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教案:金属材料与合金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目标
1.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金属材料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从家庭用品到工业设备,再到高科技产品,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等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然而,除了这些性质外,金属的用途还受到价格、资源储备、加工成本、使用便利性以及环保因素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如何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3. 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材料,其性能往往优于纯金属。例如,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等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合金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
重点、难点
1. 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需要理解,虽然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其用途的主要因素,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经济成本、资源可用性、环境影响等。通过讨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思维模式。
2. 认识合金
合金的概念及其优越性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了解合金的定义、常见的合金种类(如生铁、钢等),并掌握合金相比纯金属在强度、硬度、抗腐蚀性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合金的理解。
---
教学方法
- 阅读讲解:通过课本内容的阅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合金的基本概念。
-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金属材料的用途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 互动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内化。
---
教学过程
导入: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们家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由金属制成的,你们了解金属材料吗?” 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回忆自己身边的金属制品,如锅具、刀具、自行车、手机外壳等。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信息。
学生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了解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教师提出书P3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题目可以包括:
- 你家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
- 为什么这些物品会选择使用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回答: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强度,因此被广泛用于制造电器、炊具、建筑材料等。
- 还需考虑其他因素:除了物理性质外,选择金属材料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储备、加工成本、使用便利性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例如,虽然银的导电性最好,但由于其价格昂贵,通常不会用于普通电线;而铜虽然导电性稍差,但因其价格适中且易于加工,成为电线的常用材料。
过渡:为什么我们使用的金属制品大多是合金?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用的金属制品都不是纯金属,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究合金的概念及其优越性。
引入合金的概念: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关于合金的初步介绍,了解合金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材料,其性能往往优于纯金属。例如,纯铁质地较软,容易生锈,而生铁和钢是铁和碳的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抗腐蚀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等领域。
实验演示:合金与纯金属的物理性质差异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合金的优越性,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例如,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比较纯铁和钢的强度,或者通过腐蚀实验比较纯铁和不锈钢的抗腐蚀性。
实验步骤:
1. 准备两块相同大小的纯铁片和钢片。
2. 使用拉力计分别测试两者的最大承受力,记录数据。
3. 将两块金属片放入盐水中,观察它们的腐蚀情况,记录时间。
4. 比较实验结果,分析合金与纯金属在强度和抗腐蚀性上的差异。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上述阅读和实验,学生可以总结出合金的以下特点:
- 强度和硬度更高:合金通常比纯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因此更适合用于制造承重结构和工具。
- 抗腐蚀性更好:某些合金(如不锈钢)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能够在潮湿或酸性环境中长期使用而不易损坏。
- 熔点变化:合金的熔点可能高于或低于其组成金属的熔点,这取决于合金的具体成分和比例。
拓展: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并想象形状记忆合金的用途。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它能够在特定温度下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使其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形状记忆合金的内部结构可以在低温下发生相变,形成一种新的晶体结构。当温度升高时,这种晶体结构会恢复到原来的形态,从而使合金恢复到初始形状。这一特性使得形状记忆合金在一些特殊场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实例:
- 航空航天领域: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造飞机的机翼结构,使其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根据空气动力学需求自动调整形状,提高飞行效率。
- 医疗器械领域: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造血管支架,当支架被植入人体后,它会在体温的作用下逐渐膨胀,贴合血管壁,帮助治疗血管狭窄等疾病。
- 电子设备领域: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造可折叠的手机屏幕,使手机在折叠和展开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以下几点:
- 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这些性质决定了金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在选择金属材料时,不能只看其物理性质,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材料的合理使用。
-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好,抗腐蚀性能也更好,合金往往有更广泛的用途:合金通过改变金属的成分和比例,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从而满足更多复杂的需求。
---
课堂练习
1. 选择题:下列哪种金属的导电性最好?
A. 铁 B. 铜 C. 铝 D. 银
2. 填空题:合金是由______或______熔合而成的材料,其性能通常优于纯金属。
3. 简答题:为什么我们使用的金属制品大多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
---
作业
1. 课本P8-9 4、5、6题: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 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其他类型的合金及其应用,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感兴趣的合金材料。
---
课后记
本节内容简单、贴近生活,学生学得比较轻松。通过讨论、实验和拓展阅读,学生不仅掌握了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能力。特别是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对新材料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