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十二: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在美国独立后的岁月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之间矛盾日益尖锐。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一事件成为了南北战争的导火线。1861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南方因准备充分而在初期占据了优势,导致北方屡遭挫败。
然而,1863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这两项法令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局势。最终,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场战争不仅消灭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美国的迅速发展。
尽管如此,种族歧视的问题仍然在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总统,生于1809年,逝于1865年。他在任期间领导了美国人民进行了一场维护国家进步和统一的正义战争,平定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彻底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于1863年,这项法令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黑人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一举措让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参军,为北方军队提供了雄厚的兵源,确保了战争的胜利。
《宅地法》是美国政府在1862年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连续耕种国有土地的农户只需缴纳规定的证件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这项法令让大量贫困农民获得了土地,加速了美国西部的开发进程,同时也激发了人民的革命热情,帮助北方在南北战争中迅速扭转战局,并最终获得胜利。
19世纪中期,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社会危机严重。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一改革虽然使得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向政府购买“份地”,但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种剥削。
1861年的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它极大地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了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明治维新是在1868年开始的,在日本明治年间发生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上的“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的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的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了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但日本在强大起来之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的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原因和它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的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基本观点,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通过对林肯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可以学习他个人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通过认识到1861年的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我们可以理解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俄国1861年的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我们可以认识到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