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隋唐时期重点复习

中考历史:隋唐时期重点复习

篇1:中考历史:隋唐时期重点复习

关于隋唐的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1、 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

答:(1)、知人善任。他用人不计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2)、虚心纳谏。唐太宗在位期间,进谏的大臣很多,以魏徵最著名。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廉价,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2、比较秦朝和隋朝:

3、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你对哪位皇帝评分最高?

答:他们的共同点:(1)、富有才干;(2)、英武果断;(3)、勇于创新。

不同点:(1)、秦始皇统治手段过于严厉,比较残暴。(2)、汉武帝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虽有巩固国防、开疆拓土之功,但耗用民力过度给社会带来危害,好在尚能悬崖勒马。(3)、唐太宗则统治开明、宽容一些,能虚心地纳谏,容易听进意见,对民族关系的处理,主张华夷一家,尤为可嘉。

4、复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用史实证明此论断:

答:(1)、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开始了大陆与台湾的大规模交往。(2)、隋朝:朱宽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流求) (3)、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台湾)。(4)、清朝: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康熙时,台湾归于清朝版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5)、二战后:日本投降后, 10月25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5、比较秦汉与隋唐的官员选拔方式,列举它们的不同点,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推举与考试,哪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答:秦汉与隋唐官员选拔方式的不同点:秦汉时期是推举,隋唐时期是考试。推举往往要对被推举者长期观察或考核,如果推举人大公无私,严格遵照推举标准,认真考核人士,那么,推举方式确能获得贤能之士。反之,如果推举人徇私舞弊,不严守选举标准,那么推举方式就容易产生弊端。考试方式看重选拔者的学识,学识能力的考核,可以制订合理的考核评判标准,可以建立考试制度,更能体现公开、公平的选举精神。但是。如果考试内容不切实际或考核评判标准过于死板,那么,即便做到公开、公平,也不能获得真正的人才。

篇2:中考历史:隋唐时期重点复习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

篇3:中考历史:隋唐时期重点复习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隋唐――清明前期

【总体结构综述】

隋唐时期,南北朝分裂局面结束,祖国再次实现了统一,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上又一次大分裂和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到前夕,中国的国力已由强盛转向衰弱。

【基础知识识记】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1、5杨坚建立隋朝,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改革,开创了少有的繁荣景象。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6,李渊父子建立唐朝。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重用人才,发展生产;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人才,从而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3、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于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唐诗的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

4、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太宗时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普写了各民族和同为一家友好诗篇。

5、隋唐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中外交往活跃,与亚、洲、非一些国家都有密切往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中日交往密切的见证。玄奘西游天竺,撰写《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夏金元9,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北宋被金所灭,同年南宋建立。辽、西夏、金、蒙古少数民族政权同宋王朝先后并存,对我国边疆地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中国历史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元朝的行省制度是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元朝时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民族交流日益增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宋元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南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并超过了北方,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鸦片战争前)明朝君权的加强:,明太租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统治者采取措施加强了君权。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建立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机构;思想上通过八股取士,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时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3、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民族英雄戚继光奉命组织戚家军抗击倭寇,九战九捷,取得重大胜利,维护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4、清朝的建立: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自称皇帝,国号清。清朝开始。清朝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5、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6、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盘踞我国台湾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宝岛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8、抗击沙俄侵略: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军队。,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前期,通过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

10、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地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它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能力情感价值】结合隋唐的繁荣与开放、明朝的郑中下西洋及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等史实,领会开放与繁荣,闭关与落后的内在联系,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和认识。

2、从隋朝短命而亡到唐朝全盛,史论结合分析明君兴国,暴政亡国的道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3、正确认识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历史作用,结合当前实际,分析评价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发挥历史课程的学以致用功能。

4、学会辩证分析、评价重大历史人物的能力,结合对唐太宗、唐玄宗、忽必烈、郑和等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力。

5、通过从隋唐到明清历史发展历程,培养我国历史上发展是主流,民族关系不断融合的观点,树立民族平等、团结民族的观念。

【中考试题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试题(非课改区)]

7.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前从长江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 )

A.鉴真 B.郑和 C.郑成功 D.迪亚士

[解析]此题跨中外历史综合选择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牢固程度。由长江等便知此人是中国人,故可排除答案D;从6前便可推断至,即中国的明朝时期。鉴真为唐代人,事迹是六次东渡日本;郑成功的主要事迹是收复台湾。故此题选B。如果能关注各媒体报道,知道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了解或参与丰富的纪念活动,则此题更易把握。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起源,介绍了元谋人和北京人的历史,阐述了氏族公社的发展过程。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文章详细描述了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居民生活状况,包括使用的工具、种植的农作物以及居住房屋的样式。这些知识点是中考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

2024-10-10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考试应注意的考场细节

考试时的考场细节及应对策略。包括答题时选择题做完就填答题卡以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考前看相关资料转换思维,保持冷静,不被他人做题速度影响,作文可从试卷中寻找灵感,答题合理分配时间等策略。考试不仅考查知识储备,还考查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

2025-07-16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