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九年级物理:热量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热量知识精讲

篇1:九年级物理:热量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比热内能热量知识点讲解

比热内能热量(三上56----68)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和 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 有关:物体的 越高,分子 越快,内能就 。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和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

5. 物体吸收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 ;物体放出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 。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 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 。

7.比热容(c ):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吸收(或放出)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 、 、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 。

9.水的比热容是:C= 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0.热量的计算:Q吸= =cm△t(Q吸是吸收 ,单位是 ;c 是物体 ,单位是: ;m是 ;t0 是 ;t 是 .

Q放= ,其中to-t=t指物质 的温度。

11.热值(q ): 某种燃料 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 ,单位是 ;q是 ,单位是 。

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 能转化为 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 能转化成 能。在做功冲程中 能转化为 能。

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 、 、 、 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 次,曲轴转动 ,对外做功 次。

篇2:九年级物理:热量知识精讲

内能和热量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知识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热传递:外界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5、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6、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常见考法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以北京市为例,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考察这部分知识的考题共出了5道。在题型分布上,出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实验题。在知识点分布上,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都考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出了一道考察“分子引力”的实验题(1分),出了一道考察“扩散现象”的填空题。在难易分布上,所有的考题都属于容易档次。可以推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依旧会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误区提醒

1、温度能够影响扩散的速度;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3、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典型例题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潮湿的地面会变干

B. 扫地时,太阳下能看到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

C. 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

D. 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很快整杯水变红了

解析:

A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而蒸发的实质是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有些运动速度较快,能量较大,有能力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跑出液面成为气体分子,可见蒸发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对于B选项中的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因为可以用肉眼观察的到,所以很明显不是分子的运动。C、D选项都是扩散现象,只能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B

课后练习

1.铁比铜的比热容大,它表示在质量相同及温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铜____;在质量相同及吸热或放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的温度变化比铁____。

2.甲、乙两个实心铁球,甲的体积是乙的3倍,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是乙的___倍;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是乙的___倍。

3.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升高较多的是___________,温度升高较少的是___________.

4.太阳能热水器比燃气热水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现有一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它装满质量为10kg的水,它每小时吸收的太阳能为8.4×104J,问每天太阳照射10h后水温能升高_______℃。

5.质量相等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 )

A. 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B. 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C. 热水吸收的热量多D. 冷水吸收的热量多

6.甲物体的比热容大于乙物体的比热容,若 ( )

A.甲、乙质量相等,则甲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乙升高的温度一定多

C.甲、乙质量相等,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D.甲、乙质量相等,它们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则甲降低的温度一定多

7.铜块的质量与铅块质量之比是2∶1,如果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3,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 ( )

A. 1∶4 B. 4∶1 C. 4∶9 D. 9∶1

8.在标准大气压下,1kg20OC的水吸收了3.78×105J的热量后,其温度为 ( )

A.80OC B. 90OC C. 100OC D. 110OC

9.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10. 4.2J的含义是 ( )

A. 1克物质温度在1℃时放出的热量

B. 1克水温度在1℃时吸收的热量

C. 1克水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

D. 1千克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

篇3:九年级物理:热量知识精讲

第二节 内能和热量(3课时)执教岑海林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4.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5.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6.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7.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8.知道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9.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10.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重点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 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难点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教具演示

烧杯、清水、红墨水等。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学生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I)一.复习:

1.机械能分哪些?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

(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小结和课后练习。

6五分钟测试和评析。(II)一.复习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二.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三.进行新课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1)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4)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1)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1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5.练习、布置做业。(III)一. 复习引入新课:复习内能的概念,复习中强调物体的内能是能够改变的。通常物体温度的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上节课讲的摩擦生热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 新课教学

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观察并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③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例子:锯条温度上升了)

4.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5.小结:

(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

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

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

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3)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三.布置作业:《课课通》

回答问题

学生举例概括总结

篇4:九年级物理:热量知识精讲

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热量和比热容知识要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中考冲刺:中考政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中考政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中考政治考试命题具有热点与知识结合、灵活创设情境注重情感能力测试、创新性与开放性相统一、重视主体参与探究关注实践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应对策略包括加强记忆重视知识积累和构建知识网络、关注热点培养自身能力、答卷要注意审题构思等

2025-09-12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