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三生物复习资料: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初三生物复习资料: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一、动物的运动

1、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注意:动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⑵意义:①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提高了生存能力。②生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⑴动物的运动器官或结构

多细胞动物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单细胞动物依靠纤毛、伪足等运动结构。

注意:①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变形虫依靠伪足运动。

②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⑵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①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②骨骼(骨和骨连接)是动物形体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③运动的产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或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⑶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二、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动物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包括:

⑴觅食行为: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⑵防御行为:对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十分重要;

⑶生殖行为:能够是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⑷社群行为: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

⑸其他行为: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周期性、定向性的洄游行为等。

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⑴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

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注意: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⑵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①动物的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②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③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密度的测量

学期初三物理中关于密度的测量知识点。文章介绍了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对于固体,可以通过测量其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对于液体,可以通过测量质量和利用水的密度进行比较来求得其密度。文章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助

2025-08-13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知识点:认识自我

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考试中的“认识自我”知识点。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悦纳自己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如何做到悦纳自己的建议。此外,文章还探讨了青春的喜悦和烦恼,以及如何完善自己。最后,文章讨论了男生和女生的

2025-08-17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