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解题策略与技巧大全

篇1:中考物理解题策略与技巧大全
1选择题难度不大
很多同学做选择题的时候速度很快,往往看到一个选项正确就马上选择,直接忽略其他的答案。这种答题的方法是不对的,哪怕再简单的题目,起码也要把所有选项全部看完,并且要思考和判断一遍。 那么同学们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控制好选择题的作答时间。 不定项选择一共4道题,有把握时才能双选。要懂得舍得!遇到难题时不要慌,要通过找隐含条件,画图,列方程计算,排除法,极值法等方法去解答。实在解答不出来的,留在最后去做。 首先要认真的观察图表,尽量多的从图表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一些信息可能直接看不出来,不妨先把题意明确了,然后再回头看图表,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这种题目要注意单位的换算,那么同学们在考前必须回顾一下 书本介绍过的单位换算。哪怕条件中给出我们的都是标准单位,可能答案的横线后面出现的却是一个不常见的单位。这个必须要留心。 首先电路图最好能用直尺来辅助作图,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正确画法,就是滑片向左向右对应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在实物图与电路图中要对应。同时,电流从电源出来进过用电器和电表的顺序也要对应。 计算题除了注意解题的思路之外呢,还必须注意对物理符号的标注问题。不能重复的标注物理量,标出的原则是让阅卷老师能看的明白,通常采用数字下标。另外, 的计算题步骤不多,所以同学们最好将计算过程写得详细点,每一步都必须书写公式,注意单位的使用等等。 失分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是最常见的还是同学们审题不仔细而造成的错误。因为实验题的题目很长,同学们读题时需要更大的耐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单位等等。建议同学们读题时不妨拿上一支笔,边读边画,把重点画出来,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初中物理的实验一定要把握两种实验思想“控制变量法”“多次测量降低误差”另外还用注意“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书写结论时,首先有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其实这些结论往往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些结论,书写的时候不妨采用课本的语句。其次,对于探究关系型的实验结论,书写时也要注意控制好不变量,例如“当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其中“当电压不变”就是控制不变量。 一般第一二问不太难。只要努力分析理解题意一般可以得分。最后一问比较难。但是可以通过作图,找条件,看图表等办法解决。只要不放弃,一定会有办法的。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千万要给自己留最后检查的时间,因为,难题的分数可以通过减少其他题的失误来弥补。
篇2:中考物理解题策略与技巧大全
中考物理必考题型解题技巧说明
1单项选择题的答题
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比较能力。应答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1)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哪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将唯一的正确答案选出;
(2)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项题一定不要缺答。
2多项选择题的答题
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是正确的,但不能肯定其它选项一定就是错误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判断,对犹豫不定的结论不要强行选择,以免影响得分。
3填空题的答题
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但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4作图题的应答
主要考查学生作图技能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图题中,一类是定性的,另一类是定量的。对定性的作图也要认真些,如画光路、力的图标中的箭头等要用直尺,不要太潦草;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如力的图示法解题、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
5实验题的答题
实验题有四类:
(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2)学生做过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3)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或画在课本上的实验;(4)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为了能答好实验题,必须在没有实际仪器的情况下把各种实验及要求牢记在心,应答时严格按题中要求来作答。
6计算题的答题
计算题综合性强,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反映的是一个较复杂或较深奥的运算过程,必须通过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运算才能完整地解出答案。
对有数字运算的题目一般应采取从已知条件开始,每用一次公式就代入一次数字,一步一步地解下去。在解题过程中,能画图的一定要作图辅佐解题;数字与单位要统一。
篇3:中考物理解题策略与技巧大全
中考物理题型结构复习技巧
1、近几年物理题型的显著变化是多了定性的简答题,少了定量的计算及死套公式的试题。学生对于陌生的简答题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着手,解答不得要领的毛病,再加上简答题的题目很多,出题方式灵活,给中考复习带来一定困难。
(1)纵向分类。按照课本内容逐一理解概念,把题目归为:力的问题、运动问题、光的问题、蒸发问题、液化问题、浮沉、杠杆、安全用电问题等等。每类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
(2)横向分类。据解答方式不同,可把简答题分为:直接叙述题、用数学语言帮助解答题、需用图帮助解答的问题。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要认真体会答题的顺序,理解每条答语与题目的联系,多做几道题目,多比较答案就能创造性地答好问题。
2、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获得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科学探究。
篇4:中考物理解题策略与技巧大全
实验类型分为两类:
测量型实验
测量型实验是指运用测量工具直接或间接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一般是实验探究题的第一题,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一般为2-6分。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
直接测量型实验
直接测量型实验考查考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通常会在实验第一题考查。温度计、天平、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几乎是每年必考的,电流表、电压表即使不出现在实验题的第一题也会穿插在第二或第三题的电学实验中。
直接测量型实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读数的注意事项。
直接测量型实验:
1.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5.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6.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7.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8.用电能表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解题技巧:
平时要牢记常规实验器材和仪器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测量工具。
例1:
(1)如下面左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甲测量的结果是____,甲尺的分度值是____;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使用______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2)如下面右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s.
解析:
试题解析:
由图知:(1)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木块左侧与2.0cm对齐,右侧在5cm和6cm之间偏向5cm一侧,估读为5.2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5.2cm-2.0cm=3.2cm;
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1cm和5.2cm之间偏向5.2cm一侧,估读为5.17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5.17cm-2.00cm=3.17cm;所以使用乙刻度尺较准确.
(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略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1)3.2cm;1cm;3.17cm;1mm;乙;
(2)337.5
间接测量型实验
分析近几年的实验题,间接测量型实验仍是中考实验题的主角,“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用伏安法测电阻”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实验。
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
1.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值
2.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
3.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5.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解题技巧:对这类实验,要在掌握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这些量,然后确定选择哪些实验器材,涉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注意事项,总结实验结论,并会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平时复习时,要重视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方法;要重视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要注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演绎推理;要注重结论的表达及应用。
例2.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中要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小车从A到C的速度等于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是在做运动。
例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R1两端的电压为_____V,R2两端的电压为_____V.
试题解析:
(1)由电路图知,两电阻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
电压表V1示数大于电压表V2示数,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电压表V1量程是15V,电压表V2量程是3V;
(2)电压表V1量程是15V,最小分度值是0.5V,电压表示数U1=6V;电压表V2量程是3V,最小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示数是1.2V;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UV2=1.2V,由串联电路特点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UV1-UV2=6V-1.2V=4.8V.
故答案为:4.8;1.2.
篇5:中考物理解题策略与技巧大全
实验题是最能考查同学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同学们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实验类型分为两类:测量型实验
测量型实验是指运用测量工具直接或间接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一般是实验探究题的第一题,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一般为2-6分。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
直接测量型实验
直接测量型实验考查考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通常会在实验第一题考查。温度计、天平、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几乎是每年必考的,电流表、电压表即使不出现在实验题的第一题也会穿插在第二或第三题的电学实验中。
直接测量型实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读数的注意事项。
直接测量型实验:
1.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5.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6.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7.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8.用电能表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间接测量型实验
分析近几年的实验题,间接测量型实验仍是中考实验题的主角,“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用伏安法测电阻”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实验。
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
1.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值
2.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
3.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5.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篇6:中考物理解题策略与技巧大全
第一:先拣会做的做
一定要先把看上去一眼就会的先做完 这样你就有一部分分稳稳的握在手里了 你的心态也会不一样了 心理就有底了
拿到卷子先用三分钟时间大概扫一下 整套卷子的难度分布 大概确认一下答题策略 先做会做的 在做可能会作的 最后作不会做的 不会做的尽量写
提示: 小bug 注意别把答案填错了
第二:对于大题:
先猜后解的策略 即使不会解 也要把答案蒙上 对于电学比例题因为求R比例的题 比例都不大 不会给什么3:1.4 这样的比例 给的比例都是比较简单的数 所以可以先猜后解 反正猜得出来猜不出来半分钟就知道 猜不出来在规规矩矩的解 力学大题 也可以这么干 只是需要你观察的更好些
第三:多选题如果是计算
不会做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选项去验证题目 因为是多选所以肯定应该不止会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这样如果B对 用B的结论还能再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一定在其它选项中
第四:透镜成像
成放大或者缩小的像 最好一眼半秒钟就能看出来 又快又准 同时为其它题赢得时间
平面镜成像来回就考 从多个角度观察 玻璃板和水平面是否垂直等固定东西 背都应该背下来
第五:电路故障题 正着做和反着做
可以先读题目再看是否选项满足题目 或者先看选项的故障再看是会否会出现题目所说现象
第六:电学测 未知电阻的题
出在后半段的 一般来说不会直接靠欧姆的规律 一般会有一个已知R 然后是有电压表或者电流表 他们的作用就是
去凑出已知R前面的那个系数 比如时(U1-U2)/U1 作用就是消掉单位 只剩下纯系数
第七:函数关系题
其实考得就是数学观察能力 因为是函数关系 考虑两件事情 首先看是否和所学的规律一致 比如可能是液体压强和密度的关系 那你就基本知道是正比反比关系了
如果没有直接的规律对应 那就看两个变量的基本关系是 一个变大 另一个变大还是变小 先明确基本关系在确定细节
第八:最后写实验步骤题
关键点是两个变量应该是分别独立测出来 切不可用结论验证结论
第九:如果还剩两分钟了
大题还没做 也可能弄个一分
第十:第一问好做 先拿下第一问
如果还有点时间把受力分析图给画了再看看第一问好做不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考物理答题技巧常见题型十种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