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二上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初二上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篇1:初二上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i?n园 分fe?n外 妖娆ra?o

成吉思汗ha?n 数shu?风流人物

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 惟:只。(2) 须晴日 须:等到。

(3) 略输文采 输:差、失。 (4) 俱往矣 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 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 雨说

一、重点字词

田圃pu? 禁锢gu? 留滞zhi? 喑yi?n哑

斗笠li? 襁褓qia?ng ba?o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 星星变奏曲

一、重点字词

朦胧me?ng lo?ng 覆fu?盖 冻僵jia?ng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 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qi?) 栖息 (xua?n) 喧响 沉(ji?) 寂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夜》的作者是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第5课 敬业与乐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赦she? 旁骛wu? 佝偻go?u lo?u 承蜩tia?o

亵渎xie? du? 骈pia?n进 强聒guo?不舍

2、解释下面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写出下列句子的出处并解释句意。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论语?阳货》 解释: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出处:《论语?卫灵公》 解释: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3、主一无适便是敬。

出处:《论语?学而》 解释: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出处:《庄子.达生》解释: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5、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处:《礼记?中庸》解释: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论语?雍也》解释: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出处:《论语?述而》 解释: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第 6课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篇2:初二上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 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 颜色 、状态 、 气味 、 硬度 、 密度 、 熔点 、 沸点 等;物质必须通过 化学变化 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 氧化性 、 还原性 、 毒性 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液体取 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 不闻 、 不尝 、 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 胶头滴管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 量筒 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 放平 ,视线与 液体凹液面 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 倒 放,标签向 手心 ,瓶口要 紧靠 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 外焰 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 对着自己或他人 .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N2 O2 稀有气体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 + 5O2 点燃 4P2O5;

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是 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CO、SO2、NO2 、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 不易 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 活泼,在反应中作 氧化 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固液不加热: 2H2O2 MnO2 2H2O + 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 法,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

向上排空气 法,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 下 倾斜:防止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 均匀连续 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 移开导管 再 熄灭酒精灯 ,防止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生成 一 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 一 种物质生成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 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 氧化 反应;②都 发热 .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的物质.如 空气 、 海水 、 生铁 等;

2.纯净物:只含有 一 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 一 种元素的 纯净 物.如 N2 、 Fe 等;

②化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元素的 纯净 物,如 H2O 、 KMnO4 等

氧化物:含有 两 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 的 化合 物.如 H2O 等。

篇3:初二上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 气泡 ,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 氧气 ;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 ,是 氢气 ;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 O2↑.说法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 小 ;②分子、原子之间有 间隔 ;③分子、的子在不断 运动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 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吸附 、 过滤 、 消毒 ;

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颜色和气味 .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蒸馏 .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 肥皂水 ,产生较多泡沫的是 软水 ,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 硬水 .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 煮沸 、 蒸馏 .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 一水多用 、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 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 碳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核电荷数) ;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 最外层电子数 ;

篇4:初二上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 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篇5:初二上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摘要】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地理上册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家庭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第三章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总结:以上就是 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复习好本门功课, 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6:初二上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1、张謇 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2、洋务运动 清朝 黄金时代 日本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

(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海外华侨也纷纷投资近代企业。

(2)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1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的主要表现(特点)

1)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发展比较落后。 2)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3)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比较发达,内地非常薄弱。

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出现较早的中文报纸。而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于 。

1、申报 商务印书馆 2、淞沪铁路 辛亥革命后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地形和地势

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第二章的知识点,包括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形分类、各级阶梯的特点及分布、山脉走向以及常见的地质灾害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

2025-01-30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教学随笔:培养个性苗子

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期中考试后,作者在音乐室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学生的潜力,如刘同学的钢琴演奏能力。作者通过即兴改变教学计划,与学生合作演奏,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作者也鼓励学生们勇于尝试和挑战自我,通过选拔出优秀

2025-04-21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