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奴隶制王朝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奴隶制王朝占据了重要的篇章。这些王朝不仅定义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也为后世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以及夏、商、西周等奴隶制王朝的发展历程,为广大考生提供详实的历史知识。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了中国史前史的神秘面纱,也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这一时期的人类已经能够使用火来烹饪食物、抵御寒冷,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达,也为研究古代农业文明提供了实物证据。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王权逐渐集中,国家机器开始形成。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制造达到了一个高峰,司母戊鼎作为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见证了商代工艺的精湛。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这些文物的出土,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商朝文化的了解,也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实行,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诸侯国体系。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这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变革,反映了中央集权体制的逐渐完善,也为后世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借鉴。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奴隶制王朝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塑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也为后世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生们在备考中考时,不仅要掌握这些知识点,更要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