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篇1: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19:红外线和紫外线

  母题探究

  典例81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 00元的钞票,看到"1 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

  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答案】  (1)荧光物质  (2)反射  (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典例82

  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 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荧光物质发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温度计示数不会变化

  解析: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产生色散现象,从A到B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A处是红光,A选项错误.在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最突出的性质是热作用强;D选项不正确.在B的外侧是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且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C选项正确,B选项不正确.

  【答案】  C

 

篇2: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28:显微镜和望远镜

  母题探究

  典例113

    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放在物镜的焦点之外

      B.通过显微镜的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C.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一个缩小的实像

      D.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

      解析: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观察物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物体放在物镜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通过以上分析,只有选项B是错误的.

  【答案】  B

  典例134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这两组透镜都是 (   )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 (  )像(选填"虚"或"实").

  解析: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相当于一个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另一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的眼睛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答案】  凸  虚

 

 

篇3: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母题探究

  典例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桌子振动的实验

  现象,你的操作方法是:。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讲话时,喉头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音又是振动的,运用转换法,敲桌子时,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

  小物体,通过这些轻小物体的跳动来感知桌子的振动.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典例2

  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答案】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声波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

  吗?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远吗?(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题型攻略

  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动可通过转换法来观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第二,气体中最慢.(软木是例外,软木细胞壁薄,内部气泡多)

  (3)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温度越高声的传播速度越快.

篇4: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考试范围

章次

名称

节次

考法

题型

难度

第十三章

内能

分子热运动

概念、实例分析

选择第1题

内能

概念、实例分析

选择第2题

比热容

理解运用与计算

实验题必考

★☆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

概念

选择题

热机的效率

理解运用与计算

填空题计算、压轴计算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概念、实例分析

选择题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概念

选择题

电流和电路

理解、记忆

选择题

串联和并联

理解

电路设计选择题

★☆

电流的测量

贯穿其他考点中

选择题、填空题

★☆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理解

选择题、实验题

★☆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电压

理解

选择题、填空题

★☆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理解与计算

实验题、计算题

★☆

电阻

概念

选择题

变阻器

概念

选择题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

实验题

★☆

欧姆定律

理解运用与计算

重点知识点贯穿

★☆

电阻的测量

理解

选择题、实验题

★☆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理解运用与计算

选择题压轴、计算题压轴

★★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电能 电功

概念

选择题、填空题

电功率

理解运用与计算

重点知识点贯穿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概念、理解

实验题

★☆

焦耳定律

理解运用与计算

压轴题

★★☆

武汉“禁补令”已经实行三年,虽然目前不少区域补课兴起,但毕竟不是整个武汉市的行为,所以对于元调应该都是都是在以校内禁补的情况下面进行元调命题,所以考察范围我们按照元月调考范围(上表)复习准备元调即可。

篇5: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10: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母题探究

  典例42

  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NOF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  )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叩方向射出,这表明(   )。

  

  解析: 旋转纸板NOF,当它和纸板NOE在同一平面时会在上面看到反射光线,否则看不到.

  【答案】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题型攻略

 

篇6: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7:超声波、次声波判断

  母题探究

  典例23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其中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称为 ( ) ,低于20 Hz的声波称为(  )。

  解析:

  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答案】  超声波  次声波

  题型攻略

      (1)声波

      人们把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波称为声波(音频).频率在20 Hz ~20 000 Hz之间.

      (2)次声波

      频率低于20 Hz的机械波称为次声波.

      (3)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 Hz的机械波称为超声波.

  举一反三

  典例29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刷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解析:

  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  D

 

篇7: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5:音调、响度、色辨别

  母题探究

  典例18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的是要想响度大,应该用重锤敲,使振幅变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固体能传声

      解析:"响鼓也要重锤敲",说的是要使响度大,应该用重锤敲,重锤敲能使振幅变大,这个选项正确;"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把耳朵都快震聋了,说的不是声音的音调 高,这个选项错误;"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这个选项正确;"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固体能够传声,被墙那边的人听到,这个选项正确.

  【答案】  B

  题型攻略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及决定因素

 

篇8: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27:区别近视眼和远视眼

  母题探究

  典题129    

  近年来,近视眼发病率在青少年中有上升趋势.眼睛近视了应配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图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解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选C    "

      

  【答案】  C 

      

  

  典例130

      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眼睛折射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人的眼睛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这个人应该配戴由 (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解析: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使像成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由图可知,这个人的眼睛属于远视眼.

  答案  晶状体  视网膜  远视眼  凸透镜 

  

篇9: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11: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判别

  典例46

  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

      解析:月光照到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人迎着月光行走时,月光的反射光线几乎全射入人的眼睛,故看到积水处"较亮";而地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月光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射入人眼睛的较少,所以"较暗";故选B.

     【答案】  B

  典例47

  黑板的"反光"现象属于光的(  ) 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    )反射.

     【答案】  镜面反射  漫

  典例48

  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  )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漫反射的应用及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的性质,

     【答案】  漫反射  各种

  

 

篇10: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14: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母题探究

  典例57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岸边垂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B."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弓在杯中形成的虚像

      C.在池塘边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实像

      D.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实像

      解析: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D项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A.B项正确.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是虚像,C选项判断错误.

  【答案】  C

  题型攻略

  

篇11: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18: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母题探究

  典例77

  雨后彩虹是光的(选填"反射"或"色散")现象.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桃花只反射

  解析: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桃花显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

  【答案】色散红光

  题型攻略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白屏上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光带,雨后彩虹,佛光等都是色散现象.对于物体颜色的判断,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举一反三

  典例78

  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解析:

  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铅笔在水中偏折是光的折射现象,井底之蛙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故本题选A.

  【答案】A

  典例79

  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解析:白光色散指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

  【答案】A

  

篇12: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1、难度不高,注重细节知识点的复习。

从这几年的武汉市元月调考四调以及 的物理考题来看,难度并不是出卷人重点去筛选考生的方向,并且考生出考场的感觉也是物理不难,结果考出来的分数,却不是自己所预期的分数。

那么这个现象就说明,元调并不是以难度而压低分数,而是从概念基础理解,细节知识点的考察,实验题的答题规范性,解答题的物理过程规范书写方面去对考生做出要求。在考生复习方向,千万不要偏向偏、难、怪的题型,往年真题必刷,武汉本地辅导书是重点辅导书籍。

2、章节考点分析

①内能

说明:内能主要考察两块地方。第一块概念判断:内能、温度、比热容关系判断或者热机的四冲程判断考察较多,属于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把基础理论分清。第二块就是比热容实验和比热容计算:此处主要考察试验方法和公式计算,需要考生掌握初中基本的控制变量实验方法,实验的文字表述规范性,以及计算中公式Q=cm△t的灵活运用。

②电流与电路

说明:电流与电路在元调考察中考察中比较简单但是考察点比较细,考生很容易疏忽。

比如说电流方向和电子流动方向的区别是?

再比如说电子的电荷量是多少?

再如电流的定义式I=Q/t清不清楚?

验电器的原理以及结合电子、电流方向的问题还记不记得?

串并联电路特点及设计等等之类的,不难但是容易忘记,所以考生复习时要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的记忆。

③电压和电阻

说明:到这一块就会在试卷中出现电路的分析问题了。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常考的题型为结合欧姆定律,开关控制多状态电路,判断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对象,求电阻关系之类的,这类题会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理解多电阻时电流、电压关系,分清串并联电路,电路分析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④欧姆定律

说明:欧姆定律为主要考察知识点,考生在这点上面肯定是记忆最为牢固的,有好处也有坏处。欧姆定律主要穿插在各个题型中,记忆牢固,题型熟悉,会方便做题。但是万一考试时题型有改变,如果还是惯性思维的话,很容易出错。所以考生平时在做题的时候,多积累这块的易错题,灵活处理。

⑤电功率与焦耳定律

说明:电功率是电学最精华的地方,一定会尽情发挥,考察肯定是电学综合。

a/武汉常考图像题型,以滑动变阻器为发动点,结合U-I图或者I-U图考察动态分析,范围值,甚至变化量计算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b/压轴大题肯定是长篇幅的信息给予然后进行电热计算,前面两问都是比较基础的问题,主要是能提取允长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最后一问有可能涉及电路变化、涉及比热和电热计算,也有可能涉及效率计算,压轴题平时练习中要多积累。

篇13: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8:声音传递信息、能量的辨别

  母题探究

  典例32

      地震往往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导致遇难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

      A.大声呼救

      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解析:地震后,当我们被埋在废墟下时,要保持体力,不宜大声呼救.静下来等待营救不能使外界的营救人员知道,可以通过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让声音通过固体传播出去,向外界发出信息求救,选项D正确.

  【答案】  D

   典例33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解析: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的是回声测距,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波可以引起眼镜表面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眼镜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医生利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  B   

  

篇14: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4: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母题探究

  典例13

      在学习二胡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 )、(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位置所缺的数据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解析:该题主要是运用控制变量思想进行解答.

  【答案】  (1)A  B  (2)55  (3)控制变量法

 

篇15:中考物理备考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33: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159

  福州市"5.18"海交会上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 ),就加快了水分从周围物体( )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答案】蒸发吸收

  典例160

  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汽化  吸收

  典例161

  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选填"加快"或"减慢")了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温度越高,水的蒸发越快,所以气温的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从而加副旱情;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陡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利于节约用水.

  【答案】加快减小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物理考点:材料世界

中考物理中关于材料世界的相关考点。介绍了我们身边的各种材料类型,如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并阐述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分类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和条形

2025-05-15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