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篇1: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知识(二)

  用实验方法检验物质的成分所包括的种类很多。例如,已知物质成分的验证、鉴定某物质中是否含有某种成分、几种未知物的鉴别等。首先,应该弄清楚实验所要求的是哪个类型,根据要求来设计实验方法,然后才能动手实验。

  已知物质成分的验证。是用实验方法证明某已知物质确实含有哪些成分。例如,验证胆矾里含有铜、硫酸根和结晶水。根据胆矾的性质,用直接加热分解得到无水硫酸铜和水,证明它含有结晶水;把胆矾(或受热分解后的无水硫酸铜)溶于配成硫酸铜溶液,加入氯化钡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证明它含有硫酸根;用铁钉或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能置换出金属铜,证明它含有铜。

  鉴定某物质是否会有某成分。应该利用某成分的特征反应加以判断。例如,要问某矿石是否含有碳酸盐,应该利用碳酸盐跟盐酸反应能放出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再如,要问某溶液是否含有氯离子,应该利用硝酸银溶液里的银离子、跟氯离子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的特征反应。

  鉴别几种未知物质,应根据几种物质在同一反应中表现出的不同现象(或不反应)加以区分。选用的方法要简便易行。有时一步鉴别不开,还需两步、甚至三步。例如,鉴别氧气、氮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四种气体,需要两步鉴别,第一步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接触四种气体,使木条燃烧更加剧烈的是氧气,能把气体点燃的氢气,使火焰熄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需进行第二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另一种是氮气。

篇2: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氢氧化钙变质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目的:

  探究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并证明固体的组成成分。

  二、实验用品:

  稀盐酸(1:4盛于滴瓶中)、变质氢氧化钙固体样品(盛于港口瓶中)酚酞试液(盛于滴瓶中)、药匙、试管2支、试管架、U形纸槽、洁净纸、小烧杯(100ML,盛蒸馏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实验用品(1分)

  2、用药匙或U形纸槽取少量氢氧化钙样品放入试管中,

  A、启开试剂瓶,瓶塞倒放于桌上,取用完毕马上盖好瓶塞(1分)

  B、用药匙或纸槽把少量氢氧化钙样品放入试管中,送入方式正确,药品无洒落(1分)。

  3、向有氢氧化钙固体样品的试管中倒入5ML蒸馏水,振荡。然后一分为二。

  A、倒入液体操作正确,且无明显超量。(1分)

  B、振荡动作正确。(0.5分)。

  C、混合液一分为二时倒入操作正确,无液体洒落(1分)。

  4、往一支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滴入、振荡操作正确(1分)。

  5、向老师报告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实验现象描述正确(1分),并得出正确结论(1.5分)。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洗净仪器,整理复位,擦净桌面(1分)。

篇3: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篇3: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各种仪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和总结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一、加热仪器

1. 试管

试管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加热仪器之一,可以直接加热。使用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加热时,应先预热试管,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2. 烧杯

烧杯通常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加热。由于其底面积较大,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

3. 烧瓶

烧瓶与烧杯类似,也是用于大量液体的加热,同样需要垫上石棉网。加热时应注意液体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2/3,以免加热时液体溢出。

4. 蒸发皿

蒸发皿主要用于蒸发少量液体。由于其耐热性好,可以直接加热。加热时应避免液体飞溅,同时应注意不要让蒸发皿的底部过热,以免破裂。

5. 锥形瓶

锥形瓶主要用于化学反应,也可以用于加热。由于其底面积较大,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

6. 量筒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于加热。使用时应保持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二、测容器

1. 量筒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于加热或反应。使用时应保持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三、称量器

1. 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使用时应先调整零点,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上或玻璃器皿中。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遵循“先大后小”的原则。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

1. 酒精灯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加热器皿。使用时应注意“三不”原则: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五、夹持器

1. 铁夹

铁夹用于夹持试管等仪器,夹持位置应在距试管口近1/3处。

2. 试管夹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使用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

1.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用于在反应时随时添加液体,也可以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控制反应速率。使用时应注意保持漏斗直立,避免液体溅出。

2.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液体,其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在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不仅能够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还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因此,学生和教师都应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能够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篇4: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篇4: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实验气体的制备操作

气体的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收集气体的方法一般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排水法:(1)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一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尽量用此法,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大,但含一定的水蒸气。

排气法:(1)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都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排空气集气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所收集到的气体纯度不高。

注: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这样便于操作;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可充分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B 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后,是正放在桌面上还是倒放在桌面上,取决于气体的密度,为了减少集气瓶内的气体向空气中扩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集满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璃片,要倒置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正放在桌面上。

C 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1)排水法:集气瓶里的水要装满,瓶口 处不能留有气泡,倒立在水槽里,到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出为止。(2)排空气法:要把验满的工具放在靠近集气瓶口处,不能放在集气瓶内。

2、气体的干燥与除杂:

气体的干燥原则: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硫酸铜固体、氯化钙固体作干燥剂

(1)选择干燥剂: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和干燥剂的性质,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反应。

(2)选择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态来决定。干燥时,装置要么是“长进短出”要么是“大口进、小口出”。

气体净化除杂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不引进新的杂质。

除杂方法:酸性杂质用碱性试剂吸收,碱性杂质用酸性试剂吸收,或用能与杂质生成沉淀、可溶性物质的试剂

除杂顺序:一般来说,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篇5: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篇5: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化学实验知识点-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知识点-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中的硫酸反应详解与实验观察

硫酸与不同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包括金属、氢氧化物、氧化物以及某些盐类。硫酸与金属反应时,如锌、铁和铝,会产生氢气;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反应则生成水,实验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和蓝色沉淀溶解;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则形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水

2024-10-03

大家都在看

最新文章

中考复习要注意做到三不要

中考复习时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点。首先,不要脱离基础知识,要夯实基础,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其次,不搞题海战术,要学会平衡做题与理解思路的关系,学会运用知识点举一反三。最后,不要知识留白,要重视查漏补缺,消灭每一个知识漏点。在冲刺阶段,合理的复习方法至关重

2025-04-03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