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行为剖析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1983年,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赫瓦·加纳出版了影响深远的著作《心理构架》。他指出:过去人们对智力下的定义失之偏狭,人生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单一的IQ,而是多方面的智能。主要归为以下七大类:第一语言、第二数学概念、第三空间、第四体能、第五音乐才华、第六人际技巧,第七透视心灵。这种多面向的智能观,更加完整全面地呈现出学生的潜力,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将来可能取得哪方面的成就。
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合自己的领域,使其潜能得以发挥,从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评比,多花心力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加以培养。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成功的途径更是千变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同意加纳的观点,传统的IQ只围绕着狭隘的语算能力打转,IQ能够预测课堂和学业上的成绩,但对于学术以外广大的生活领域,对于整体人生没有多少关系。智力高的人找错工作、结错婚,一生都不幸福,是很常见的事情。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王颖原是北京昌平县二一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县三好学生称号,1998年他转到北京101中学。一个学期后,父亲王升祥发现,孩子的学习劲头明显地低于上学期,于是在家长会上和班主任及各科老师交谈,得知她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了。知道这种情况后,父亲并没有责骂孩子,而是反复耐心地找孩子谈心。终于得知,王颖在模仿一种“放松式”的学习方法。父亲说“放松式”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可这种方法因人而宜,对你不太适应。你是勤奋的孩子,必须以勤为本,再加刻苦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份辛苦,一份收获,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只能不畏艰辛,才能达到知识顶点,任何捷径都不可取。你可以坚持你的“放松式”学习方法,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你就会马上放弃这种学习方式。
到学期结束,果然让父亲说中了,这时的父亲并没有埋怨孩子,只是拍拍她的肩膀,心平气地的说:“孩子,这也是你在学习中一次失误,没有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不发脾气,是因为知道王颖的自尊心很强。而这种点到为止、不追究根源的方法,反而使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父亲的意见,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父亲总结说,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是全能的,人生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而不是片面地去追求完美无缺。对孩子的“过”和“失”,我们要持理解的态度,及时寻找原因,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将其认为是天塌地陷的大事,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应对现实,教给孩子自信,去战胜“过”与“失”。
在这个例子中,父亲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没有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学习方法,而是允许孩子尝试,允许孩子失败,也允许孩子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家里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最大动力。这也说明一个道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需要通过摸索才能找到的,要给孩子探索的机会。实际上,当王颖重新选择原来的学习方法后,也会从失败的尝试中吸取合理的部分,对原来的方法也是一种完善和补充。而在这种有成功有失败的尝试中,她的成绩会越来越好。
如何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好习惯呢?我们的建议是:
鼓励孩子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尝试和创新。没有尝试和创新,孩子永远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探索抱以鼓励。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主动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取得最大的成功。
帮助孩子分析各种学习方法的利弊。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也需要家长的帮助。父母可以心平气和提出自己的意见,允许孩子自己去尝试。当事实证明自己对了,不要批评孩子;当事实证明孩子对了,要真心为孩子祝贺。
帮助孩子认识清楚自己。父母应该细心观察,看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并把自己的看法随时和孩子沟通。这样能帮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引导孩子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当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父母可以向孩子推荐新的学习方法,并详细讲明自己的理由。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孩子参考。
帮助孩子认识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当孩子出现成绩下降,首先要和孩子共同讨论,在学习方法上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怎样改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能帮助孩子摆脱成绩下降带来的心理阴影,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陪孩子一起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当原有的学习方法不适合新的学习内容,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探索,共同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能加深双方的感情,也能提高孩子的上进心。寻找和探索的时候,要以学习效果为首要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