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高效复习指南

篇1:中考物理高效复习指南
中考物理高效复习指南大全:
(一)了解学科特点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知识量大,涉及面宽。体现有四多: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初中两册物理书总计77个知识点,26个基本公式,23个重要实验,97个知道,37个“理解”层次要求。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含量,首先要确立一个原则,就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
就是说该记的规律、概念、公式和定义必须记住,记不住就谈不上灵活运用,记不住就谈不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逐步培养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讲的“记”并非死记硬背,是指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二)勤奋是学好物理必要条件。
怕苦、怕累是阻碍学习成功的绊脚石。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要想取得良好成绩,就必须付出代价。勤奋出天才,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在学习中要靠顽强毅力不断地与懒惰思想作斗争,这样才能学好物理。
(三)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1、读好物理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物理书分三个阶段:
(1)课前读书,认真预习,摸清老师要讲内容,找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2)课上打开书,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对照老师讲解与书本陈述异同点,深入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课后看书,将课本中重要概念、规律、定义和公式进一步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做题,必将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2、听好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认真听讲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听课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②知识内容是什么?③所学知识概念应怎样理解?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
每章节学习完毕,都应进行小结,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将平时细碎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
4、重视做题训练
人之初,性本忘,遗忘是人的共性。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人的记忆经过24小时则将忘掉50%以上,假设所学内容课堂上记住100%,那么经过24小时,所学知识将在脑海中仅存不足50%。因此,及时反馈,及时复习,加强做题,强化训练就非常必要。
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做题要有一定的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通过做题,明思路,找方法,寻规律,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能力。
5、建立错误档案
将平时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记录在案,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及时补缺。必须做到犯过的错误不可重复再犯。
(四)注意 与 的区别。
注重物理现象教学,通过物理现象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探究因果,提高素质。初二物理学习特点是记忆为主理解为辅。
初三物理教材随知识难度的增加,由物理现象教学逐步进入理论教学。例如,机械能、内能、电学的8大概念看不见,摸不到,缺乏直观性,具有抽象性。因此学习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如果说初二物理学习是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话,那么初三物理学习就应以理解为先,强化记忆,灵活运用,提高能力。
篇2:中考物理高效复习指南
在中考物理的复习中,摩擦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涉及了力学的基础知识,还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掌握摩擦力的本质、分类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解摩擦力,并通过详实的例子和实用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为中考物理复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摩擦力的本质
首先,摩擦力是一种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且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力。这种力具有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特性,因此在物理学中,它被视为一种阻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这是了解摩擦力时首先需要把握的要点。
二、摩擦力的分类
在物理学中,摩擦力通常分为两大类:静摩擦和动摩擦。
(1)静摩擦:指的是物体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但尚未发生实际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例如,当你尝试推动一个放在地面上的箱子,但还没有推动时,箱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大小,当外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静摩擦力会达到最大值,此时物体开始相对运动。
(2)动摩擦:则是指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动摩擦又可以细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三、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受到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也越大。这个关系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即使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来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四、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则需要减小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包括:
-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例如,在鞋底设计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
- 增大压力。比如,在汽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增加轮胎与地面的压力可以提高抓地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包括:
- 使接触面光滑。例如,使用润滑油使齿轮间的摩擦减少。
- 减小压力。在自行车轮胎充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 用滚动代替滑动。例如,使用滚珠轴承来减少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
- 使接触面分开。例如,在高速行驶的飞机机轮上镶嵌橡胶,形成气垫,以减少摩擦。
五、实例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分析。
实例1: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时,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就是动摩擦力。为了减少这种摩擦,滑冰运动员会尽量保持冰面的光滑,并保持冰刀的锋利。
实例2:汽车刹车时,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这种摩擦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刹车效果。因此,在刹车系统中,通常会使用耐高温、高摩擦系数的刹车材料,以确保在紧急制动时能够有效减小刹车距离。
六、中考复习策略
在复习中考物理时,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理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准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通过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 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举一反三。
4. 通过真题演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熟悉中考物理的题型和难度。
七、结语
通过本文的详细讲解,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和应用,还提供了实用有效的复习策略。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物理的复习中更好地掌握摩擦力这一知识点,为考试做好准备。
篇3:中考物理高效复习指南
寒假将至,中考的第一轮复习刚刚展开,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对中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中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巩固知识的复习、综合能力的复习和提高阶段的复习。
巩固阶段复习
巩固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对学过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回顾、整理、加深记忆的过程,起巩固和加深理解作用。
1、物理概念的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要从每个概念的整体内容上把握,也就是要从概念建立的目的、定义的内容、物理量符号、定义式、单位、测量的仪器等方面去逐个整理。如“压强”是为了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概念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公式是p=F/S;单位
2、物理规律的复习
理解规律揭示知识内容,能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力,揭示了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原来是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是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理现象和实验的复习
对物理现象要明确现象发生的条件、产生的原因,掌握解释现象的方法。如“惯性现象”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解释惯性现象的方法是:(1)首先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2)弄清楚发生了什么运动状态的改变。(3)惯性保持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4)说明产生了什么结果。
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量度仪器,如刻度尺、天平、弹簧秤、量筒(或量杯)、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能总结出它们使用时应注意的共同点:起点位置、精确程度和测量范围。对于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滑动变阻器还要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应着重对“双基”的记忆和理解,训练题目的编选,要紧紧围绕各个知识点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综合阶段复习
1、 抓住主线,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从大块分,初中物理知识可分为: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电和磁、初步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等,每一部分一般都有“概念”、材料、能源这根主线。复习过程中,要抓住这根主线将零星的概念穿成一个知识网。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可以联系到重力、摩擦力、压力、浮力等复习掌握。
2、利用类比,抓住知识的本质
有些物理概念,尽管物理知识不同,但定义方法相同或类似,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归类比较,着重复习一两个概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密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比热容和电阻等。对于一些本质不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则进行对比、比较,可消除模糊认识。如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惯性和惯性定律等。
提高阶段复习
1、要学会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解答物理问答、说理题一般步骤是:
(1)首先交代清楚解决问题的依据和理由;
(2)解释说明过程或发生了什么变化;
(3)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起了什么作用;
(4)产生了什么结果。
解答物理计算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题:通过读题明确题意,知识要求解决问题,判断该题属于哪些知识范围,应用哪些知识解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隐含的条件。
(2)确定研究对象,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弄清研究对象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明确所遵循的规律。
(3)确立有关算式或方程,用规定的符号表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
(4)进行运算讨论,先进行符号运算再带入数据,数据要带单位,有时需进行必要的判断分析和讨论。最后检验解题过程的正误。
2、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练习
有许多物理题,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有着多种解题途径。我们应用多种思路解题,以便做到既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思路,又能通过比较选出更合理、更简捷的解题思路。一题多解的好处很多,它可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聚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3、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复习物理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源于观察和实验,只有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可联系生活做一些题目。如:让观察老虎钳,说出应用的物理知识及如何运用的;试列举出几种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等等。
4、利用实验进行系统复习
在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应掌握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能够设计实验,如:试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几种测定矿石密度的实验,并列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结果表达式等。
总之,物理复习的方法和思路很多,只要我们按照最优化的策略去做,就一定会取得最佳复习效果。
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寒假期间,同学们有必要对物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篇4:中考物理高效复习指南
相信同学们都已经体会到了进入初三的紧张与忙碌了,一个多月以来大小考试的袭来,和同学学习成绩之间的比拼、竞争不知道会不会让你觉得有些"焦头烂额"呢?特别是物理,同学们开始接触了一个全新的模块--电学。它的抽象和复杂会不会让你觉得无所适从呢? 恰逢十一长假,正是我们梳理过去知识体系,弥补漏洞,预习新知识为开学后的学习做好准备的重要时间。专家建议大家在放假前做好学习计划,放假后保持 和上学时一样作息时间。突破自己,挑战极限。因为放假才是我们同学间成绩拉开差距的最关键时期了请务必重视。下面关于物理在十一期间应该如何学习给大家一 点点小小的建议:
1、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下学期期末考试区统考物理成绩在90分以下的同学,物理力学知识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欠缺的。希望在这段时间里配合教材、过去课上的笔记和参考书, 重新温故知识点。个人的建议是把课上学校老师总结的笔记重新抄一遍并且大部分内容达到能背诵的程度,理解性的抄,配合总结与消化。当然如果觉得当时自己笔 记记得不够好可以找同学,甚至其他学校的同学借笔记整理。
2、熟能生巧、百炼成钢
如果到现在,力学都已经学完了,但是同学们做起力学压轴大题还是觉得不能遂心应手,不得要领,花费时间过长的话,那就应该是练习和做题量太少的原因了。每天5道力学压轴大题,一道实验探究题,每次做两到三题。分两次做完。然后和标准答案比对自己的解题过程的欠缺和不足。思考解题格式。值得反复强调的 是,一定要做近些年来北京 的真题和各区县的模拟真题。真题才是最好的训练。
3、六分复习,四分预习。
在十一期间给大家的建议重点当然放在上学期的知识回顾,不能让老知识生疏。但是预习下面马上要学习的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电学中的欧姆定律和电 功电功率,是历年同学们比较头疼的知识点。提前看,提前做题,建立巨大心理优势。在初三的一路上一直遥遥领先。在每次大小考试上建立心理优势。 最后,预祝初三的同学们能在这个十一假期中劳逸结合,不松懈,不放松。勤奋学习,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和自己理想的高中,冲刺拼搏。其实中考考察的是你们的意志,和用心的程度,并不是智商,只要咱们坚信自己,全力以赴。一定会有加倍的回报的,不努力不付出,你是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的。初三的莘莘 学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