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之药品的取用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药品的取用是一项基础且至关重要的技能。正确的药品取用不仅能够确保实验顺利进行,还能保障实验者的安全和实验室环境的整洁。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品的存放、取用原则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能。
一、药品的存放
1. 固体药品的存放
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中,以便于取用。广口瓶的设计使得瓶口较大,方便使用药匙或镊子等工具取出药品。例如,常见的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等固体药品都采用这种方式存放。对于一些特殊的固体药品,如金属钠,由于其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因此需要特别存放。
金属钠通常浸没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防止其氧化。
2. 液体药品的存放
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细口瓶中,细口设计可以减少挥发和污染的风险。对于少量的液体药品,如盐酸、硫酸等强腐蚀性试剂,通常存放在滴瓶中,便于精确控制用量。此外,某些特殊药品如白磷,由于其易燃性和毒性,必须存放在水中,以防止自燃并降低其毒性。
3. 特殊药品的存放
除了上述常规药品外,还有一些特殊药品需要特别注意存放方式。例如,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这些都是为了防止药品与空气接触发生危险反应。对于这些特殊药品,实验室通常会有专门的储存柜,并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实验者注意安全。
二、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1. 取用量的原则
在实验中,药品的取用量应严格按照实验所需进行。如果实验说明书没有明确说明用量,应遵循最少量原则:固体药品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则以1~2毫升为宜。这一原则不仅有助于节约药品资源,还能避免因过量药品带来的安全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或带出实验室,而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后续处理。
2. “三不”原则
实验过程中,任何药品都不能用手直接拿取、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这些行为不仅违反实验室的安全规定,还可能对实验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例如,许多化学药品具有毒性或腐蚀性,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灼伤或中毒。如果需要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而不是直接将鼻子凑近瓶口。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1. 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的取用
对于粉末状或小粒状的药品,如碳酸钙、氯化钠等,通常使用药匙或V形纸槽进行取用。药匙是一种专门用于取用粉末状药品的小型工具,其形状类似勺子,方便操作。V形纸槽则是用一张纸折成V形,将药品倒入其中,再小心地倒入试管或其他容器中。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较为轻便、不易粘附的药品。
2. 块状及条状药品的取用
对于块状或条状的药品,如大理石、锌粒等,通常使用镊子夹取。镊子的选择应根据药品的大小和形状来决定,确保夹取时不会损坏药品或导致药品掉落。在夹取过程中,应保持镊子的稳定,避免药品滑落或破碎。此外,夹取后应立即将药品放入指定容器中,以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影响药品的性质。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1. 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倾注法是液体药品取用的一种常见方法,适用于从试剂瓶中取出较多量的液体。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取下瓶盖:首先,取下试剂瓶的瓶盖,将其倒放在桌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瓶盖上的杂质落入瓶中,污染药品。
- 标签朝向手心:在倾倒液体时,应确保试剂瓶的标签朝向手心。这样做可以避免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保持标签清晰可见,方便后续使用。
- 紧靠试管口:将试剂瓶的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时应保持平稳,避免液体溅出或洒落。
- 倾注完毕: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能保证药品的纯净度,还能维护实验室的整洁。
2. 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加法适用于从滴瓶中取出少量液体,如滴加指示剂或稀释溶液。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赶出空气:使用滴管前,先将滴管中的空气完全赶出,然后再吸取试剂。这一步骤可以确保滴管内的试剂量准确无误。
- 垂直悬空滴加:滴入试剂时,滴管应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避免与器壁接触。这样做可以防止试剂污染滴管,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向上: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避免被试剂腐蚀。滴管的橡胶部分较为脆弱,一旦被腐蚀,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 及时清洗:滴管用毕后,应立即用水洗涤干净,尤其是非滴瓶上的滴管。清洗时应注意不要让水进入橡胶乳头部分,以免影响其密封性。
- 避免接触容器: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影响实验效果。
五、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1. 操作顺序
实验操作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避免跳步或遗漏。例如,在倾倒液体时,应先取下瓶盖,再进行倾倒,最后盖上瓶盖。这样的顺序可以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准确无误,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2. 安全意识
安全始终是实验的第一要务。实验者在操作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处理有毒、易燃或腐蚀性药品时。例如,取用浓硫酸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药品溅到皮肤或眼睛上。此外,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3. 团队合作
在多人参与的实验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每个成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分工协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例如,在倾倒液体时,一人负责操作,另一人负责监督,确保操作符合规范。通过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效率,还能增强实验的安全性。
六、总结
药品的取用是初中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掌握药品的存放和取用方法,不仅有助于实验的成功,还能保障实验者的安全。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对药品的取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未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以上内容不仅详细介绍了药品的存放和取用方法,还结合了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能。通过对细节的细致观察和文化素养的运用,文章力求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内容,使其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