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测试题

第十三课 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目的】
1. 了解人口基数庞大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增长率,形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还导致了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
2. 人类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的表现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当前的生活质量,还威胁到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3. 认识到人类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4. 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口、资源和发展三大问题紧密相关。只有在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到人类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这一观点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 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退化,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性问题。因此,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从根源入手,综合考虑人口、资源和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讲述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
---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然而,与此同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应该怎么办呢?
一、人口压力与资源环境问题
# (一)人口增长的双重效应
人口增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社会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过快的人口增长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率高,使得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农民不得不开垦更多的耕地,砍伐森林,这不仅导致了水土流失,还加剧了土地沙漠化。此外,城市的快速扩张也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不当,空气污染严重,进一步恶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 (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但长期以来,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却极为粗放。以水资源为例,许多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下,生活用水浪费等,都使得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愈发严峻。
同样,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存在诸多问题。过度开采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还引发了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滑坡等。此外,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有限性,如果不加以合理规划和保护,未来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风险。
# (三)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其中,大气污染是最为直观且影响广泛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导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
水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使得许多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们的饮水安全。土壤污染则主要由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重金属污染引起,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甚至威胁到食品安全。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 (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危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经济增长视为唯一的目标,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片面的发展模式虽然短期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却埋下了诸多隐患。
首先,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资源储备迅速减少,增加了资源供应的风险。其次,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最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削弱了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难以治理。
#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面对上述问题,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经济上,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环境上,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三、环境问题的本质与发展问题的关系
# (一)环境问题的根源
环境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口、资源和发展三大问题密切相关。人口增长导致资源需求增加,资源短缺又迫使人们采取更为激进的开发方式,进而引发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 (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路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三是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倡导低碳出行、节约资源;四是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四、总结与展望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只有在解决人口、资源和发展三大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