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溶解度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溶解度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常识性介绍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以及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关系

教学重点:

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正确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表示联系及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在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强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

引入新课:

【演示一】 20C时,把蔗糖、食盐分别一份一份地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讨 论】 通过粗略的计算,讨论蔗糖与食盐对水的溶解能力

【提 问】 如果温度不定、溶剂量不同,能否比较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

【演示二】 20C时,配制KNO3饱和溶液时有KNO3固体剩余,然后加热,剩余固体又继续溶解

【讨 论】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一定量的溶剂中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三】 1、食盐溶解在水中;2、食盐放在煤油中;

3、植物油放在水中;4、植物油放在汽油中

【讨 论】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总 结】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结合课本P70内容

讲授新课:

【板 书】 一、溶解性

1、定义:

2、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性因素)

②外界条件

【过渡】 如何精确地知道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性大小是否需要什么条件和标准?

【投影】 列表:20C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

物质 蔗糖 食盐 硝酸钾 小苏打 熟石灰 大理石

最大质量(g) 203.9 36 31.6 9.6 0.165 0.0013

【讲解】 以上表格中的数据能精确地表示各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二、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

1、表示方法:

气体溶解度

2、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由表格得)

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溶质在100g溶剂

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来表示。

⑴定量表示溶解性大小

⑵理解概念:①一定温度(外界条件)

②100g溶剂(衡量标准)不指明溶剂时为“水”。

③饱和状态:(对溶液的要求)

④溶质的质量:(单位:g)

⑤这种溶质在溶剂里(适用范围)

【提问】 ⑶含义:说出20C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

引申:20C时KNO3饱和溶液中:

m质:m剂:m液 =S:100g:(S+100g)

=31.6g:100g:131.6g

10g

(室温) 可溶物质:S:1g~10g

微溶物质:S:0.01g~1g

难溶物质:S

巩固:判断投影表格中所属分类

蔗糖、食盐、硝酸钾、小苏打、熟石灰、大理石

师生共同分析P72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性表

⑸溶解度曲线:

【板书】 画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或见课本P72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可表示以下几种关系: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及大小

分析得出变化规律:

A、多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aNO3等

B、少数固体物质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例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Ca(OH)2

⑹溶解度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和联系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方法

计算式

联系

3、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⑴定义:某气体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下,溶解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数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

⑵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气体与溶剂本身的性质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压强不变时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温度不变时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中考点击:

课堂小结:

【投影】

概念

要点

决定因素 定 量 影响

描 述 因素

习 惯 分 类

随堂练习:

教学后记: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几个策略

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几个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摸清学生的底细,了解真实情况;其次,针对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再次,教师需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最后,教师应充当倾听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早恋问题时,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2025-08-22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