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与策略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与策略

篇1: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与策略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 ,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 ,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 变化为信息载体 ,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 ,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 ,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 ,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 ,是考生熟悉的 、非教材中的材料 ,如新闻时事 、名人名言 、谚语诗歌 、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 ,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 ,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 ,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 ,一定要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篇2: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与策略

名师指点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你得好好分析材料呀!这句话我想同学们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无数个老师、无数个家长,无数次地重复过这句看似是真理,实则没有什么营养含量的话。然而,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水浇灌出来的,只要我们能够准确理解分析材料这短短四个字的涵义,我们对中考历史大题的理解就会上一个层次。

何时该分析材料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大题问法最常见的就是两种模式,分析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当问题中明确出现了分析材料四个字时,我们就必须去认真读材料,否则材料只起提示背景等参考作用。

以北京高考历史第37题第一问来举例:

(北京37)(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这就是大题的标准问法,并且考官还很友善地分别给出了分值提示,根据经验,4分绝大多数情况都是2个采分点(当然偶尔也有其他情况,这个依据材料具体分析),这也就意味着,单纯从材料中我们就能提取出两个采分点,而这四分甚至不需要你学过教材,只须你有一点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便能得到。这是多么值得欣喜的一件事情。

材料该如何分析

了解过何时该分析材料,下面就该关注一下材料分析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来看材料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长段落和多段落两种模式。

长段落示例如下:

(北京3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多段落示例如下:

(天津12)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另外还有一些材料,为一短加一长、两短加一长、两长等变体形式,但分析思路都是统一的多段落按段拆,长段落按句拆。

由于分析材料类的问题,大多是要从材料中具体去提取信息,故而解决这类问题最首要的就是化整为零的一个拆字,拆开段落与句子,我们才能够分别去提取知识点。

其次来看段与句之间的关系,大致就是总分与并列两种关系。

总分关系指某一句/段起到了对其他句/段的概括作用。

并列关系指几个句/段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论是并列、递进、转折,都算是并列关系。

最后来看分析的两个思路。

注意问总还是问分。当题目问及主旨等类似问题时,答案在总;当题目问及表现等类似问题时,答案在分。

均匀分布原则。当多个句/段为并列关系时,问分型题目的答案会均匀的分布在几个句/段中,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句/段。

材料分析怎么练

刚才已经讲过分析材料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分析方法,下面就是练习的问题了。同学们一直对练习文综大题,尤其是历史、政治大题十分犯难,因为每道题目的阅读量、书写量都很大。其实我们在日常练习中,为了保证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可以在做历史大题时采取抓大放小、九粗一精的策略。

这种策略的精髓就在于找对应,即读题时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提示词、核心概念、段句关系,完成之后再对应答案进行检查。(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甚至可以直接拿着答案去材料里找出题点的对应。)然后每周选定一个时间,精练至少一道大题,巩固提升。这种策略便于同学在短期之内见大量题型,了解出题人思路,对试题建立一个宏观了解。

在这里我仍以北京高考历史第37题第一问作为示例: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1) 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4分)

本题为多段落型的材料。

首先找到题干中的定位词天之变局,在第三段末尾,之后是至是始定,由此可知题目中说了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到第三段就完成了。又在第一段最后找到不得不变,可知从第一段开始变。那么自然可以推断,第二段就是变的过程。

再来看关键词,有两个符合关键词条件的词多次重复:世、布衣。本身有一定历史基础,或者上过新东方文综课程的同学自然都知道,世指世袭,布衣指平民。但即便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单纯靠语文能力也能提取。考官很友好地给出了两个括号,并且还都是起解释说明作用的括号,其中第二段最后用白话写了世袭两个字,对应到前一句可以找到继为世的近义词。再看该句有下虽无而上犹是的结构,可知上、下相对,去第二段段首找到另一个下,后面有白话解释平民,平民为布衣的近义词,可知此题重在对世袭和平民的对应。再补充一点,第三段匹夫、亡命也都是布衣的近义词。

另外,我也把能反映时间流动的词汇都用下划线进行了标注。

分析到这里,不难得出正答: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不要求逐字逐句一致,写出这种变化即可。)

作为示例,我在上述材料中的标注、分析都比较详细,但同学们在日常练习中只需简单画出对自己有提示作用的某一两点即可,以解出题目为标准,不必刻意追求面面俱到。

材料分析的前景

新课标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材料分析题所占的试题比重有所增加,无论选择题还是大题都是如此。对于新近加入新课标高考的地区而言,如北京,材料在试题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事实上,材料分析类题目有很强的方法性与技巧性,这实际上给考生们提供了更多提高成绩的便捷途径。在我们的课上会不断地就知识、方法与技巧进行演练,希望同学们也能注意多在日常练习中渗透思路。长此以往,对高考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

篇3: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与策略

篇3: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与策略

第一步、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或材料对历史事件所持的观点。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二步、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提示语、时间和地点限制)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第三步、规范答题,力求完整。在书写上,务必注意格式的规范,在字迹清楚的基础上,要做到四化:

1.提示化。写出答题的提示语。

2.段落化。每个问题的答案写一个自然段。

3.要点化。如果答案比较复杂,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提炼概括,答案

严谨缜密,言简意赅,分层回答。

4.序号化。答案行文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次展开,且在每要点前标明序号,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物理实验答题策略与技巧

中考物理实验答题的策略与技巧。文章指出物理实验题题型多样,包括测量型、探究型和开放型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作者给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和解析方法。对于测量型实验题,要求考生细心;对于探究型实验题,要深入了解课本实验原理和方法;对于开放型实验题,需要培养

2025-04-20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中学数学学习方法

中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思想以及学习方法。数学具有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中学数学在严谨性方面有所简化,但仍需保证内容的科学性。高中数学理论加强、课程增多、难度增大、要求提高。学好高中数学需要从方法论的高度掌握它,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2025-05-16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