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策略
篇1:中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策略
选择题题型结构和类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先了解一下选择题题型结构和类型吧!
1、结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景和思路,一般有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几部分。
例:(南京市)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2、类型: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考试获胜的首要前提,而学习方法、考试技巧的提高则是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主要手段。
(1)、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否定型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3)、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
(4)、比较型选择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5)、组合型选择题,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
(6)、排序型选择题,是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最常见的是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7)、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材料可能是文字、图片、表格),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三)、对策与思考
从历年全国中考试卷情况来看,第一和第二类选择题所占的比重明显较高,而且,基于历史学科的中考现状,难度与灵活度应不会很大,破解此类选择题成为重中之重。
1、例如第一类:
(1)、(河南省中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法西斯党建立 B.纳粹党建立
B.希特勒掌握德国政权 D.德国开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2)、(南京)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支部文学名作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例如第二类:
(3)、(南京)下列宗教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4)、(河南中考模拟)下列有关辛亥革命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破解法:这两类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小,对学生而言,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建议在新课结束后,根据中考的解读说明把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迅速查找到相应的答案,提高命中率。有了课堂上的笔记和教师的归纳,一般第一类题目的答案可以直接确认。而第二类有时还需要如下功夫: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2、第三类: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这一类题目相对难度大一些,例如:
(常德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处死了专制国王 B.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建立共和国
尽管去年南京中考未涉及,但在平时教学中要要注意帮助学生破解,以应不备之需。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等,学生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今年我市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面广量大,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归纳出一套三步复习法,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步:快捷定位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具体说中国史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第二步:渐进分化细梳理。
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
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是一条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三是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相关链接
答题技巧汇编中考历史做题技巧
中考历史解答题技巧
篇2:中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策略
选择题是历史试卷中的一种基本题型,是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体现“考基础、考能力”的导向。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如何应对中考历史选择题,下文整理了中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供大家阅读。
1.表述型选择题
表述型选择题包括肯定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肯定型选择题题干中常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在”“反映出”等提示语。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词语,如“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典型例题】
1.(·山东泰安)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墨子——“兼爱”“非攻”
B.韩非——“春秋无义战”
C.庄子——“无为而治”
D.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的识记。从四个选项来看,只有B项搭配错误,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而“春秋无义战”是孟子的言论。
【答案】B
2.(·福建福州)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攻占巴士底狱
B.处死路易十六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颁布《法典》
【解析】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答案】A
【解题技巧】
表述型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的解题方法有: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举一反三】
1.“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科学成果不断涌现
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2.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就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下面关于生产关系调整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了集体土地所有制
B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C人民公社化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答案】1.D2.B
2.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历史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典型例题】
1.(·山东德州)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题干中两则材料的对比反映出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在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答案】A
2.(·江苏南京)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
A.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B.****了封建君主****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答案】A
【解题技巧】
因果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要分清客观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举一反三】
1.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在万隆会议上,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图1)。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方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答案】1.C2.D
篇3:中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策略
中考历史选择题分类及解题方法
1.表述型选择题
表述型选择题包括肯定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肯定型选择题题干中常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在”“反映出”等提示语。否定 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词语,如“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 关的”“不属于”等。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典型例题】
1.(·山东泰安)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墨子——“兼爱”“非攻”
B.韩非——“春秋无义战”
C.庄子——“无为而治”
D.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的识记。从四个选项来看,只有B项搭配错误,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而“春秋无义战”是孟子的言论。
【答案】B
2.(·福建福州)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
A.攻占巴士底狱
B.处死路易十六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颁布《法典》
【解析】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答案】A
【解题技巧】
表述型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的解题方法有: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 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 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举一反三】
1.“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科学成果不断涌现
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2.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就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下面关于生产关系调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了集体土地所有制
B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C人民公社化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答案】1.D 2.B
2.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 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另一种是题 干列出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历史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典型例题】
1.(·山东德州)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题干中两则材料的对比反映出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在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答案】A
2.(·江苏南京)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 )
A.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B.****了封建君主****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答案】A
【解题技巧】
因果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要分清客观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有:①采 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举一反三】
1.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在万隆会议上,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图1)。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方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答案】1.C 2.D
3.比较型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 “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目的标志性词语前有反映程度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等。
【典型例题】
1.(·山东潍坊)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了旧的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废除了农奴制度
D.改变了社会性质
【解析】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答案】D
2.(·浙江宁波)17—18世纪,英美法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相比,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性在于( )
A.****了封建****统治
B.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C.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
【解析】此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了封建****统治,英法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 立,走进资本主义社会。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法国颁布《****宣言》,建立起民主共和制政体;美国 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对照选项,答案选B。
【答案】B
【解题技巧】
比较型选择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同中找异,异中求同。这类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注重于能力考查。解题 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熟知,其次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最后对应选项,得出答案。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有时比较的内容 较复杂,可使用选项对应法,用选项对应历史事件。
【举一反三】
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D.统一度量衡
2.我国的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不同在于( )
A.经济政策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主权归属不同D.外交政策不同
【答案】1.C 2.B
4.漫画型选择题
漫画型选择题是近两年流行的题型,一般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漫画部分常由图片、标题或注释组成,图片是漫画的主体,通常刻画特色鲜明的人和物。有 些图片无法表达的意思,就需要用文字对图片内容作适当补充。漫画选择题具有鲜明的主题,集趣味性、比喻性、讽刺性、深刻性、理论联系实际于一体,既考查了 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安徽)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于5月1日开幕,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国家,在欧洲进入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展现了无尽的魅力。这一时期该国涌现的文化“巨人”有( )
①但丁 ②伏尔泰 ③达·芬奇 ④牛顿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解析】题目考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但丁是意大利诗人,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符合要求;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不符合要求;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符合要求;牛顿是英国近代科学家,不符合要求。
【答案】A
【解题技巧】
(1)肯定筛选法(选基法)即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否定筛选法(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1.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主席朱立伦。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得来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望历史,国共两党曾有过多次合作。下列与国共合作有关的事件是( )
①解放南京 ②创建黄埔军校 ③进行北伐战争 ④坚持八年抗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5月15日,李克强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强调中印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发展事关两国25亿人民福祉。下面能说明中印友好交往的史实是( )
①玄奘西游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万隆会议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1.B 2.A
6.排序型选择题
排序型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打乱顺序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时间、地点、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最常见的是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典型例题】
(·重庆)感天动地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中坚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②苏军攻克柏林 ③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④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
【解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在1月1日;苏军攻克柏林发生在4月30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是在6月6日;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是在2月。由此可知正确顺序为①③④②,答案选C。
【答案】C
【解题技巧】
解析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识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积累。解题时可用时间标注法,标注出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具体时间,再排序 作出选择。通常的方法有:①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查找以这一史实序号为首的选项,就可以迅速地选出答案。②首尾结合法,按时空延展 顺序找出最早发生的一件史实和最晚发生的一件史实,根据其序号即可选定正确答案。③中间判断法,如果备选项的序号首尾相同,根据备选项中间序号的先后顺序 去判断,也能很快确定正确选项。
【举一反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下列外交成就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
2.人类至今还在享受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下列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汽车 ②轮船 ③火车 ④飞机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答案】1.B 2.C
篇4:中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策略
排除法,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
第一种:排错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
例: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第二种:排正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例:关于《人权宣言》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颁布的重要文件
B. 它颁布的机构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 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可以侵犯
D. 它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第三种:排它法:这里的它是指与题干意思无关的选项,也可以说是干扰性选项。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要求无关,通俗地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往这类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强,考生也容易出错。
以上三种排除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哪一类选择题的,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往要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排除法的有效性,提高排除的准确率,最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第四种:排除不符史实的答案。这类题列举的选项中,一般含有全部、都、各、一直等字样的绝对表述,象这样的答案一般是错误,在做此类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既反映对课本知识的纵览分析能力,又考查对课本一些知识点的系统掌握情况。不仅知识在课本,能力在课本,答案也在课本。只要知识点掌握得牢固,卡准题干时间段,凡不符合史实肯定是不对的。如,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起积极作用这样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篇5:中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策略
选择题是近年来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观性试题,它考察的内容具体、范围广泛、能力与知识并重。若考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或复习准备不充分的话,便可能对这种题型发怵。怎样解答中考历史选择题的解答方法如下
(1)审题
答选择题首先要仔细阅读试题说明并注意答题纸的布局设计,搞清楚是单项选择还是多项选择,是选择正确陈述还是选择错误陈述,答案写在什么地方等等。
还需要注意的是,各选项的排列布局是怎样的,以免因习惯而填错了选项代号。
另外,作答方式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试卷上作答,还是在答题纸上作答;是填写选项代号,还是在已经印好的代号上作记号;是在代号上划横道还是打钩或画圈,稍一失误可就酿成大错。
在选择题审题时,必须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注意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
(2)答题方法
一般来说,审题以后,考生会初步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做选择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回忆法。有的选择题涉及比较熟悉的材料,选择部分如同填空。这种问题一般不需经过复杂计算、推导和综合,直接运用有关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可以作出判断。根据题目内容,你可以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填空的内容,然后从选项中选择对应的项目。应按回忆判断,以避开备选答案的干扰,提高作答速度。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解答法。在数理科的试题中,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算、作图或代入选择项进行验证等途径,得出正确答案。这是解答选择题最为普遍的方法,它需要考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巧。
第三种方法是淘汰错误法。把选择题各选项中错误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
(3)注意事项
解答选择题应特别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答题要快,要小心仔细,不能对同一题写两个答案。先做容易答的题。
第二,一定要把答题的空栏全部填满,要把答案填写在准确的答案空栏里,以免把答案填错了位置。
第三,在你要重新考虑的试题上做上记号,但要小心,记号不要与答案混淆起来。
第四,在试题的关键字下面划线,诸如:全部、许多、某些、没有、经常、有时、决不、较多、较小、最好、至少等关键字可以帮助你理解试题。
第五,改动答案要慎重,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或强烈的预感。因为选择题只有一个反应,要么对了,要么就是错了,没有居于二者之间的可能性。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第六,当碰上一道选择题,拿不准该选哪一个答案时,你若要用猜的办法,必须考虑到猜会不会带来不利后果。因为猜错了可能被倒扣分。如果规定对错答不扣分,那么,猜填一个答案总比空着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