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一新生的心理】初一新生的心理有哪些特点?

【初一新生的心理】初一新生的心理有哪些特点?

初一新生的心理有很多特点,如何认识初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如何正确引导初一新生的心理调整。这些问题直接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初中生活。如果能顺利过渡,那么学生将会在学习的道路上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弯路。下面,中考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一、【初一新生的心理】:初一新生心理特点(上)。

1、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

2、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

由于处在身心剧变时期,各种需要日益增长,加之此时还缺乏较强的文饰情绪的能力,所以他们容易动感情,且这种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具有两极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特点。

开始经常地、较明显的出现一些持续性的情感状态如焦虑、憧憬、性爱倾向等,代表性地表现为孤独、苦闷的闭锁心理。

3、行动的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而作出决定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仍较多地体现出服从倾向,在行动自决方面的轻率或优柔寡断都时表现。

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

仍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喜欢并善于模仿。

4、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气质的本能表现渐少,开始打上社会影响的烙印。

5、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社会性的、精神的需要范围扩大了,对需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

因各种需要互相交织,所以满足需要和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都较过去强烈和丰富。

6、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随着实践的增加和思维的发展。各种动机开始出现间接性(不直接表现为某种行为)、稳定性(较长久地保持某一动机)、迟效性(动机的行为表现不立即显现效果)的特点。

二、【初一新生的心理】:初一新生心理特点(下)。

7、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

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

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

8、社会经历的匮缺,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情绪的易于波动,导致他们的态度较少定势。但从小便习得的、已定型的态度仍具有持续性。。

态度的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易于产生不协调性,即理智上认为应该(或不应该)而情感上却不然。这是由此阶段学生情感特点所决定的。

9、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来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由于发现了不同于外部现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初中时期便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

10、为了补偿由闭锁心理而带来的孤独感和苦闷感,友谊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实精神生活。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逐步定向,导致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情趣相投等原则来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

一旦根据上述择友原则加入或组成某一非正式群体,便会对该群体的规范产生极大的认同,从而该群体便会成为影响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

11、性意识的普遍萌生,致使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交往方式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如有的仍然格守“男女界线”,有的喜欢与异性同学(往往并非特指)一起参加活动,有个别的已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

由于这个时期比较缺乏青春期知识、自制能力和社会道德意识,所以相对高中时期来说,男女同学的交往中“出格”的较多。

12、开始将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即在社会适应方面的自觉性和选择性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三、【初一新生的心理】:心理状态分析。

1、师生、同学关系较为陌生

在小学,由于上课科目少,教师的数量相对也少,教师长时间呆在班中,给予学生的则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一位教师往往跟一个班走几年,甚至带上六年,各方面管理得比较细致,从而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感。

而到了中学,教师数量明显增多,班主任也不像小学一样总能看得到,学生觉得教师离自己很远,从而找不到依靠。

初入中学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彼此陌生,很难一下子熟悉,因此,每当下课的时候,学生总爱找各自的小学同学一起玩,形成了自发的小团体,由于学生在小学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往往很少体验到改变环境的经历,自然依恋着旧时的群体。

师生、同学关系的陌生,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担,这种中、小学衔接中人与人交往引导十分必要。

2、多门学科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

小学多为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为主课,而初入中学课程一下子猛增到七门为主课。再加上各门学科难度加大,导致学生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学生学习之间差别比较,也使一些学生失去自信。

学生感觉初一刚入学的学习最为紧张,初中带给他们学习的巨大压力,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从心理和学法上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个时期。

3、思维方式处于矛盾状态

学生在小学六年中养成的认知习惯往往影响着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目光审视教师,遇到问题还时常勇敢地说:“我们小学老师就是这样说的……”等等一些话语。但由于年龄的增长,步入新的学习环境,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迅速发展,开始远离教师和家长。

他们有了心理话更愿意对同伴讲。对小学教师形成的绝对服从和依赖与升入中学萌发的自我意识并存,这是他们思维方式的主要矛盾。

4、自信与自卑盲目存在

即便尖子生一入中学学习信心十足,意气风发,但是他们往往禁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变立刻心灰意冷,找不到感觉,不知如何应付。对于片内划分的学生,他们入校后,一般自卑感和心理压力都较大。

但不管自信或自卑者都对全新的学习环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都有展现自我的欲望,这也为我们教师实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初一新生的心理】:新生不良心理产生原因。

1、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

很多同学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但是从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后就发现,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生活了。

一下子要去面对自己买饭吃饭、洗衣服、收拾床铺等这样简单又具体的问题?父母给的生活费怎样支配?每天的饮食如何合理安排?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向他们提出了独立生活的挑战。有的同学手足无措,有的同学甚至想当逃兵。这些是同学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2、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

在小学时,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但是到了中学则不同了,来自各个乡镇各个学校的同学聚在了一个教室里,面孔几乎都是陌生的,所以必须认识新的同学新的伙伴,重新选择朋友,这对刚升入初一的新生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新的课题。

3、自身角色的改变

我们去英才的同学在小学都是极其优秀的,被老师重视,被同学们钦佩;可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到了英才中学这个新的环境里,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同学,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了,也有的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或以前的老师。

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同学们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4、生活单调,功课门类繁多

一方面,当前学校仍然搞的是应试教育,不能正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在学校里学习,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小学只有那么寥寥的几门课,而中学一下子有十几门功课,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而且门门功课有作业,这些往往让初一的新同学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五、【初一新生的心理】:学生如何自身调整?

第1招:思想不松懈

有些同学认为,进入初中后,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错了!初中三年,眨眼即过,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环环相扣,初一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基础打得不牢,不能开拓思维,超前学习,到了初二、初三,就会感觉很吃力,并且初二、初三还要学习两门新的学科——物理和化学。

初一基础没有打好的同学,就很难赶上了。所以,同学们从跨入中学大门开始,就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第2招: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有些同学有毛躁马虎的毛病,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危害还不是特别大。原因是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但写错而已。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一是似懂非懂。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

一旦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二是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做错题目。小学时,大家分别在各个小学,班里面优秀的同学不多,马虎一点,还不至于影响到你在班里的位置。而到了中学,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

这也是不少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就越来越差的原因。

第3招:学会自觉、有计划的学习

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老师管少了。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一是要自觉地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找课外题做,预习,复习。这样的同学多半没有韧性,不刻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二是要有计划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得好的部分和学得不好的部分。自己要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初中难学的学科较多,要有计划地分配时间,避免偏科。

第4招: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

初中相对于小学来说,其最大的区别就是知识量大大增加了。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合理地支配时间。在支配时间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学做得不好,没有时间概念,经常是想到什么学什么,哪门课有趣就学哪门课,没有全盘考虑。对此,我提个小小的建议,不妨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个主次,从主到次依次完成。

比如,在这节自习课上,可以先用20分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用15分钟做课外习题,剩余的时间去背英语单词。这样依次下来,效率就会很高。

第5招: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时代,所谓朋友,就是能在一道玩耍的伙伴。进入初中以后,面对新同学,大家可不能只满足于选择一道玩耍的玩伴,而要努力寻求特定的朋友——挚友。通过在一起学习或者在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中,了解彼此的心迹,学会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对方的忧愁。

因此,进入初中之后,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主动帮助别人,真诚关心同学,如此,你就会获得真挚的友谊。

第6招: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发现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自己不再像小学时那样被人关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调整过来。记住,进入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

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并不断向目标努力。另外,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停滞不前,或是与同学、老师之间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一蹶不振。

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其次,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些同学为了自尊心,逃避问题,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与别人沟通。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自尊心。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成绩提高了,才会真正获得认可和尊重。

六、【初一新生的心理】:初中教师如何引导?

1、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主动向周围人学习一些必要的适应方法。面临问题和困难时,积极寻求改善之道,必要时还可以寻求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倾诉求助。

比如在生活上,要克服依赖性,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人际关系上,要善于打开心扉,多与同学主动交往。只有多与同学交往,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自己的精神生活才能得到充实,这样才不会感觉失落或空虚。

比如在学习上,要意识到中小学有着诸多的不同,比较大的变化为“三多一少”,即课程多,授课教师多,作业多,休息时间少。从小学到初中,功课由小学时的两三门一下子增加到八九门,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授课的知识容量也比小学时大,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加了。

然而只要大家对这种变化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特点,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在适应老师讲课方式的同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会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的。

2、要给自己正确定位。

要扬长避短,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认识和适应新集体。从英才中学的录取比例来看,能来到该校读书的学生,在以前的学校一定都是成绩比较拔尖的,是老师们的掌上明珠。可是到了这里,大家都是“高手”,环境就大不一样了。

大家都很出色,自己以前的“公众焦点”地位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有的新生,特别是比较敏感或自卑的人,就会感觉到孤独、受到冷落,好像是从公主、王子的地位“沦落”为平民百姓,觉得在这个新集体里老师和同学都不关心他,没有温暖。

所以新生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要学会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心理平衡。

3、端正办学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应当综合活理、各负其责。作为学校更要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关键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克服“以量取胜”、“以量补质”、“课内损失课外补”等片面认识和不恰当的做法。

4、中小学教师提高衔接意识。

中小学教师应从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加强联系,相互“走近一步”。

在管理方法上,中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你面前的“小大人”两个月前还是个“孩子王”,而且在这两不管的两个月里,他们很可能会放松要求,不思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往往有很大的回落,此时如果过份地强调学生“成熟”和“独立性”,采用“放鸭式”的管理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样会使不少同学离开“保姆型”的小学教师后,感情上失去依托,产生失落感,从而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

七。

初一新生的心理有很多特点,如何认识初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如何正确引导初一新生的心理调整。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整个初中的学习生活,所以学生、家长乃至教师也一定不容忽视。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