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篇1: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计算中取c=3×108m/s。(水中:3/4c,玻璃中:2/3c)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5×1012km/s=9。5×1015m/s。

  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辉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包括透镜)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四、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六、看不见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加热、拍红外线照片诊病、夜视仪、遥控。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篇2: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篇3: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篇3: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记住: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0Hz。

  超声波:高于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篇4: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篇4: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篇5: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篇5: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声现象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频率的单位:赫兹Hz,大小意义:1s振动的次数。

  5.控制噪声的途径: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7.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地震发出次声波;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篇6:中考物理核心要点解析 - 光现象精要

  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影子、日食、月食。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4.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7.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8.光的色散:(牛顿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9.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10.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1.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倾听心声:提升亲子沟通的艺术

提升亲子沟通的艺术,提出了三个关键方法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首先,父母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孩子探索和尝试的空间;其次,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内心体验,在情感上给予孩子认可和接纳;最后,父母应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孩子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倾

2025-05-01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