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篇1: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考政治试题练习

一、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 )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高度集中的原则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5、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地位平等,互相负责,互相监督。( )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

7、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

8、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以中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为依据制定法律,确保有法可依。( )

9、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负有严格执法的神圣使命,必须忠于人民利益,忠于事实真相,维护法律权威。( )

10、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

11、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大聚居、小杂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

1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1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最终要让少数民族地区在主权问题上完全独立。( )

14、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

15、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该答案,并将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1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中国共产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 )

A民主选举产生 B直接选举产生 C间接选举产生

20、我国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①从一开始建立就是十分完善的制度 ②适合我国的国情

③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 ④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21、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

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

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22、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①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②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2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前提是( )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B国家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24、我国政府开始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年份是( )

A 1949 B 1997 C

25、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三、简答题

26、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四、阅读分析题

27、材料一:3月5日至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朱镕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还表决通过关于计划报告、预算报告、人大常委会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我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数为2979人,其中,工人、农民563人,占代表总数的18.9%;知识分子628人,占代表总数的21.08%;干部988人,占代表总数的33.17%;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460人,占代表总数的15.44%,其他340人。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材料一:3月,在全国人大召开期间,朱镕基总理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开展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尽快从根本上扭转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的局面。

材料二:朱镕基总理指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真正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规则,由外在的基本要素转化为内在的约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

(3)针对材料一实施的方略,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做?

(4)针对材料一、材料二,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篇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题结构综述】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基础知识识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以法治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国有企业的改革 从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能力情感价值】

⑴认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

⑵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⑶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中考试题解析】

例[河南省中考试题]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2)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3)构成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主要法律文件有: 。

(4)假若你受教育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你讨回这种权利的法律依据是颁布的: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能力主要有三,一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识的能力。如:前三问的答案,只需记得就可答出。二是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纵向联系的能力。如:四个问题都是建国后有关宪法、法律方面的内容。三是考查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把生活中的知识与课本相结合,并学以致用。如:第四问,虽然课本中没有提到《义务教育法》,但它却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知道的,因为你正在享受着它给予你的权力。如果你平时是个有心人,注意多积累知识,应可以答出。参考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学生任答一项即可给分。(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篇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篇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

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文革”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经济建设的伟大决策,党和国家的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

2、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主要是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推广到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内容以所有制度、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为主。

3、对外开放主要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再推广到内地,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二、本单元的地位:

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后,开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因此本单元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三、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1、 突破了以往教材在这一部分内容过粗过略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我国在新时期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走的历程。

2、 增加了许多理论性强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问题;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等。

四、本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2、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

3、 改革开放的内容;

4、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难点:

1、 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解;

2、 开展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3、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和意义;

4、 理论性强、较抽象,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五、本单元教学建议:

1、 将抽象的内容以浅显的方式讲出来,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涉及到一些哲学理论,我们可以多举学生了解的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类推到该结论上。要注意点到为止。

3、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多为一些条款,学生较难记忆和理解,可以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国有企业为例子,着重谈企业所有制、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的变化,在谈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或者发一篇关于某国有企业改革内容的阅读材料给学生,以补充材料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此知识点。

4、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建议以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的帮助学生把握该理论确立的过程。以设问的步步推进,强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5、 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6、 以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实践的能力。

六、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共5课时:

1、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课时

2、 第九课:改革开放;1课时

3、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课时

4、 活动课: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1课时

篇4: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篇4: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初二历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检测试题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知识要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年底召开。

A、1978 B、1979

C、1980 D、1977

2、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会议。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的种种罪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A、邓小平B、陈毅

C、刘少奇D、贺龙

4、()年颁布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时期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A、1980 B、1981

C、1982 D、1983

5、从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A、个体企业B、民有企业

C、三资企业D、国有企业

6、党的()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十一大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7、党的()会议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8、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A、胡锦涛B、江泽民

C、邓小平D、毛泽东

9、()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 D、三讲

10、党的()会议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二、填空题

1、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 开始,逐步实现了 责任制。

3、我国在广东建立了 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 经济特区。

三、简答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简述一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如何?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4、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1、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的闯。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请回答:

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这段话是他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③这一段话有何影响?

2、 上海浦东开发区

①从这幅图中我们找一找上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第三单元

一 1、A2、D3、C4、C5、D6、D7、C8、B9、B10、C

二 1、实践;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三 1、内容是: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澡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先是四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江沿边开放。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要符合三个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 1、邓小平;代南巡讲话;为我的改革开放事业指明前的方向。

2、原因: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上海人民的努力奋斗,稳定的政治局面;

格局:点---线---面

篇5: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篇5: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关链接

中考政治考点分析315消费时事政治

中考政治必考考点精选

篇6: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一句话评价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概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

2024-09-28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最新文章

家庭缺陷对婴儿心理的影响:从细微之处塑造未来

家庭缺陷对婴儿心理的影响。指出婴儿从出生后便开始观察、学习和模仿周围的世界,特别是家人的言行举止和情感态度。父母感情不和、缺乏关爱和不当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引发婴儿的心理疾患。非言语信息交流,如表情、态度、语气等,对婴儿的影响也很大。因此,父母在关心孩子

2025-02-24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