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困惑:孩子就近升学 还是非名校不可?

家长困惑:孩子就近升学 还是非名校不可?

名校,名校!进个名校咋就这么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谈到择校时都是满肚苦水,但也有一些“过来人”已经揣摩出自己的经验。

故事

“能让你妈妈帮我找学校吗?”

小晨是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前几天,学校刚刚召开了六年级学生家长会。通过这个家长会,小晨妈妈了解到,孩子们的压力远比家长想像的要大。

“我们做家长的,以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心里想的事情,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小晨妈妈告诉记者,其实在“小升初”正式开始前,有条件的家长已经为孩子找好了“保本”的学校,再此基础上再向更好的学校冲刺。

孩子们在学校的时候,就会互相说父母给自己找了什么学校。“那天在家长会上,老师跟我们说,有个孩子甚至跟自己同班同学说‘你妈妈帮你找好学校了?那还能让她帮我也说说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小晨妈妈说自己心里挺难受。

一直以来,“小升初”让家长们劳心劳力,但其实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一点也不小,甚至比家长还大。

“二等奖”“一等奖”咋差那么多

孩子是某小学六年级的何妈妈最近一段时间比较郁闷,眼看着周围不少同龄的孩子都和名校签了合同,她别提有多着急了。“其实我儿子也很优秀,经常得三好生,二胡还过了九级。可最让人遗憾的是,他的一些证书比如说计算机证书等,全部都是二等奖。

”何妈妈说,现在名校签合同,都会选择得一等奖的,像他这样二等奖真的很可惜。“儿子班上有个孩子,他是‘双一等生’,也就是计算机全省一等奖、冬令营一等奖,在寒假里就和两所名校签了。”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示,虽然现在“小升初”要求不考试,不以证书为录取依据,但是想进名校,总是要有所区分。“那些想上名校的孩子,说实在的,哪个不是经常得三好生,哪个不是全优?如果不按获奖证书档次区分,那又怎么选择呢?

今年小升初政策规定以学生的素质为标准,那素质指的什么,如何考核?”现在,何妈妈为了帮儿子赢得最后的“机会”,已经帮儿子报了“希望杯”、“走美杯”(3月份预赛,4月份决赛)比赛,以期获得一等奖证书。

“这是最后的希望了。”何妈妈无奈地说。

没有证书就像低人一等

“不是说不看竞赛么?怎么到了关键时刻拿出来的都是证书!”一直坚守素质教育的张妈妈愤怒了。“最近到哪里报名,都看材料厚不厚实,咱们这样的都变成低人一等。虽然我女儿还是班干部,钢琴也十级了,但是没有学科竞赛成绩连门槛都够不上。”

不少家长在小升初战场中溃败不堪,主要是被“震”住了,要想跟那些“牛孩子”拼,还真是没指望了。据透露,最近南京几家著名的培训机构都在组织考试,并声称与名校小升初直接挂钩,让不少学生疲惫不堪。

困惑

就近选择还是非名校不可?

采访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比较优秀。因为这个原因,他很早就收到了一所不错的学校邀请,按理说他应该没什么好烦的了,但他却一直觉得为难。这所学校对计算机的重视以及师资力量都不是最佳选择,但是离家最近,孩子可以早晚乘坐校车走读,而且肯定进入实验班。

另一所他中意的名校,综合实力最强,计算机是他们的一个品牌,可是离家较远,孩子如果去那里读书,只能寄宿。

是特立独行还是随大流?

一位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家长苦恼地说,现在的“牛”孩子太多了。对于那些以优质生源为生命线的优质初中而言,孩子越“牛”越好。水涨船高,孩子学得越难,“牛”校的标准越高。苦的是孩子和家长。

许多家长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你给孩子一...

许多家长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你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欠了他一个幸福的中年。家长想特立独行,太难了!

“我的下属中,有好几个孩子都上的是南外。现在孩子很快就要小升初了,要是进不了南外,感觉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王先生也是一位“小升初”困惑者。作为单位的领导,王先生的优越感很强,在孩子上学这方面,更是不能“落后”。

为了这个目标,他没少在孩子面前督促过。

观点

关键词1,定位

在小升初择校这个激烈的战场上,有人戏谑有“四类家长”:1、有权有背景的家长——孩子可以成为名校的“条子生”、“共建生”;

2、有钱有关系的家长——孩子可以成为名校“缴费生”;3、成绩平平孩子的家长——多半放弃了对名校的追逐;

4、无权无背景、无钱无关系、但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好学生”的家长——活跃在“小升初”择校战场上。姑且不评论这样的分类是否准确真实,但认清自己,选定目标是第一步。

某校校长丁玉祥建议家长:首先,家长应该尽早确定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孩子想去什么学校,能去什么学校?家长应注重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不能等到快到选择的时候再“抱佛脚”,而要把功夫下在平时。

第二,要看孩子本身适合不适合进名校,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资质并不突出,家长硬塞进了名校,孩子进去后发展也不乐观;第三,选学校要综合考虑,对于一定要择校的家长,专家建议可以提前去学校“探访”,了解学校的环境、办学理念,特别是师资情况。

第四,建议一心择校的家长一定要在冲刺名校的时候选择“保底”学校。第五,从长远来看,应选择那些离家近的学校,这样可以省去孩子在路上花费的时间。

关键词2,简历

小升初个人简历一定要介绍清楚孩子的获奖情况,这是整份简历中的“重头戏”,但切忌太过冗长,简明扼要即可。重点突出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获得的证书奖状等,另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孩子的优点,特长,能力,爱好和品质。南师附中周俊副校长建议说,送简历最少要送三个地方:够一够,名校;

与自己实力相符的学校;保底学校,包括公办学校或签约学校。

在孩子简历的制作上,专家建议具体要注意三点:1、注意简历的外观。老师面对厚厚的一摞时,可能并不能一一看全,很可能淹没孩子最打动人最有分量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简洁地用一个表格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父母基本情况,联系地址等;

2、注意简历内容的顺序,把老师们最关注的内容放在最前面。大体结构应该是:基本情况放在上面,之后依次是孩子的优点,特长,能力,爱好,品质和获奖情况。各种奖项按大小排列依次是全国、本市、区级;按学科依次是奥数、英语和语文;其他一些不是很重要的证书靠后放。

最后放学生手册主课成绩复印件和评语复印件等学生成绩内容,方便老师们查阅;3、简历要个性化。翻阅千篇一律的简历一定让招生老师提不起兴致,如果这时候孩子的简历能让他们眼前一亮,那它的作用不异于一道胜利的曙光。例如一份不落俗套的证书,一个独特的学习习惯的介绍等。

这些东西能让老师们迅速抓住孩子的优点、特...

这些东西能让老师们迅速抓住孩子的优点、特点,会不自觉地加深对孩子的印象,那么孩子成功的几率就会提高很多;4、一定要将含金量最足的奖项依次放在最前面,也就是让老师一眼就知道他想要的孩子有多少有分量的证书,小升初招生老师确实没时间给你整理那些五花八门的证书。

关键词3,面谈

今年不少名校都表示,将安排对学生的面试,记者特别采访专家,获得小升初“面谈”的一些指导:

1、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的是,精心准备能力展示中的自我介绍。最好能准备一分钟,三分钟等几个版本,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而自然地发挥。

2、在面试中,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要根据要求去回答问题,而且尽可能多地表现自己的优势。有的学生曾经介绍自己的经验说,他在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主动要求再介绍一下自己的特长,老师同意了,他便着重介绍了自己的比赛和获奖情况,老师听后很满意,他最终被录取了。

不少校长都告诉记者,他们比较青睐外向型性格的孩子。

3、家长也不能懈怠,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成败。家长要帮助孩子充分地准备材料,并跟孩子做一些练习,让孩子不要怯场。

4、在面试中,一些外语学校会涉及到外语的考察,孩子要做好英语表述的准备。

关键词4,经验

平时扩充知识面很重要

今年已经上初一的小彭是某名校的学生,说起他当年“小升初”的经历,小鹏爸爸依然记忆犹新。“小彭的经历也属于波折型的。

”小彭爸爸说,在“小升除”报名前,他就已经把儿子所有的获奖证书、奖状之类的送到了名校,“当时就送给了门口传达室的工作人员,接下来就是等消息了。结果我们等了好几天,迟迟不见回音。

”眼看着周围有的孩子已经和南外签约了,小彭爸爸意识到,必须要择校了。所幸的是,小彭顺利地通过了名校的摇号。“当摇号出来的时候,有很多家长都已经联系上针对名校考试的辅导班了,但是我认为,短短一个星期无论你上什么提高班,对孩子帮助也不会非常大。

”凭着以前知识的积累,小彭以111.5分高出录取线4分的成绩挺进了名校。

“小彭爸爸说,即便是择校,孩子依然要有很强的实力,”家长在为孩子考虑上什么学校好的时候,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一味择校反而耽误了孩子

一味择校反而耽误了孩子

女儿上初一的小珍妈妈,提到当年的“小升初”可以用“后悔”来形容。“当年,我一门心思想让孩子上名校,”所以在正式报名前,妈妈就已经帮小珍联系了师大附中。

“那个时候提前了1个多月来联系,本以为没什么问题了,可没想到,就在正式报名前几天,由于一些原因,学校最终都没签成。”小珍妈妈说,当时她心急如焚,眼看着正式报名的日子就要到了,这个时候再去找学校时间也来不及;如果区里统一安排,只能上离家有些距离的中等学校。

就在小珍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突然发现按照学区来说她们是可以上某名校的。“其实也家附近的这所学校很好的,所以立刻联系了学校。但由于时间已经晚了,孩子只能上普通班。可是如果当初早点报名的话,孩子上实验班是肯定没问题的。

”想到这里,小珍妈妈就后悔不已,当初一个劲地想择校,反而耽误了孩子。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家长如何应对新初一孩子的三大变化

新初一孩子面临的三大变化及家长应对策略。首先,学习方面,课程增多和课业压力增大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挫折和焦虑,家长需引导孩子适应初中学习,注重学习方法,不要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其次,人际关系方面,孩子可能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而导致行为障碍,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

2025-01-03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