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政治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 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 ( )
A. 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B.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宪法
解析: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在于依宪治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最高依据,也是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是D. 宪法。宪法不仅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还为其他法律提供了立法依据,确保国家的各项活动都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内容上看,它规定 ( )
A. 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 国家中的一切问题
C. 国家生活中的政治关系问题
D. 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解析: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它并不涉及国家生活中的一切具体问题,而是通过制定其他法律来细化这些规定。因此,正确答案是A. 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表明 ( )
A.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D. 宪法是各种法律规定的总和
解析:
马克思的这句话强调了宪法的至上性,即宪法是所有法律的基石,其他法律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之相抵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违反宪法的规定。因此,正确答案是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一观点也反映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法治精神的本质要求。
4. 在下列机构中,必须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的是 ( )
①中华律师总会 ②中华全国总工会 ③全国妇联 ④中央军事委员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适用于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维护宪法的权威。中华律师总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社会组织虽然不是国家机关,但它们同样受宪法约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开展活动。
中央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更是要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确保军队的建设和行动符合宪法的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B. ①②③④。
5. 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意思是 ( )
①任何团体组织的成员,在宪法和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②一切团体和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③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只要违法都必须平等地追究
④只要为党曾经做过贡献,即使违了法,也可将功补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这句话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应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于它的普遍适用性,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因此,选项①、②、③都是正确的,而选项④则违背了这一原则,认为为党做出过贡献的人可以免于法律责任,这是不符合法治精神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 ①②③。
6.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人数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这一规定体现了宪法 ( )
A. 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B.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解析:
宪法的修改程序非常严格,体现了对宪法权威性的高度重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修改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确保修改的内容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正确答案是C. 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这一规定不仅体现了宪法的严肃性,也反映了人民对宪法的尊重和维护。
二、多项选择题
7. 我国宪法规定了 ( )
A. 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B. 国家标志
C.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我国宪法是一部全面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文件。它不仅明确了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还规定了国家的象征(如国旗、国徽等),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此外,宪法还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8.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宪法 ( )
A.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 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解析:
宪法之所以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并且其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但这并不是它成为根本大法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9. 作为公民,我们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应该( )
A. 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B. 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规范
C. 勇敢地同违宪行为做斗争
D. 积极宣传宪法,努力增强公民的宪法观念
解析:
作为公民,维护宪法的尊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它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掌握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其次,我们要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宪法的要求。对于违宪行为,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坚决予以抵制和斗争。
最后,我们还要积极宣传宪法,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
深入理解依法治国与宪法的核心地位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而宪法则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
宪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体现在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任何对宪法的修改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确保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1.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之所以被称为“法律的法律”,是因为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最高依据,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宪法的至上性体现在它对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普遍约束力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不得凌驾于宪法之上。
2.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这些根本问题包括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规定,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社会的基本秩序。宪法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体现了对宪法权威性的高度重视。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人数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这一规定确保了宪法的修改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避免了随意修改宪法的现象。
宪法的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因此,宪法的修改程序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个人的身份、地位如何,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团体、组织的成员,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于它的普遍适用性,只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5. 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维护宪法的尊严,遵守宪法的规定。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掌握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其次,我们要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宪法的要求。对于违宪行为,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坚决予以抵制和斗争。
最后,我们还要积极宣传宪法,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宪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体现在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任何对宪法的修改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确保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维护宪法的尊严,遵守宪法的规定,积极参与法治社会的建设,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通过深入学习宪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义务,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