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篇1: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的内容。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3、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磁场对放入它里面的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5、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6、地球也是一个磁体,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7、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8、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篇2: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透镜
1、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大小 像的虚实 像物位置 像距(v) 应用
u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2f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u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5、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篇3: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
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这篇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4: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为大家介绍了常量。“常量”在程序运行时,不会被修改的量。换言之,常量虽然是为了硬件、软件、编程语言服务,但是它并不是因为硬件、软件、编程语言而引入。
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常量
1.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 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 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 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 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 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 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 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篇5: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的内容。
重力、摩擦力、弹力是我们常见的力,对于不同的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1、重力:要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大小的影响因;
2、摩擦力:要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3、弹力:要掌握弹力的概念。弹力的大小、方向。弹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常见考法】
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填空题。主要考查对上述几个常见的力的理解程度。
【误区提醒】
1、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1)有利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变滚动为滑动。
(2)有害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所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重12N,请在图中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图示。
解析:
这道题考查了学生是否会作力的图示,另外,题目给出了一个干扰条件,小球向上运动,此时有的同学就认为小球受的力的方向也应该向上,从而忽略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篇6: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中考临近各考生要有决心积极备战,去收获属于你的劳动果实,报答老师的辛勤培育和谆谆教诲,以下是中考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祝愿你和同学们一起追逐梦想,到达光明的彼岸!
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电压和电阻
一、电压
1.定义: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
(1)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2)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4.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二、电阻
1.定义: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国际单位:欧姆(常用:兆欧(M),千欧(K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4.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篇7: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学习长度的测量是为了我们进一步的学习物理,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要知道长度的常用单位以及她们之间的换算:而且要掌握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需要注意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同时要掌握几种特殊的测量长度的方法:累积法(积短为长测量,再除以段数)、替代法(以轮代尺)、辅助工具法(测硬币直径的方法)。
【常见考法】
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长度的换算以及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以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刻度尺的使用以及实验的误差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刻度尺来理解长度的测量。
误区提醒
长度单位的换算要准确;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理解。
【典型例题】
例析:使用刻度尺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刻度尺不能歪斜使用B.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尺子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线紧贴放置
解析: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①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答案:B.
篇8: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的内容。
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篇9: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一、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简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二、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简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篇10: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篇11: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的内容。
【重点难点解析】
在通电螺线管内插入铁芯,由于铁芯也被磁化,磁场被大大地加强,这就是电磁铁,电磁铁的特点是:①由于铁是软性磁材料,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马上消失。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大小有关,当电流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③对于外形相同的螺线管在电流大小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电磁铁有广泛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铃、电报、发电机、电动机、自动控制等。
【命题趋势分析】
本节中考出现的常见题型有填空、选择、作图,其中以电磁铁的应用为重点考点。
核心知识
【基础知识精讲】
(1)构造:把螺线管紧密地套在一个铁芯上,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电磁铁。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
(3)电磁铁的优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用通断电流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用电流的大小来控制;③电磁铁的极性可用变换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4)电磁铁的应用:电磁铁在实际中用处很多,最直接的应用是电磁起重机。电磁铁在电铃、电报机、发电机、电动机、自动控制上都有应用。
必须注意:电磁铁的铁芯是用软铁制成的,而不是用钢制成的
这篇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12:中考物理核心考点全面梳理
中考物理热和能考点梳理一文为考生朋友们提供了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详细中考物理热和能考点梳理如下:
中考物理热和能考点梳理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热和能检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香水瓶打开后,过会儿屋内闻到香味
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 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着尘埃
D.公路上轿车疾驶
2.关于热值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时,随着不断放热,它的热值越来越小
B.采取措施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就可以提高燃料的热值
C.任何燃料实际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都比按热值计算出来的数值小
D.煤油的热值比酒精大,就是说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酒精多
3.“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间存在斥力
B.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C.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
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4.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气筒发烫 B.放进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
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5.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6. 通过内能、热机内容的学习,可知( )
A.物体运动的动能和所有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C.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做功四次
D.在做功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7.下列关于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C的水没有内能
8.在研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提供的材料:(1)0.1kg的铜块;(2)0.1kg的铝块;(3)0.2kg的铜块;(4)0.3kg的铝块.应选用的材料是( )
A.(1)与(2) B.(1)与(3) C.(2)与(4) D.(3)与(4)
9.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关于它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10.关于分子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虽小,但可以用肉眼看见
B.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力很大 D.分子力即分子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