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九年级物理:杠杆原理与关键知识点解析

九年级物理:杠杆原理与关键知识点解析

篇1:九年级物理:杠杆原理与关键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课后练习

1.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根据使用杠杆时的用力情况,我们可以把杠杆分为 ()、()杠杆和()杠杆。在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工具中,理发师用的剪刀属于()杠杆,剪断钢筋用的剪刀就是()杠杆,而我们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则属于()杠杆。

2.省力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费力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若动力臂的长度是阻力臂长度的三倍,则动力是阻力的()。

3. 如果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那么动力臂应当()阻力臂;如果为了少移动距离,那么动力臂应当()阻力臂。无论使用哪种杠杆,都(),既省力又少移动距离。

4. 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40cm,那么只要用()N的力就能撬起重500N的一块石头。

杠杆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大家关注初三物理知识点栏目,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2:九年级物理:杠杆原理与关键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

一、滑轮定义

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二、三种滑轮定义及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三、滑轮组的组装:

(1)根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

(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

(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

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在确定了动、定滑轮个数后,绳子的连接应遵循“奇拴动、偶拴定”的规则,由内向外缠绕滑轮。

课后练习

判断题

1.旗杆顶上装有滑轮,升旗时可以省力。 ( )

2.滑轮是变形的杠杆,所以使用滑轮不一定省力。   ( )

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也能省一半距离。  ( )

4.使用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只能省一半力。 ( )

5.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滑轮是没有的。 ( )

滑轮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3:九年级物理:杠杆原理与关键知识点解析

篇3:九年级物理:杠杆原理与关键知识点解析

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

名称 结 构

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五、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篇4:九年级物理:杠杆原理与关键知识点解析

篇4:九年级物理:杠杆原理与关键知识点解析

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杠杆和简单机械

一、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F1

(2)费力杠杠:L1F2,费力、省距离,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 理发师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等。

二、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

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物理知识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知识的应用,包括声呐、雷达测距和定位,密度用于鉴别物质和判断物体浮沉,二力平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和浮力,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以及连通器的应用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相互作用力、大气压、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平衡条件、光的反射

2025-03-15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初中中考作文怎样写好?

初中中考作文的写作方法。首先强调了在写作前需要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接着,文章强调了确定中心思想和选材的重要性,以及列好提纲和确定详略的必要性。最后,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文章介绍了四种应急处理方法,包括移花接木法、直接代入法、将错就错

2025-04-24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