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策略

篇1: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策略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爸妈都会有点迷惘。虽然爸妈已经很关心和耐心地指导,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方式反而让孩子觉得反感,而且得到反效果。对孩子来说,他需要父母指导他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技能和积累经验,但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的同时却很在乎他们的态度。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态度有哪些呢?
一、居高临下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频频夸奖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
四、过多限制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关心过头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孩子会感觉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六、全盘否定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得太过,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七、是非不分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八、贬损他人偶尔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小朋友比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别家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九、事事代替现在有许多父母事事都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有自己作决定的权利,但对孩子来说,不经历失败,怎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
十、不作楷模要言传身教。没有身教,言传就无从谈起。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
篇2: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策略
读初二的小涛怕猫怕狗,总怀疑自己会得传染病,怀疑门窗没有关紧,并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只好来看智择优找心理专家杨达。据小涛说,父亲经常为他制定目标,如果达不到就是一顿打骂,结果自己平时学习不错,每到大考成绩就一落千丈。今年期末考试失利后.小涛就出现了上述症状。杨老师说,小涛患上了严重的强迫症,除了与考试失利有关外,父亲长期粗暴的教育方式也是重要诱因。
有个小学生说:“我爸和我妈不研究我的心理,我倒在‘研究’他们的‘心理’呢!”他明白什么情况下可以向父母要钱;什么时候可以让父母去买平时不肯买的东西;找什么机会可以拿出不好的成绩单给父母看而不招致指责等。这个孩子的话应引起家长的警觉。
明智的父母,不应该只是注意孩子在长身体,同时,还应注意孩子的心理。由于儿童的言语和行为时刻受着外界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更能使他们受到强烈的暗示和启发。
智择优教育在对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调查中友现,有30.3%的孩子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颐,其中40%有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心情时好时坏、学习时情绪忽高忽低、心烦等),适应不良(对新环境如学校生活不适应、不习惯老师的教育方法、与同学相处不好等),学习压力感过强(感到学习负担重、听到考试就紧张)等问题。
杨达表示,患心理疾病的孩子中,90%是由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其中父亲粗暴和母亲唠叨成为主要致病源。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另外,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等,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孩子自我封闭、心理脆弱等。
篇3: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策略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
篇4: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策略
1、唠叨式。
很多孩子说,一听父母唠叨他就烦。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间对方老唠叨,那你们烦不烦?作丈夫的唠叨,妻子烦,作妻子的唠叨,丈夫烦。因此,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数落式。
有的唠叨式同时就是数落式。总是数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样啊?总是在那儿数落。数落比唠叨更恶性,因为数落常常有谴责性质。数落式家教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压制住了。
3、打骂式。
训斥打骂都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有仅不会使孩子成绩提高,而且会使孩子更加厌学,甚至逃学。父母因为几次考试失败,反复地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要严厉点训斥,就能改变结果。结果却是孩子听得恐惧了,不但把耳朵关闭,也把房门关闭了。
4、达标式。
规定孩子下次考试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各次要进入前几名,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一种家教方式。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上特别紧张,而孩子往往是越担心越达不到标。
5、疲劳式。
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增加学习时间,学习题目,这就是疲劳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最终只能是欲速不达,从而导致孩子越来越学不好。
6、包办式。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都替他操心,问长问短,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自主能力没有了,另一方面,很容易让孩子误会学习并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依赖性大。
7、催促式。
"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这样的催促很多妈妈喜欢反复地对孩子强调,如果孩子听烦了,他们可能会说:我本来想学,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大了。
8、愁眉苦脸式。
老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情绪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回到家里时,如果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孩子也许会从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
篇5: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策略
每个孩子的心理都是与众不同的,不同“心理类型”的孩子,会通过不同的策略和心智模式去感受世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类型”采取与之相应的家教方式。
现实中,有些孩子因为某种不当的行为多次被家长或老师处罚,但孩子依然如故。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在通过这种不当的行为来调整身心平衡,不让自己遭受更大的破坏和损伤。例如有个叫亮亮的孩子,想和球场上踢球的孩子玩,但人家不带他玩,于是他就冲撞踢球的孩子。通过这件事,亮亮意识到想让别人喜欢不容易,但想让别人注意容易。于是就反复使用,通过引人注意来替代让人喜欢的自我满足感。这时候,如果家长不能真正理解亮亮,不能帮助他建立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亮亮会成为惹人恨的小孩。在她看来,不同“心理类型”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不同,家长一定要弄清自己孩子的“心理类型”,随时给予支援,从而将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危机,变成成长机会。
3-12岁孩子的“心理类型”大致分为感情型、实用型、冒险型和聪慧型4种。感情型的孩子遇到问题时需要有亲近的人呆在身边,希望从喜欢他的人那里得到肯定的回答和赞许。这类孩子很容易哭、很容易笑。需要家长鼓励他、赞赏他,批评他时首先要让他明白家长“非常喜欢他,批评你是因为你错了,而不是不喜欢你”。实用型的孩子努力按照社会及成人的标准来完成交给他们的任务和指标。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给他为喜欢的人服务的机会,通过“我很有用”来获得他们的价值感。冒险型的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周边事物的吸引,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家长在孩子犯错或发怒时要保持平静,并提供替代发泄物,降低孩子的破坏性。聪慧型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家长要帮助他们发展情商。这样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千万不能直接谈他自己的问题,而要谈别人遇到的相似问题,或者与他分享家长的人生故事。
篇6: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策略
社会发展,教育领先,已是人所共识。然而,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家教似乎未被我国人充分认识。
人从出生到成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孩子的性情、品质、识别力等素质都要在家庭教育中完成。它是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教育替代不了的。因此,专家们讲:"学历并非成功的要素。
孩子未来能否在竞争中生存,愉快地度过人的一生,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取决于诚实、耐性、责任感等健康人格。专家称其是成功人格的重要部分。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是非要给孩子建造舒适、安乐的环境,或让他们今天学钢琴,明天学字画,或请家庭教师等。
美国人早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各种报刊几乎每期都有关于家教的各类文章:专家论文、学者建议,其中家长经验之谈更多。
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曾撰文说,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给孩子读书既能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性,培养他的健康人格,又能为孩子提供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专家讲:明智的家长应该在孩子10岁前帮助他养成"看"书的习惯。
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学习"看"书。多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讲话。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苏·科恩说:"讲话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在你们穿衣、做饭、买东西时,都不要忘记使用准确、健康的词汇讲话。"买东西时给孩子一个购物卡,让他挑选R字母开头的食品。这就是在教孩子看书。
给大一点的孩子读书
家长给孩子读书十分重要,而且,要尽早开始。每晚睡前,孩子一看见母亲手里拿着一本书,他就会飞快跑进自己的房间,跳上床脱了衣服躺好,静静地看着在床边椅子上坐下的母亲,慢慢翻开书读道:"丑小鸭刚爬上山顶,突然遇到了一只大灰狼。"家长平静的声音可以使爱动的孩子静下来,由此还可以与孩子建立一种特别亲密的关系。
给孩子读书是帮助孩子学习看书。但是,千万不能在孩子还不会看书前强迫他看书,否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激发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再大一点后,愿意坐在家长身旁,边听边看书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先叙述一下插图,或让他们猜猜将要发生什么。录下孩子背诵的诗歌或带韵律的儿歌,让他事后能听见自己的声音。这样做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信心,而且还能促进他语言能力的发展。
给孩子树立榜样
让孩子看见你们在经常看书报。跟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样,孩子的动作是模仿父母的。如果孩子看见家长重视阅读,他也会重视。即使他不会看书,也会知道读书是家里一件重要的事情。到他能读书时,给他办个借书卡,鼓励他经常使用,受过培训的图书管理员会指导孩子挑选他感兴趣的书。
根据专家统计,美国有很多孩子学会看书是在学龄前,有的早到四五岁,大多数要到7岁。有的孩子带着极大热情、有规律地看书一直持续到4年级。可是随后,令家长吃惊的是,他突然不再找时间看书了,电视占据了他所有的空余时间。
美国另一位教育学家瑞斯·哥利浮说:"当孩子在学校开始学习课本时,看书不再是件趣事,多半是家长在孩子身上施加过多压力的缘故。当然如果孩子不断抱怨看书难,也可能是真的。这时家长应该扯扯孩子的后腿,家长最好要求他的老师找找原因,而且越早查明原因,对孩子的矫正越好。"而我国孩子们出现厌倦读书的现象,多半是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给孩子们的重负造成的。同样需要家长去找找学校。
如果家长从吃饭开始打开电视机,一直看到夜晚,却叫10来岁的孩子看书,无论什么天大的理由孩子也不会信服--看书比看电视好。
营造看书的环境
家庭应该订阅一些杂志、报纸。图书、报刊既能帮助家长营造一个看书的环境,同时也能激起孩子阅读长篇文章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应该给孩子订阅他喜欢的报刊。让孩子读到他想读的任何图书,不要阻止他的决定。
假如你们发现孩子一直到10岁还不大喜欢看书,也不要气馁,决不会没有希望的。但是千万不可突发奇想,塞给他一本世界名著之类的大部头书。
引导孩子读书兴趣
为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可先讲讲某书的故事梗概,尤其是其中趣味性的游戏或字谜。如果孩子平日离不开立体声音乐,不妨买一本关于摇滚乐的书,不经意地递给他,"这本书你可能会喜欢"。除此之外,别的话不多说。一旦他产生兴趣,他不仅会读完这本书,而且可能还会跟你们再要一本书。
对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要顺其自然地通过他不爱看书的阶段,尤其是10来岁的孩子。
总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尽早给孩子读书非常重要。这就是家长该送给孩子的一份最佳礼物。最后,作为家长该注意的是,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读的问题。
人从一出生,就会睁大两眼看世界,看大人的行动。看实际动作,而不是听大人的理论演讲,这是动物本能,是人类天性。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以情节取胜的真实故事书,不要大而空的。
美国的优秀作品多以情节取胜,无大话、空话。以美国受到全世界欢迎的风趣幽默的卡通片为例,它片中的主人翁可爱的小不点,几乎都是外表一点不美丽,甚至很丑的小人物,但是,他们诚实、勇敢、善良的实际行动却十分感人,让人喜爱。这不正是在教育孩子去识别好、坏人吗?抽象、空洞、不切实际的理论终究要被孩子们厌弃,但是,孩子们将要走很多弯路,在成年之后还要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英国一位著名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本质,不是去听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以及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