能战胜惊涛骇浪;(2分)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2分)
(3)海外贸易获利丰厚(2分)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2分)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26、(1)元旦、春节
(2)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C;理由:因为交子便于携带(安全)
四、问答题
27、(1)契丹(2分)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2分)
(3)对于北宋来 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2 分)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和统一。(2分)
(4)C.(2分)
理由:南宋在辽灭亡后才建立,南宋和辽不可能同时并立。(2分)
28、(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4分)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只答其中两个即可,每个得2分)
(2)文成公主入藏(2分)
(3)贞观之治(2分)
(4)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2分)(答贞观之治只得1分)
篇6: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这一学期的努力成果就看期末考试的成绩了,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各位初一的同学们,下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参考,希望可以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每个2分)
1.下列关于亚洲海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临地中海 B.东临太平洋 C.西临北冰洋 D.南临大西洋
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南高北低 C.中间低,四周高 D.中间高,四周低
3.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和欧洲最长的河流分别是( )
A.莱茵河、勒拿河B.塞纳河、罗讷河 C.伏尔加河、叶尼塞河 D.多瑙河、伏尔加河
4.下列世界之最中位于非洲的是( )
A.世界面积最大高原 B.世界最长裂谷带 C.世界最大岛屿 D.世界面积最大半岛
5.非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下列地理事物不可以作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亚马孙河 D.乌拉尔河
7.世界最长的山脉及其所在的大洲是( )
A.阿尔卑斯山、欧洲B.落基山、北美洲C.安第斯山脉、南美洲D.喜马拉雅山、亚洲
8.下列海峡位于东南亚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朝鲜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9.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是( )
A.中国 B.新西兰 C.澳大利亚 D.印度
10.下列哪个国家是南亚地区主要盛行印度教的国家( )
A.斯里兰卡 B.巴基斯坦 C.印度 D.不丹
11.世界遗产泰姬陵位于哪个国家 ( )
A.泰国 B.柬埔寨 C.老挝 D.印度
12.西亚的石油集中于下列( )
A.波斯湾及其沿岸B.阿拉伯半岛西侧C.伊朗高原东部 D.恒河流域
读欧洲西部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A、B、C国家分别对应是( )
A.意大利、西班牙、法国
B.德国、韩国、意大利
C.意大利、法国、英国
D.英国、美国、法国
14.图中A国家位于B国家的(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
15.图中g山脉是( )
A.大高加索山B.阿尔卑斯山脉C.比利牛斯山D.喜马拉雅山
16.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 )
A.海豹、袋鼠 B.鲸、考拉C.北极熊、企鹅 D.大熊猫、白鳍豚
17.世界最大的湖泊和最深的湖泊分别是( )
A.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 B.北艾尔湖、里海C.安大略湖、苏必利尔湖D.里海、贝加尔湖
18.下列世界长河中按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A.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B.亚马孙河、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C.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
D.尼罗河、长江、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
19.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日本处于(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地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地带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碰撞地带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碰撞地带
20.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
A.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B.北海道 C.日本海沿岸 D.九州岛
21.下列哪个是埃及的著名的农产品( )
A.葡萄 B.橡胶 C.茶叶 D长绒棉
22.下列平原都位于俄罗斯的是( )
A.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B.东欧平原、西欧平原
C.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恒河平原、东西伯利亚平原
23.法国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的农产品是( )
A.葡萄 B.椰子 C.稻米 D.蕉麻
24.美国农业的特点是( )
A.机械化、科技化、高效化 B.专门化、机械化、商品化
C.商品化、高速化、智能化 D.专门化、区域化、高效化
篇7: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考试是对大家这段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虽然它存在着偶然性,但是事前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小编特地为大家编写了这篇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有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30分)
1、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w
A李冰 B孙武 C屈原 D扁鹊
3.了解身边的历史很有意义,如果你要了解自己父母童年的历史,以下方案中最具可行性的一种是 A、网上问卷调查 B、访谈父母的老师和同学
C、观察父母的日常生活 D、整理父母童年的照片后去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4.小明出生于,他出生于多少世纪多少年代 A、20世纪代 B、20世纪代
C、19世纪代 D、19世纪代
5.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司母戊鼎它应是
6.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
A.蔡伦 B.扁鹊 C.炎帝 D.祖冲之
7.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汉武帝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 )
A.三国演义 B.史记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8.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9. 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南北朝
10.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顾恺之 B、郦道元 C、王羲之 D、贾思勰
1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12.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14.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15.下列相有内容搭配不当的是
A、祖冲之圆周率
B、造纸术发明西汉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
D、宋江《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70分)
16.根据提示内容,写出下列相关的人物的名称:(6分)
(1)他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
(2)他编制了医学体操五禽戏能强身健体
(3)他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17.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三例)(6分)
18.列举三国和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四例即可)(4分)
19.下列观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上否则画上(共10分)
(1)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国家的产生。 ( )
(2)春秋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了。 ( )
(3)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被称作东西二城,长安城里还有较为完备的下水道。 ( )
(4)佛教史载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又深远的影响 ( )
(5)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 )
20.阅读下列材料:(8分)
19世纪末河南安阳发现了许多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到今天已经发现了1、5万片左右,共计单字4600多个,其中已经识别的有1000多字。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什么朝代?(2分)
(2)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什么文字?(2分)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规范文字叫什么?后来还推广了哪种文字?(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
请回答:
(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一被推荐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3)材料二中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4分)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2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4分)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2分)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上图再现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一位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他进行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有哪些?(4分)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分)
初一历史 答案:
一.
123456789101112131415
DCDBAABBDCBABAC
16.张衡 华佗 墨子
17.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其他对亦可)
18.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9.
20.甲骨文 商朝 金文 小篆 隶书
21.儒家 仁 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意思对即可)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其他意思对即可)
22.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孝公 北魏孝文帝 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创新精神(其他意思对亦可)
23.(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2)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一例即可)(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4)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5)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它表述也行)
以上就是有关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有答案)的全部内容,愿大家在考试中突破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8: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选项DDCACBADCCBAB
题号14151617181922232425
选项BACAACCDACCD
26 (1) 错误:( 《农政全书》) 改正:(《天工开物》 )
(2) 错误:( 唐朝 ) 改正:( 隋朝 )
(3) 错误:( 郑成功 ) 改正:( 郑和 )
(4) 错误:( 明朝 ) 改正:( 清朝 )
(5) 错误:( 李白 ) 改正:( 白居易 )
27.(1)使者:玄奘、鉴真(2分) 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2分)
(2)朝代:清朝(1分) 政策:闭关锁国(2分)
(3)开放促进繁荣,闭关自守致落后;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咋子对外交往中应积极学习别国长处,发展自己。(3分)
28.(1)从唐代到北宋,南方的人口逐渐超过北方(1分)
(2)经济重心南移 (1分) 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安定;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分)
(3)资本主义萌芽(1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分)
29、(1)科举制 隋朝 皇帝(3分)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
(3)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3分)
30、(1)金、西夏、蒙古(元) (3分)
(2)金:阿骨打 南宋:赵构 元:忽必烈(3分)
(3)行省制度(1分)
(4)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国家版图不断扩大(2分)
(5)宋:词(1分)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1分)
元:曲(1分)关汉卿《窦娥冤》(1分)
篇9: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1-5 D D C D C 6-10 C B B D B 11-15 A A C D B 16-20 B C D A C 21-25 D D C C B 26-30 C A A B A 31-35 D C A D B 36-40 B B B B A 41-45 D B D B B 46-50 B C C A C 51-55 B D C D D 56 B 57 C 二.1.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康乾盛世。2.鉴真,玄奘。3.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4.占城稻,水稻。5.铁木真,忽必烈等。 6.毕升,活字。7.汉,蒙古。8.唐,明;唐朝,清朝。 9.故宫;鸭绿江,嘉峪关。10.四书五经,八股文。11.《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2.《西游记》,《水浒传》。13.1962,香港;太平。14.龙溪书院;王炳耀;王以敦。
篇10: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期末考试考查的是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内容很多。各科都已经进入复习阶段,现在大家都在忙碌的复习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吧!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每题2分,共50分)
1.尧、 舜、 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什么方式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战争
2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 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3.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
A、战国 B、春秋 C、西周 D、秦朝
4.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战乱频繁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各国君主支持 D、百家争鸣
5.《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 文中的天府指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B、成都平原 C、江南地区 D、河套地区
6.与右图所示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改进造纸术
B、发明指南针
C、发明造纸术
D、发明火药
7.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 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水经注》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8.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三国志》 B、《汉书》 C、《春秋》 D、《史记》
9.要看5的历史到北京,要看的历史到西安,西安的碑林是著名的的旅游景点,其中就有书圣的作品,被尊称为书圣的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 顾恺之 D、郦道元
10.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
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1.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12. 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
时期设立了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13. 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请你告诉老人他的
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A、陇西郡 B、长安 C、咸阳 D、临洮
14.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问此项了不起的工程是什么?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万里长城
15. 如果你生活在秦统一后的时代,那么你所接触到的标准文字将会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16. 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其功能是
A、测定航海方向
B、测定地震方位
C、测定时间和节气
D、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
17. 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历史家是
A、张仲景 B、蔡伦 C、祖冲之 D、贾思勰
18. 有人说:秦始皇既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汉武帝则开创了一个巩固的新时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混战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C、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措施,使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D、汉武帝从思想、政治到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大多继承照搬秦朝制度。
19.火的使用经历一个及其漫长的过程,从恐惧到认识,从认识到使用,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我国古代哪一原始居民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0.下列历史事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相关联的是
A、漠北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赤壁之战 D、雅克萨之战
2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22.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百家是指
A、 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道家和墨家 D、法家和兵家
23.公元2,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曹操志在何方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献帝 D、建立魏
2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
2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 2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
材料一:见右图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春秋时期的第一 个霸主,他是谁?
材料二: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材料三: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出材料一中的人物首先称霸的原因。
(3)材料一中的人物能首先称霸还在于他讲究称霸的政策与策略,他是怎么做的?
东汉末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27.回答汉武帝的有关问题。
(1)向汉武帝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是谁?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恩赐亲戚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③ B、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他建立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姓名。(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的引言)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他的国号成为哪个民族的姓名?
(4)试分析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把秦(始)皇 汉武(帝)并称的理由(提示:找出两者的共同点)。
28.阅读下列材料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战国时期,商鞅合并小 都、小乡、小邑、 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南北朝时期,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请回答:
(1)战国时期,秦国所进行的封建制改革被称为什么 历 史事件?
(2)请举出上述秦国改革的主要内 容?(至少两项)其对该国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3)南北朝时期,魏主所进行的改革被称为什么历史事件?
(4)请举出魏主改革的主要措施?(至少举出两项)如何看待其改革的措施?
(5)以上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作为小主人,为了更好地推动你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请提几点中肯的改革建议。
题号123456789101112 13
答案BCABBACDADABD
题号14151617181922232425
答案ADBCDCCBDAB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其中26题 14分;27题12分;28题 24分,共50分)
三、26.
(1)齐桓公。(2 分)
(2)齐国有渔盐之利,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4分)
(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使齐国的威望大增。(4分)
目的:取得政治上的优势。(4分)
27.(1)董仲舒。(2分)
(2)D。(2分)
(3)汉族。(2分)
(4)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制度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的象征。(6 分)
28.(1)商鞅变法。(2分)
(2)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2*3分)
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并实现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4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 (2分)
(4)措施:迁都洛阳;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学汉礼等);尊崇孔子,以孝治国。(2*3分)
如何看待:加 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等。(2分)
(5)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合情合理即可得分。(2分)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篇11: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345678910
CDCADDCCCB
11121314151617181920
DBDCDBCCBD
二、非选择题
1、(16分)
(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4分)。 藏族(2分)。
(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2分)。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2分。)
(3).原因:①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
②乾隆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4分)
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分)
2、16分(1).工程:大运河。(2分)材料一:隋朝。(2分)材料二:元朝。(2分)
变化:元朝运河不再是以洛阳为中心,而两段新运河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北京到杭州的距离。航道更加通直。(或:截弯取直,航道缩短)(2分)
(2).材料三观点: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2分)
评述: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分)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1分)
所以说: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1分)
材料四的观点: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2分)
评述:开凿大运河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被役使的百姓苦不堪言。(2分)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的举动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1分)运河的开通也便利了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2分)
所以说: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1分)
3、18分(1)丝绸之路示意图(2分)影响: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鉴真东渡(2分);
(2)郑和下西洋(2分);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4分)
(3)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2分)。
(4)由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分);
篇12: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一学期即将结束,各位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对于初一历史的复习,在背诵一些课本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做一些练习题,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期末历史试卷吧!
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中部高,两边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中部低,四周高
2.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A.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由东向西流
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和国家分别是
A.亚洲,印度 B.拉丁美洲,俄罗斯
C.亚洲,中国 D.非洲,中国
4.日本最大的岛屿是
A.北海道 B.四国 C.九州 D.本州
5.志强带了个外国同学回家住了两天,志强的妈妈注意到这个外国同学比较喜欢吃鸡腿、鸡蛋、熏肉、喝牛奶,不太吃大米饭。他最有可能是
A.英国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泰国人
6.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图中甲、乙、丙、丁中代表马六甲海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俄罗斯河流众多,被称为母亲河的是
A.鄂毕河 B.叶尼塞河 C.勒拿河 D.伏尔加河
8.中东地区最多和最缺乏的资源是
A.太阳能、淡水 B.风力、生物 C.石油、淡水 D.石油、土地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 )
A.塔克拉玛干沙漠 B.撒哈拉沙漠 C.阿拉伯沙漠 D.阿塔卡玛沙漠
10.下列动物是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一组是: ( )
A.大食蚁兽、巨嘴鸟 B.袋鼠、鸸鹋 C.斑马.长颈鹿 D.考拉、鸭嘴兽
11.美国的土著居民是 ( )
A.黑人B.犹太人 C.印第安人 D.玛雅人
12.下列称谓不适合澳大利亚的是
A.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B.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C.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D.黑种人的故乡
13.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看做圣城的是: ( )
A.麦加 B.麦地拉 C.耶路撒冷 D.梵蒂冈
14.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A.东南高,西北低 B.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以平原为主 D.中部高四周低
15. 中东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其中五海不包括
A.黑海 B.地中海 C.波罗的海 D.红海
16.小明的爸爸在国外工作,写信回来告诉小明:该国 多为白色人种,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你能猜到该 国在下列哪个 地区吗?
A. 西亚地区 B.美洲地区 C.南亚地区 D.欧洲西部
17.波斯湾海上的唯一出口 ,有世界油阀之称的海峡是
A.土耳其海峡 B.白令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18.新年举行音乐会的传统诞生于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要欣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应去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意大利 D.英国
19.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位于
A.死海湖面 B.里海湖面 C .贝加尔湖湖面 D.苏必利而湖湖面
20.下列世界之最,不在非洲的是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B.世界陆地上最大的断裂带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D.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21.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A.东北季风不稳定 B.西南季风不稳定
C.植被遭到严 重破坏 D.水利设施不健全
22.下列作物中,原产地在非洲的是
A.咖啡、椰枣、油棕 B.玉米、油棕、咖啡
C.小麦、椰枣、油棕 D.咖啡、椰枣、玉米
23.下面是小飞同学在网上学习中收集到的一些精美图片,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A. B. C. D.
24.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益于
A.基础工业B.山口石油 C.出口农产品D.高新技术产业
25.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是
A.中东地区 B.拉丁美洲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北部非洲
26.下列国家与主要旅游胜地的组合正确的是
A.柬埔寨吴哥窟 B.缅甸仰光婆罗浮屠
C.泰国曼谷大金塔 D.印度尼西亚水上市场
读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回答27~29题。
27.从地球上的五带分布来看,澳大利亚地处
A.热带和北温带B.北温带和北寒带
C.南温带和南寒带D.热带和南温带
28.距离澳大利亚最近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
C.南极洲D.南美洲
29.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大陆内部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
C.西部高原地区D.大自流盆地
30.中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山水相连,澜沧江在东南亚称之为
A. 恒河B.湄公河 C.伊洛瓦底江 D.萨尔温
七年级地理试卷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AACDADDCBBCDCBB
题号16171819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ACBADBAADCADABB
这篇-七年级期末历史试卷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