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篇1:初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5月17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B、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
C、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2、《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的第一目的标题是家天下的夏朝,这里的家天下与下列哪个制度有关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土地私有制 D、分封制
3、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当年写下的诗句,该句中的安阳附近过去曾经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包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①授民授疆土 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诸侯王的位置由民主选举产生
④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5、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和措施包括
①实行分封制 ②实行等级制 ③建立强大的军队 ④制定严酷的刑法 ⑤制定礼仪规范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古人有云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后又有人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两句话分别是针对哪两个时期政治格局的描述 A、春秋、战国 B、东周、春秋 C、西周、春秋 D、东周、战国
7、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①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贤才 ④团结周天子,取得周天子的支持
8、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纷争。今天的北京市所在地隶属于战国七雄中的
A、齐 B、赵 C、燕 D、秦
9、观看下面的这组图片,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的是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骨制工具 D、青铜工具
10、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奴隶消极怠工C、土地被少数人占有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1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演的大型话剧《商鞅》,在经过最近半年来的精心打磨后,再次亮相。小明陪伴妈妈观看此剧时给妈妈介绍了许多有关商鞅的事情,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家中最著名的就是商鞅 B、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C、商鞅的变法措施得到秦穆公的支持 D、商鞅虽然被车裂而死,但他的变法措施却继续推行
13、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4、下列有关下图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 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③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是商朝青铜器的杰出代表作品 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始创,观此胜于读古书。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阳殷墟能荣获此殊荣,原因是出土大量的A、人类化石B、尖底瓶及陶制用具C、甲骨文和青铜器D、石人和玉器
16、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17、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的代表人物是
A、孙武 B、孙膑 C、、墨子 D、韩非子
18、小明今天从网上的当当书屋购得如右图一书,其中所包含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主流。那么你认为它所反映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9、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江堰修筑在岷江流域 B、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
C、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D、内江用于分洪,外江用于灌溉
20、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B、编钟是形状形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
C、编钟的规模一般有三件一组,十几件一组甚至几十件一组D、有的铜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请回答:(1)商鞅的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3)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AABDACACBDBCBBCDDCDA
二、非选择题:
21、(1)法家 地主阶级
(2)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建立县制
(3)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勇于改革、创新,不怕牺牲,坚持不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
1、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2、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 B、各级贵族从周王那里分到土地
C、平民对土地有使用和买卖权 D、疆域内的人,都是王的臣民
3、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4、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主要手段是
①暴力镇压 ②实行分封制 ③礼仪教化 ④实行宗法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在齐桓公争霸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孙武 B、姜尚 C、屈原 D、管仲
6、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A、卧薪尝胆 B、问鼎中原 C、朝秦暮楚 D、退避三舍
7、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实行商鞅变法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9、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10、某校七年级(3)班主办的板报历史天地上有一件青铜器的照片(下图所示)。你知道这件青铜器是什么时候铸造的吗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的学说是
A、兵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2、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 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14、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材料二:平王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请回答:(1)材料一说的是什么制度?它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2)从材料二可看出这一制度有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趋势?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
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
材料二: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师学习音乐。他去世的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的面前。
材料三:著名华人作家韩素音曾说:中国文化影响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所作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认识。
篇2:初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为了帮大家提高历史成绩,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单元练习,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2.曹操取得胜利,奠定他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
3.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是()
A.兵力强大 B.战术得当C.准备充分 D.粮草充足
4.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5.赤壁之战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使东汉灭亡 B.使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C.使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使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6.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7.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
8.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
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 ②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束?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
9.公元2,曹操在其部下陈群等人劝他应天顺民称帝时说若大命在吾,吾为周文王。此语表明曹操 ()
A.准备顺应民意,登基称帝
B.非常感激部下对他的尊崇
C.满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状
D.暗示由他的儿子完成改朝换代任务
10.中国古代三国鼎立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A.曹操劫持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结束之后
C.赤壁之战结束之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11.下列不属于曹操业绩的选项是()
A.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B.挟天子以令诸侯
C.建立魏国 D.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12.曹操是()
A.西汉人 B.东汉人C.三国人 D.东晋人
13.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有
①李冰 ②张骞 ③蒙恬 ④诸葛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三国时期,首达夷洲,密切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重要人物是()
A.周瑜 B.卫温 C.诸葛亮 D.孙权
15.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二、材料分析题
16.仔细阅读下图,联系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
篇3:初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一、选择题:
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
1、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20万年
2、是世界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也是该作品作者达尔文逝世200周年。他在书中提出人类史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在人类漫长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语言 B、直立行走 C、劳动 D、自然环境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确定的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
4、学习了《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后,同学们对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究,你认为结论正确的的是哪一项
A、为了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B、智力低下
C、喜欢过群居生活 D、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只靠个人力量难以生存
5、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作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6、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 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有爱美之心
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8、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9、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约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右上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 A、半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0、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11、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12、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 ⑥用耒耜耕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13、某电视台要拍摄右图中人物历史纪录片,如果由你来担任策划,下列情节你最可能保留的是
A、他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它在涿鹿之战中被蚩尤打败
C、他去世后将王位禅让给大禹 D、他领导的部落生活在长江下游一带
14、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而展开大战,地点在
A、涿鹿 B、阪泉之野 C、牧野 D、安阳
15、,考古学家在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发掘出船形彩陶壶,说明了当时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相传造出车船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16、传说继黄帝之后,先后成为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尧、舜、禹 B、舜、尧、禹 C、禹、尧、舜 D、尧、禹、舜
17、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荐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禅让制的再现啊!关于禅让制,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联盟会议推举C、全体氏族成员选举产生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
18、大禹治水的方法是
A、堵塞的方法 B、疏导的方法 C、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D、引水灌溉
19、《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德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在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聚落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黄帝和炎帝时期
20、我知道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主要是依据
A、传说 B、考古 C、想象 D、推理
二、非选择题:
2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1)图一是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样式?分析这种建筑方式有什么好处?
(2)图二是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假如你有幸到这个原始部落去作客,请你设想一下主人会用什么饭菜招待你?
(3)图一、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一下人类从居住洞穴到盖房定居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ACDDCBADDDCDABAABCCA
二、非选择题:
21、(1)河姆渡原始居民 干栏式 饲养家畜,通风防潮,防止禽兽虫蛇侵袭
(2)半坡原始居民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3)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北方干旱少雨,南方潮湿多雨
(4) 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原始居民过上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人类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改善生产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后训练第一单元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
1、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小明在网上看到了一则用远古人类的知识来编写的短信: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让我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你知道来自云南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3、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4、右图是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这些工具主要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石器和木棒 D、石器和骨器
5、英语单词china时,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知道是哪个地方吗
A、元谋 B、半坡 C、北京 D、河姆渡
6、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最能体现半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陶器的炼制 D、玉器的加工
7、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8、下列哪个选项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特征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畜牧业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9、假如你生活在半坡聚落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10、作为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老师为她写的碑文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她就是
A、嫘祖 B、女娲 C、尧 D、舜
11、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12、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我们中国人常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他们创造了人类B、结成联盟打败蚩尤C、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战争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3、有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带领人们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化水害为水利,为了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A、尧 B、舜 C、鲧 D、禹
14、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种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枝等。
请回答:(1)上述材料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何历史意义?
(2)发挥你的想象,北京人使用的火是怎样得来的?
16、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炎帝陵 图二:黄帝陵 图三:大禹陵
请回答:(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
(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
(3)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4)人们最敬佩图三人物是因为哪一件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图三人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ADBABACABABDDC
二、非选择题:
15、(1)证明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火可以烧烤、照明、御寒、保护自身安全等,火的使用增强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体制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2)从自然界取来火种(高温下易燃物起火、雷击起火、火山爆发等),并且保存火种
16、(1)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大禹治水
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事迹
禹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篇4:初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初一上册历史第五单元课后练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1、下列对孔子的个人简介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名丘,字仲尼 B.生活在战国时期 C.鲁国人 D.孔子的出生地在河南安阳
2、对于孔子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伟大的思想家②伟大的史学家③伟大的文学家④伟大的教育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孔子的思想主张被归纳为 ( )
A.兼爱、非攻的学说 B.仁的学说 C. 礼法结合的学说 D.无为而治的学说
4、儒家学派的创立人物是 ( )
A.韩非 B.孔子 C.墨子 D.老子
5、下列思想中,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的是 (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6、孔子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订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下列哪一项与此无关 ( )
A.《诗》 B.《书》 C.《论语》 D.《春秋》
7、开创私学教育的人物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8、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学习要经常复习 B.要谦虚好学
C.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 D. 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9、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源于(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
10、要想研究孔子的言论及思想。应该阅读下面的(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上册历史第五单元课后练习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篇5:初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 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 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 B.公元前8 C.7 D.公元前7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③
它上面铸有497 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召集诸 侯会盟
15.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走向统一 B.战争频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1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
①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A.旧石器文化B.青铜文化C.新石器文化D.铁器文化
19. 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0.右图人物是
A.屈原 B.李冰 C.扁鹊 D.韩非子
21.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2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 B.义 C.理 D.信
24.韩非子的思想是
A.“兼爱”和“非攻”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二.阅读下列材料(14分)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 礼运篇〉
请回答: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 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三、连线题(8分) 新课 标 第一网
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 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
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
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
四、知史识图(14分)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页图是在什么时期、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这一工程建在什么河流之上?
(2)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3)中国有句名言:创业难,守业更难。这项工程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于人民,完全归功于历代人们的维护。说说你的好主意,看看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
五、学史有感(14分)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1)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
(2)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那些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造反”,结果秦惠文王用最残酷的刑罚把商鞅车裂示众。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第二单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C B C C A D C B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C B D A D C A D A
二、阅读材料
1.禹 2.世袭制 3.夏朝 4.奴隶社会 夏 、商、周
三、连线题
四、知史识图
(1) 这是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工程。
(2)都江堰具有泄洪、 排沙和调节水量等多重作用,既可以防止洪水,又可以引水灌溉。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基本得到根治, 成都平原因之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3)(略)
五、学史有感
(1)提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进行调整,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当时经济基础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 改变,社会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2)提示:说明了守旧势力的强大。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是比较弱小的,必然会受到旧事物的处处反对,因此,它的发展不可能会一帆风顺。任何社会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特别是当触动当权者和在位者的利益时,变革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对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变革,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
篇6:初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单项选择
1.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的实物制造于( )
A.西汉早期
B.西汉晚期
C.东汉早期
D.东汉晚期
2.《九章算术》成书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3.《九章算术》总结了( )
A.夏朝以来的历史成就
B.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成就
C.秦朝以来的历史成就
D.西汉以来的历史成就
4.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金匮要略》
5.医圣是指( )
A.蔡伦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
6.下列成就属于华佗的是( )
①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②麻沸散③五禽戏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二、问答题
7.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造纸术发明前,人们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2)西汉时期的造纸技术如何?
(3)蔡侯纸是谁制造的?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4)蔡侯纸的特点是什么?
(5)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世界意义?
8.两汉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上册历史单元测试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篇7:初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东汉以前,我国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阅读搬运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我国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
A.西汉以前 B.西汉早期C.西汉末期 D.东汉时期
3.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 B.原材料C.生产工艺 D.生产者
4.蔡伦的直接贡献不包括()
A.扩大了造纸原材料来源 B.降低了造纸的成本
C.提高了纸的质量 D.我国纸的使用相当普遍
5.将下列文字书写材料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竹简 ②陶器 ③甲骨 ④青铜器 ⑤纸张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④③⑤
6.下列关于《九章算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书于西汉年间 B.总结了先秦时代的历史成就
C.有的运算方法当时领先世界 D.形成了以推理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科学体系
7.《九章算术》的内容涉及的最早时间是()
A.春秋 B.战国C.西汉 D.东汉
8.下列哪一项成就与东汉科学家张衡有关()
A.发明造纸术 B.《九章算术》C.地动仪 D.五禽戏
9.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
A.演示日月星辰运行的仪器 B.测量地震等级的仪器
C.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 D.预测地震的仪器
10.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 D.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
11.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和发明了麻沸散,创作了五禽戏的医学家分别是()
A.扁鹊、鲁班 B.华佗、张仲景C.华佗、扁鹊 D.张仲景、华佗
12.《伤寒杂病论》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B.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D.介绍了麻沸散与五禽戏
13.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A.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B.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C.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 D.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14.在以下的四个选项中,请你找出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 ()
A.扁鹊 B.华佗C.张仲景 D.张衡
15.下列不属于秦汉文化昌盛原因的是()
A.国家的统一
B.封建经济的繁荣
C.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D.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广泛融合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历史记载,秦始皇是个勤于政事,从不偷懒的人。他每天早起处理政务,还要看各地汇报来的材料。据说他一天竟能看120斤的材料。
材料二:在我国的造纸术外传之前,日本、朝鲜用简和帛书写,印度用树皮书写,埃及用纸
草书写,欧洲用羊皮做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易碎,有的很贵。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
后,解决了上述问题。
请回答;
(1)秦始皇所看材料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斤来计算?此外,在造纸术发明前我国还有哪些书写材料?
(2)后来改进书写材料的人是谁?于何时改进?他改进书写材料的重大意义?
(3)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话?它的意思是什么?
(2)说出他的主要成就?
(3)和他齐名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
三、问答题
18.秦汉时期我国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处于世界前列?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一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单元检测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篇8:初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秋期初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试卷,供大家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称皇帝,实行郡县制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3.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4.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6.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人们的言论B.禁止儒学传播C.树立秦国的形象D.加强思想控制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B.秦朝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9.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
10.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敬和后裔纪念,他最主要的功劳是:
A.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
C.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
11.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设置西域都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
13.水排是我国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一种新式工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A.灌溉工具B.水上运输工具C.纺织工具D.鼓风冶铁工具
14.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A.鲜卑族B.匈奴族C.藏族D.蒙古族
15.对右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
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16.3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B.张骞通西域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东游
17.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由以上的历史短剧台词,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
18.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位于河西走廊上的河西四郡是丝绸之路上的四颗明珠,请判断这四郡都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置的()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9.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x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qd立,妄图把x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年发生的史实最能证明x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公元前1B.公元前1C.公元前D.公元
20.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
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④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完整一些,让灵魂更高尚一些,使自己的经历更丰富一些,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一趟丝路,让心灵得到升华与净化。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路,我们应该从哪个省的城市出发()
A.西安 B.兰州 C.北京D.洛阳
22.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
23.东汉以前,我国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4.下列论述,表达准确无误的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5.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演义》
26.《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是因为它()
A.歌颂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反抗精神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歌颂了农民领袖的斗争精神D.体例完备,内容翔实,文笔生动
27.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A.都是外来宗教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的愿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28.下列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体现了秦朝的雕塑艺术水平B.展现了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C.兵马俑与真人真马大体相当D.体现了佛教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二、判断改错题
29.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x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订正:
(2)错误:订正:
(3)错误:订正:
(4)错误:订正:
三、读图题
30.观察下列图片:
包头市秦长城组图
(1)中国长城名列世界七大奇迹,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最早修建于什么时期?秦朝时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秦朝虽赫赫一时,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亡了,这和长城的修建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4)而今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请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_______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