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历史建立回顾

篇1:中华民国历史建立回顾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
,孙中山自海外归来,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诞生。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和9名部长组成。南京临时政府中虽然有立宪党人和旧官僚,但革命党人占据着主要地位。它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权。它的成立,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一个尝试,宣告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崩溃。
《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
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为民国元年。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但是政府中也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南京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措施:
孙中山在领导南京政府的时,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政治方面: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经济方面: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清朝的苛捐杂税。文化教育方面: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对外方面:为了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临时政府颁布《宣告各友邦书》,宣布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缔结的一切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申明条约期满为止。
孙中山:
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出生,早年学医,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至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孙中山乃于发动“二次革命”反袁。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开展护法运动。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再举护法旗帜。,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3月12日逝世。
篇2:中华民国历史建立回顾
中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0世纪初~20世纪代)
(1)政治上:民主共和在曲折中前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思想文化上:民族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4)社会习俗上:社会生活与习俗趋向近代化。
世界: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名词解释】
1、民主革命:
( l )民主革命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2 )民主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君主专制或是封建政权。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旧的生产关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2、旧民主革命
(1)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的革命。
(2)19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就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北洋军阀统治
(1)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2)北洋军阀统治分期:
①袁世凯统治时期:19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19逝世。
②军阀割据时期:19袁世凯病逝—197月北伐战争开始前。
③军阀覆灭阶段:197月开始北伐—19东北易帜。
【重点图片】
【基础过关】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创建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时间:18(甲午中日战争同年)
(2)地点:檀香山
(3)宗旨:振兴中华
(4)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准备广州起义:
(1)时间:1810月
(2)结果:起义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思想迅速传播,革命著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示钟》;革命团体有华兴会、光复会。
(2)原因: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3)时间:1905、8
(4)地点:日本东京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总理及机关报:孙中山;《民报》
(7)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8)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
(1)人物:孙中山
(2)发布:《民报》
(3)内容:“民族”(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4)意义: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时间:19冬
(2)人物:刘道一、蔡绍南
(3)结果:失败
(4)意义: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19夏
人物:徐锡麟
结果:失败;浙江绍兴策应,秋瑾遇难。
3、广西起义:
时间:19
发动者:孙中山、黄兴
结果:失败
4、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时间:194月
领导者:黄兴
结果:失败,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革命党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时间:19
2、地点:武昌
3、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4、结果: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5、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6、辛亥革命意义: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7、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背景(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2、时间:191月1日,19即民国元年(民国的算法用19-_1911=;公元的算法用民国年数+1911例如:民国+1911=公元19)
3、地点:南京。
4、领导者: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5、意义(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背景: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和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过程:
(1)19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2)192.13孙中山辞职,2.15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结果:19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4—1926.7)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193月
2、颁布者与制定者:孙中山;参议院
3、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内容: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证等自由和权利;
(4)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5、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第11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暗杀宋教仁:
(1)原因:袁世凯就任后,为建立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制,宋教仁组成国民党并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优势。
(2)袁世凯重金收买宋教仁不成。
2、事件:19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3、背景:“宋案”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它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4、领导者:孙中山、黄兴
5、结果:被袁世凯镇压。
6、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国会。
(2)195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3)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4)为实现皇帝梦牺牲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复辟帝制:19底,他下令以19为“中华民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
三、护国战争
1、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2、爆发:19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3、结果:19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4、袁世凯失败原因:
(1)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2)北洋军队人心涣散。
(3)袁世凯众叛亲离。
四、军阀割据
1、北洋军阀分裂:
(1)直系:冯国璋、曹锟;控制江苏、江西、湖北。
(2)皖系:段祺瑞;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掌握北京政府。
(3)奉系:张作霖;东北。
其他还有滇系:唐继尧,控制云南、桂州;桂系:陆荣廷,控制广东、广西。
2、军阀割据的后果: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知识拓展】
1.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有哪些?
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的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2.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异同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1)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三次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一次比一次更先进,一次比一次探索更深入。
(3)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为戊戌变法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4)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5)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他们吸取了戊戌变法的教训,主张运用彻底的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
(6)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斗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4.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1)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
(2)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
(3)约法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5.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2)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6.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及中西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比较:西方近代化历程的道路是,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中国恰好相反,即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从根本上说,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7.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时,也使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作为孙中山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最主要的历史贡献在于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由清政府换成了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
8.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1.尽管袁世凯掌握着全国政权,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行为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北洋军阀内部的离心。
4.孙中山、蔡锷、梁启超等人都反对袁世凯,发动全国规模的护国战争,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
【真题专练】
一、选择题
1.(·四川中考真题)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黑龙江中考真题)人民英雄纪念碑镶有十块浮雕,其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虎门销烟
3.(·江苏中考真题)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 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4.(·诸城市龙源学校中考真题)史学家常把19至19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5.(·河南中考真题)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综合题
6.(·山东中考模拟)缅怀伟人,探究问题。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今天,缅怀羽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历史功勋,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躬尽的先一生,我们心中平充满着深深的崇敬之情。
材料三:陈旭能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想做中国黄帝,乃永运没有人答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助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1)材料一所示图片的内容是哪一政治组织的纲领?孙中山将这一纲领阐发为什么主义?该主义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勋。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1.(·河南中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19世纪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调过恭亲王(奕诉),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
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慕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时代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铁路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
22.(·南京中考模拟)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猛回头》摘录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2)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及这种不足造成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
(1)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
(1)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近代化进程开启,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2)铁路关系国计民生和民国存亡。政局不稳,战乱频繁,经济凋蔽,技术落后。
8.
(1)状况:中国遭到列强瓜分(疯狂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不足:不敢公开反帝;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篇3:中华民国历史建立回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2.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中国同盟会。
1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题四 新时代的曙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4.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5.近代化的四次探索:器物技术层面的洋务运动,政治制度层面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层面的新文化运动。
16.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前期主力是学生,后期主力是工人。五四运动是--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相关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7.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
18.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移至嘉兴南湖游船)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物事迹归纳』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领导虎门销烟,是民族英雄。
2.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在位期间爆发鸦片战争。
3.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李秀成:太平天国将领。指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战役有:青浦大捷、慈禧战役。
5.华尔: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组织洋枪队进攻太平军。在慈溪战役中华尔被太平军打死。
6.左宗棠:从俄国手里收复新疆,是民族英雄。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创办福州船政局。
7.光绪帝:清朝皇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支持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戊戌变法政变囚禁光绪帝。在位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太后来领其出逃。
8.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壮烈牺牲,是民族英雄。
9.李鸿章: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0.伊藤博文:日本首相。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11.西摩尔:八国联军侵华时,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
12.曾国藩: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3.张之洞: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14.栾訢:恭亲王。洋务运动中央代表。
15.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康、梁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16.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康、梁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17.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参与戊戌变法。后被杀害。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18.慈禧太后:甲午战争失败后派李鸿章与日本议和。发动戊戌政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带领光绪帝出逃。
19.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组织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组织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还创办了《民报》。
20.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创办《新青年》。五四运动时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中共一大期间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21.李大钊:新文化运动代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
22.胡适:新文化运动代表。
23.鲁迅:新文化运动代表。
24.曹汝霖:五四运动去的初步胜利时罢免了他的职务。
25.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粉碎革命根据地。4月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遵义会议确立核心领导地位。在中共七大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签署“双十协定”。转战陕北。下达渡江战役的命令。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逝世。
26.董必武:参加中共一大。
27.李达:参加中共一大。
28.周恩来:创建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参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担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粉碎林彪集团中起了重要作用。文革中主持工作使经济有所好转。逝世。
29.贺龙:领导南昌起义。解放战争中率西北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
30.朱德:领导南昌起义。解放战争中率西北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下达渡江战役的命令。
31.杨虎城、张学良: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2.佟麟阁、赵登禹:保卫平津战役为国家捐躯。是抗日将领。
33.李宗仁:抗日战争中指挥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将领,是民族英雄。
34.彭德怀:抗日战争中指挥百团大战。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司令员。
35.蒋介石:创建黄埔军校任校长。北伐战争任总司令。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叛变革命。使国民革命运动失败。4月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被扣押,后同意联共抗日。抗战后提议重庆谈判,发动全面内战。
36.刘伯承: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
37.邓小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文革中主持中央工作使经济有所好转。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还有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南巡讲话。成就详见八下P48~50
38.林彪:指挥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文革中形成林彪反革命集团,9月23日被粉碎。
39.衬衣、粟裕、谭震林:指挥了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
40.傅作义:由于中共的争取,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役时,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